陈婉宁
摘 要: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中国音乐领域发展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截至目前我国音乐人已经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是由琵琶乐作品编创而来的,在演奏中想要将作品的内容、情感以及艺术特点充分展现出来,那么就需要演奏者对作品展开全面分析,掌握作品风格特点以及音乐结构等,并且加强对作品触键技巧的研究,确保自身在作品演奏过程中对于触键技巧的合理应用,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吸引广大受众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文章先对《夕阳箫鼓》这一钢琴作品展开简要分析,明确了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结构以及和声特点,随即重点讲解了作品的触键技巧,最后简述了作品演奏中对于踏板技巧与装饰音的应用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的钢琴艺术创作与演绎提供一定参考思路。
关键词:钢琴作品《夕阳箫鼓》;风格特点;音乐结构;触键技巧;踏板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3-00-03
《夕阳箫鼓》属于一部极具代表性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其为黎英海根据中国传统民族琵琶乐曲编创而来,作品前身为张若虚的写意抒情文曲作品《春江花月夜》。经改编后的钢琴音乐作品《夕阳箫鼓》情调宁静、旋律婉约,通过各种音乐元素的巧妙结合共同将原作品中的秀美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作品通过婉转、悠扬的乐曲旋律联合变奏的钢琴演奏方式对夕阳下江面水波微荡的声音进行修饰,不但获得了一种幽静而不失自然的音乐效果,同时也将夕阳下渔人结束一天的劳作而欣喜归家的场景直观地体现出来。该作品在编创中保留了原文曲的情感基调,同时以钢琴触键技巧的应用使其更具时代特点,因此,在作品表演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做好对触键技巧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作品的音乐艺术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强化作品的音乐艺术渲染效果。
一、《夕阳箫鼓》作品分析
(一)作品风格特点分析
在弹奏《夕阳箫鼓》这部乐曲的时候,受众可以自然地感受到作品的空灵与轻柔感,就像有人在其眼前缓缓地打开一幅秀丽而柔美的水墨画作一般,通过一种淡雅而清新的乐曲风格将作品中的独特个性与音乐艺术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作品刻画出一种田园诗般的意境,使受众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1]。本作品虽然改编为钢琴音乐,但是在演奏过程中却保留了原琵琶乐曲的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洋钢琴音乐元素有机结合,使作品整体艺术效果更为生动。
(二)作品音乐结构分析
《夕阳箫鼓》这一钢琴作品共设置十一个部分,在引子处以自由的散板元素,将演奏速度逐步放慢,通过多种音乐元素的结合对浔阳江景进行刻画,在受众面前编制出了浔阳江景的生动画面,使受众仿佛置身其中。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之下,江水的两岸开始响起鼓声与钟声,江面上渔人吹响的箫声,加之以渔船靠岸時岸边人家升起的袅袅炊烟,这些景象组合在一起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在作品当中,即便是弹奏相同的音符,但在不同的乐曲结构下,演奏者利用相应的和弦方式对民族乐器进行模仿,并且配合较快的触键速度及集中的力度而以乐曲的声音来烘托内容的画面感。随后是该部作品的主题部分,演奏者在此处需要对几种乐器的声音效果展开模仿,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连环扣技巧的灵活应用,使乐曲尽可能地柔和、婉约[2]。此后是变奏内容,共计八个小乐段,首个小乐段以中板速度弹奏,同时将旋律提高四度,加之以波浪音伴奏的配合,使乐曲产生一种独特的恬静之美。随后通过两小节逐步减弱的颤音作为该部分的结束,并借此引出下面的内容。变奏二部分的弹奏速度相比前面相对自由,整体节奏比较紧凑,乐曲的旋律也比较轻快,演奏者还通过模仿古筝的方式使乐曲更显层次感。变奏三中主要是以散板为主,并且将调性提五度,通过“起、平、落”的搭配形式使作品内容中的“花影叠层”优美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变奏四的开始部分为慢板,以此烘托渔人周边响起鸟鸣声、钟鼓声以及江水潺潺的声音场景,使受众听之会形成一种动态而不失柔美的画面感。变奏五在开始阶段需将三连音落在四分音符的附点上,需要演奏者具备极强的节奏把握能力,而后面的二度音可以利用高八度记号来表示,以这种结构方式形成悠扬而明快的乐曲效果,同时也直观地体现出作品内容中渔人结束劳作愉快归家的那种喜悦之情。变奏六是作品的高潮部分,在演奏者通过自快而慢的小快板节奏烘托其明快的旋律,同时对琵琶的扫拂进行模仿,并通过坚定的音色来烘托江水拍岸的雄浑气势。后面的变奏九与变奏十通过对流水声变化情况刻画逐渐将激动的场面恢复平静。结构中最后一部分通过自由慢板来映衬此时的宁静场景,表示愉悦、欢闹等春江花月夜景象此时已经接近尾声,演奏者通过轻触和慢节奏的弹奏使受众不自觉地进入对作品的回味当中[3]。
(三)作品和声特点分析
钢琴音乐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过程中纳入了多种和声方式,如琵琶和弦以及空五度和弦等,这里的空五度和弦主要是对完整的三和弦和声方式的代替,这样可以产生一种更加空灵的声音效果。而琵琶和弦则是一种多用在钢琴变奏部分的和声方式。作品还应用了和弦附加音以及五声终止和声方式,其中和弦附加音主要是应用于大二度或小七度附加音部分,借此使作品更具民族音乐意蕴;而五声终止和声方式也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与创新性特点的技法。将这几种不同的和声技法进行结合应用可赋予作品更加鲜明的民族化风格。
二、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触键技巧分析
(一)不同力度下的触键技巧
钢琴触键中所应用的力指的是力量与重量,这里所说的力量实际上是演奏者手指触键所用的力的大小,而其中的重量则是指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身体各部位的自然重量,包括参与弹奏活动的手臂、肩膀、手腕与手指相互配合并向琴键传递的重量。重量可以说是钢琴弹奏的基础,演奏者需要结合作品弹奏的具体要求对身体不同部位的力量传导效果进行控制,借此获得精准的触键力度[4]。而这里所说的力量则需要在灵活把握重量的前提下合理配合手指的活动,并对触键的位置进行精准调整,以力度的大小变化表现出音乐的流动性。而《夕阳箫鼓》这一作品中散板节奏的开始纳入了一系列同度倚音元素,使音乐效果带着一种朦胧、静谧的意境之美。同音反复后是由弱到强的旋律进行力度,以此逐步拉近受众与远处夕阳景色的距离,呈线性推进旋律的进行,原本模糊、朦胧的夕阳景象此时逐步清晰,使音乐描绘的画面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在弹奏至此时,演奏者不仅要注意紧跟力度的改变而进行触键技巧的同步变更,同时还要结合这种朦胧已久的刻画需求而做好触键的调整[5]。在演奏“pp”力度时,需通过手指的指尖发力,并以指腹触键,轻柔的力度配合柔音踏板动作对音乐的氛围加以烘托。此后在“f”力度出现时,演奏者要通过手臂发力,并用指腹和指尖交叉触键,这样可以使乐曲的主题旋律更加突出。
(二)手指、手腕与琴键关系处理下的触键技巧
钢琴演奏中对于触键技巧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对手指、手腕和键盘相互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钢琴弹奏讲求发力的巧妙和力度的适宜,掌关节是手指力量的来源之一,其通过控制手指下落的高度、力度及速度等快速到达发力状态,并将这种力量传递至键盘之上。在了解了手指爆发力的本质后便需要做到手指发力前掌关节的主动爆发,及手指发力后掌关节的主动支撑,才能够精确找到掌关节的发力点,使得触键坚定有力,毫不拖泥带水[6]。同时,在定位手指发力点后,还需要确定与之相对应力量支撑点,具体包括指尖支点、掌心支点。指尖支点是指触键时手指向掌心靠拢呈“抓取”姿态,以此集中指尖重心,避免音色干涩、紧绷。掌心支点是指组织核心,也是保持平稳演奏的重心,尤其是在跑动触键时需要把握好掌心支点,避免声音散乱。在《夕阳箫鼓》这一作品中,引子部分对于演奏者的触键力度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其双臂保持绝对的平稳,即便是在交替弹奏的过程中手型也不可以有任何改变,并且让五指稍稍朝掌心靠拢,固定好手指及掌心支点,通过指尖来触键,这样所弹奏出来的钢琴音乐集中而沉稳。与此同时,演奏者利用自身的臂力带动腕部的活动,将力量传递到手指,使手指在琴键上跳动,并且根据乐谱的指引灵活地变换力度,确保触键力度均匀一致、手指跑动快速、准确且清晰,这样才能够确保该处的演奏一气呵成[7]。
(三)音色变化下的触键技巧
影响钢琴弹奏触键音色的主要因素为触键的方向、触键的速度、触键的位置以及离键的高度等,在弹奏情感细腻、旋律舒缓的音乐时,演奏者要注意减缓触键的速度,反之亦然。而在演奏气势比较雄浑、磅礴的乐曲时,演奏者则需注意将触键的角度和琴键保持直角的角度。演奏中采用不同的触键力度需要演奏者控制身体不同的部位,从而形成对应的音色,例如,在演奏者的腕部保持不动的条件下,其指尖以抚摸的方式进行触键则能够形成一种具有歌唱性特点的音色;而在指尖抚摸式触键的同时以手腕的动作将臂力适当传递到手指,便能够在轻柔舒缓的音色中增添浑厚、饱满的听觉效果。演奏者触键部位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性的音色,指尖触键所占位置越小,那么乐曲的音色也就越明亮,而指腹触键所占位置越大,那么乐曲的音色也就越低沉。《夕阳箫鼓》这一作品的音色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在演奏过程中要结合各个乐段的旋律特点以及曲风来合理选择触键的角度、速度及力度[8]。如在弹奏至87-104小节处,演奏者要将手掌保持张开状态,腕部在琴键上左右活动的过程中需有所起伏,手臂放松,以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的順序将身体力量传递下去,而手指则需提前明确触键的精准位置,指尖紧贴着琴键移动,保持速度适中、力度逐渐加强,将作品自然而然地推向高潮。
三、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中踏板与装饰音的技巧分析
(一)踏板技巧的应用
钢琴的下方有三处踏板,在作品演奏过程中可以和上面的按键相互影响,实现音色的变化以及声音的拉长等,从而使钢琴音乐更具感染力,并且展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9]。例如,在对琶音进行模仿的时候,演奏者可以通过半踏板和连贯的琶音相结合,这样就如同在钢琴中演奏民族乐器一般,既能够获得惊人的声音效果,同时还不会与乐曲中的其他元素相互混淆。而在弹奏颤音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轻踩踏板来塑造一种似有如无的声音效果。在演奏至结尾部分的时候,由于该部分设置了三个补充终止式,演奏者需将踏板落在最后一个终止音上,保持踩踏几秒后将脚缓慢抬起,为乐曲收尾。
(二)装饰音的应用技巧
装饰音是钢琴乐曲演奏中的常见元素,能够对音乐效果产生巧妙的点缀作用。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常利用装饰音对其他民族乐器进行模仿,并在装饰音的处理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思维,这样产生的声音效果不会出现颗粒感。就本作品而言,在弹奏中需以倚音元素的应用对江岸钟鼓声的或远或近效果进行模仿,所以,演奏者在此处的弹奏中需要将手臂与手腕充分放松,以指尖在琴键上稍稍用力,并结合心中的节拍进行弹奏。
四、结束语
《夕阳箫鼓》这一钢琴音乐作品将极具中国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特点的乐曲通过西洋乐器钢琴弹奏出来,其对演奏者的技艺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将作品完美地演绎出来,演奏者一定要做好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充分掌握各种演奏技巧的应用方法,并通过不同的触键技巧将乐曲场景深度还原,并且恰到好处地带动作品各部分情感的变化,增强乐曲的艺术感染力,从而通过作品的演绎带给广大受众一场难忘的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张浩歌.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民族器乐曲韵味的体现[J].艺术评鉴,2023(08):70-73.
[2]张琳.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研究[J].艺术评鉴,2022(22):61-64.
[3]刘珩.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作品与触键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22(21):116-119.
[4]谭怡盈.基于《夕阳箫鼓》解析中国钢琴作品在创作与演奏技巧方面的特点[J].黄河之声,2022(17):117-119.
[5]张大恒.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22(01):135-137.
[6]段诫.基于美学视域下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23):146-148.
[7]李明惠.探究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民族性特征及演奏技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1,39(03):132-136.
[8]邵凌.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作品分析及触键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21(16):62-64.
[9]张志宏.基于美学视域下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J].黄河之声,2021(07):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