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莲
【摘要】当前名著教学存在“重讲轻读”或“重读轻写”,实效性不高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名著教学读写总目标为依据,对接学生的阅读层次与阶段,遵循总体规划、分类细构、纵横关联的步骤,提高学生名著阅读能力。
【关键词】名著课型;读写共生;建构路径
名著阅读属于整本书阅读范畴,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结点,随着统编教材的普遍使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落地,名著教学日益受重视,名著教学研究也“风生水起”,但当下的初中名著教学仍存在“重讲轻读”和“重读轻写”的现象,名著教学实效不高。笔者认为提升初中名著教学实效,需要建构适切的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笔者结合“初中语文名著读写共生教学策略”小课题研究,把脉当下初中名著教学的问题与不足,探析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的建构路径。
一、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界定及存在问题分析
“初中名著”指的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必读名著与推荐名著。“名著读写共生”就是通过对名著读与写的不断循环,在输入、输出信息的过程中达成言意共生,促进读写双生共赢的过程。“名著读写共生课型”即通过名著读写共生教学策略来落实名著教学目标的课类。
以往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板块是缺位的,偶有涉及也是以名著某章节或节选为单篇课文来呈现。名著教学不受重视,倾向单篇教学,教师在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上是缺席的,大多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是把名著阅读作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体”来编制的,除了指定必读的书目,还有推荐阅读书目,在名著导读中增设了“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随着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普及,“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落地,以及中考语文试卷加设了名著考查板块,使名著教学日益受重视。但这种重视更多地指向应试,而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出现教师功利性地让学生背名著知识点的“重讲轻读”假性阅读和不知道如何打通读写联结的“重读轻写”的现象。
从归因中突围,应对当前名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教师要加强名著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外,更亟需建构适切的名著课型,尤其是建构名著读写共生课型,使教师在名著教学中有例可援、有模可建。王荣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提高见识、丰富写作内容,阅读为写作技术提供范本……而写作亦大有利于阅读:以写作视角切入阅读,有时确实有助于阅读理解;在阅读中介入写作,又使阅读不至流于浮泛。”名著读与写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反复介入的过程。名著读写共生课型就是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读写共生策略实现因读生写,读写共振,美美相彰的效益,以提高名著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更大化。因此建构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建构的路径
1.以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和写作目标为依据
名著教学目标是名著课型建构的罗盘。不同名著课型的教学目标有其共性,也有其独立性,不管哪类名著课型的教学目标都要在名著教学总目标的大框架下厘定。建构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体系需要教师从名著课程高度对初中名著教学的总目标有宏观把握,还需勾连写作目标,打通读写联接,再思考如何将读写总目标分布在各个课型中逐步落实,这需要教师有板块意识和整体意识。从阅读板块上看,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安排12本必读名著,大致可分为文学类名著和实用类名著。每册教材的“名著导读”都有相应的阅读方法训练,遵循从一般至普遍再到特殊书类阅读方法训练,呈螺旋进阶顺序。如七年级“精读与跳读”“圈点与批注”;八年级“纪实类、科普类作品阅读”“摘抄和做笔记”;九年级“古典小说阅读”“外国小说阅读”等。《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方面的要求有:“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知名著教学总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而‘想读书、会读书,并从读书中学会思考和学习,为学生的終身发展奠基”。
从写作板块上看,初中阶段写作目标是从一般性写作到功能性写作再到论说性写作。七年级以写人记事和想象类记叙文写作为主;八年级以功能类写作为主,如消息、读后感、演讲词等;九年级以议论文和改写、缩写训练为主。《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初中阶段写作的目标有:“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由此可见写的目标难度要大于读的目标。在建构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时应以名著阅读教学总目标和写作目标为依据,来厘定名著读写共生课型的教学目标,明确以阅读为主体,阅读是吸收,是积累,阅读的目标可稍高;写是共生体,其功能是表达,难度大,写作目标可稍低,如只要求“实用性”和“普适性”。再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而设计教学流程等,这样建构的名著读写共生课型才是有活力且可持续性发展的。
2.与阅读层次、阶段对接
阅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阅读”;第二层次是“检视阅读”;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第四层次是“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是渐进的,而不是割裂的。阅读一本书的阶段大致可分为:初读、推进读、专题阅读、交流分享。要建构名著读写共生课型就一定要了解阅读的层次和阶段,力求构建的课型能适合学生的阅读层次,并在学生阅读的各阶段进行有效读写指导与训练。以《昆虫记》为例,在起步读的阶段,我们用的是“名著推介课”和“导读课”两种课型来激趣,重点落实“想读、爱读”“做好阅读规划”和“写推荐语”这些读写目标,对应的是“基础阅读”这个层次;到“推进读”这个阶段,我们会收集学生的阅读困惑,来设计“推进中导读”课型,重点落实“会读,并从读书中学会思考和学习”“摘抄、仿写”这些读写目标,并进行浏览、跳读这两种阅读方法训练,这个课型对应的是“检视阅读”这一层次;专题阅读阶段,设计专题建构“专题阅读”课型,重点落实“学习科普类作品阅读方法”“品科学性与趣味性”“学写读后感”“制作知识卡”等目标,这个课型对应的是“分析阅读”层次;到了阅读后期的“交流分享”阶段,确定分享主题,设计分享方式,建构“阅读分享”课型,对应的是“主题阅读”层次。不同的课型对应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阶段,注重过程性指导,有针对性地及时跟进,从而提高名著教学质量。
3.以总体规划、分类细构、纵横关联为步骤
(1)总体规划。初中统编教材安排必读名著12本,推荐阅读名著24本,名著读写教学体量大,需要以名著教学目标和写作目标为总纲,对12本名著进行整体统筹规划,使构建的课型既各具其能,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型体系。“初中语文名著读写共生教学策略”课题组对初中必读名著进行总体规划,建构以推介课、导读课、专题课、分享课构成的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体系。
(2)分类细构。“初中语文名著读写共生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建构初中读写共生课型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名著读写共生课型体系进一步分类细构。12本必读名著可分为文学类与实用类,文学类又可细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实用类分为:科普作品、纪实作品、书信作品,属于特殊书类。《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此可知对文学类书籍的阅读是以欣赏和感悟为主的,在写作上更多倾向的是语言模型的构建。科普作品、纪实作品的阅读以资讯和知识的获得为主,在写作上以功能性写作训练为主。从以上分析可知这两类书的读写共生课型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还要分别对两类名著读写共生课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元素进行细构,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文学类《朝花夕拾》和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课题组发现部分学生对“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理解有偏差,认为她对孩子体贴宽容,热心帮助。课题组据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课“行走在冷暖记忆中的两个女性”。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把握衍太太与阿长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2.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描写一个人。主要教学环节:1.精读《琐记》《阿长与〈山海经〉》中写衍太太与阿长的语段,从“对我做的事、态度”“描写方法”“我对她们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2.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写班里的一位同学并进行交流。这个课例就是以文学类名著读写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对“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理解的偏差,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了细化。在比较阅读中加进一点思辨阅读和批判思维训练,在读中欣赏人物形象,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在写上进行片段式仿写,为人物描写建模。在目标细化上是遵照阅读目标高于写作目标原则的。教学内容细化则是从《朝花夕拾》众多的人物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阿长和衍太太。这个细化的课型仍是在阅读上重欣赏感悟,在写作上进行人物描写建模的,是适切文学类名著的读写共生专题课型。
(3)纵横关联。名著读写共生课型体系是一个组合体,以“推介课—导读课—专题课—分享课”为顺序纵向排列,各课型间有其独立性,但它并不单纯是线性结构的,而是互相关联的,课型各元素间在纵横上都互相关联。各课型的目标汇集成名著读写教学的总目标。被教材选取作为教学内容的名著是相关联的,即使是不同书类间亦有互通关联,如《昆虫记》是科普作品,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对各种昆虫的描写介绍倾向文学类;《红星照耀中国》虽是纪实类作品,但其中不乏有精采的叙事和人物描写;《朝花夕拾》也有不少对民俗和乡土事物的介绍说明。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各課型中也不是完全割裂的,一本书的阅读方法可以是一类书的阅读方法,不同类书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相同的,如默读、精读、摘抄等阅读方法在各类书中都可使用。文学类写作和功能性写作训练也是互相渗透的。因此在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建构中,要追求由一本打通一类,同时关注各书类的关联性,做到纵横关联,又各有侧重。
建构初中名著读写共生课型,提升初中名著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文学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名著教学的一大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9.
[2]邢至辉,韩立芬.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刘勇.整本书“生态化阅读课程”实施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