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赣贞
乱中有序是一种境界
很多人难以抗拒井井有条的“诱惑”,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一切尽在掌控。不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乱中求胜也是比较常见的,关键在于能做到乱中有序,看似紊乱,实则有条理。
在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分别布置了整洁的和杂乱的两种办公桌。他们招募了100名大学生,在办公桌上完成“有挑战性的工作”(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在整洁办公桌上工作的人平均坚持了1117秒,而坐在杂乱办公桌旁的人到第669秒就不耐烦了。由此可见,杂乱无章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令其烦躁不安,易感疲倦。
在另一项实验中,受试者分别进入两个房间生活较长的时间,其中一个房间布置得井井有条,另一个则杂乱无章。受试者从杂乱的房间出来以后,注意力分散,自律能力差,较易冲动,甚至养成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惯。
心理学家总结,行事杂乱无序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计划,“人被事情追着跑”,表面上很忙,但效率不高;二是有一定的拖延症,因手头事情太多又没有规划,所以经常不知道该先做哪一件,没有轻重缓急的意识,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关头才开始做。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凯瑟琳·沃斯,致力于研究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她在一项实验中把一批热心慈善事业的受试者分到整洁的或杂乱的房间中,然后请他们向慈善机构捐款,并选择吃巧克力糖果或苹果。测试结果显示,待在整洁房间里的人捐赠得更多,显得更加慷慨;他们更有可能选择苹果而不是糖果,从而体现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沃斯指出:“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房间比较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对人造成的影响并不小。”
需要指出的是,把房间和办公室布置得井井有条,是个人习惯,不能以此评判其是否事业成功或生活幸福。乱中求胜是比较常见的——关键在于做到乱中有序,看似紊乱实则有条理,乱是表象,有序是本质。另外,杂乱无章和脏乱邋遢是两回事,后者是一无是处的。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工作室往往是一团糟的,而且他不允许别人乱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桌面上总是堆着凌乱的手稿,纸张七零八落;日本现代艺术家奈良美智的房间墙壁上贴满了漫画作品,凌乱无序;爱因斯坦的桌子很乱,而且从来不让别人清理,他还喜欢“埋”在书堆里面阅读。
上班族压力大,有时候为了赶公交车或地铁匆匆出门,甚至来不及吃早饭。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他们几乎耗尽精力,恨不得回家就倒在床上,更别提收拾一下房间了。于是,他们往往随性而为。
乱中有序是一種“非正式的整齐”,指无论思想或生活,都允许自己忙中有乱,又能及时规整有序。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由着自己的心性就好。伟大的想法可能诞生于一瞬间,等到执行阶段,再以严谨和专注的态度行事。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在一项实验中,把48名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整洁的实验室中,另一组在乱糟糟的房间中。他们的任务相同:经过“头脑风暴”,写出乒乓球的其他10种用法。测试结果显示,在凌乱房间里的大学生提出的创意分数更高,其思维也更有创造性。
房间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个人空间,是个体的自我延伸。整洁房间中的人更喜欢传统产品,而杂乱房间中的人更青睐新颖产品。房间凌乱的人往往能勇敢打破生活中的各种常规,获得更多的灵感,简化任务,做一些体现创造性的工作。习惯在凌乱的办公桌上工作的人,更善于打破偏见,不断地创新和思考,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见解。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曾经说过:“我的个人魅力是从凌乱的桌面开始形成的。”
如果房间内的陈设没有规则,会从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一种暗示: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人们潜意识的认知会转化为实际的行为。生活需要规则,但是过度严苛的规则会导致人们缺乏创造力和突破、创新的能力,思想和行为会变得更加保守,固守陈规。在杂乱的环境里,人们会感受到自由和放松,从而不断激发创造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混乱》一书中提到,那些热衷于把很多时间花在整理分类上的人,保存的无用文档比较多。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挤占了干正事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精力。他们不仅无法从这些工作中得到实际好处,还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凌乱还是整齐,各有各的优点。我们大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随时调整房间和桌面。如果想要转换思维,可以让环境先变化起来。在需要创造力时,不妨随意一点,摆脱整洁的工作环境,广泛尝试一些未知的事物,找到工作的激情。不必列出完美的清单和准确的时间表,而是发散思维,绘制一些草图或思维导图。掌控一成不变、摆放整齐的桌面并没有什么成就感,因为这不需要动脑筋。如果面对动态变化的环境还能游刃有余,往来自在,方能显出智慧和能力。
居里夫人说:“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技术人员,也是小孩子,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如同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与成人的理性思维不同,孩子是通过身体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来理解客观世界的。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内在表达需要,从而促使创造力爆发,充分发挥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唱歌、跳舞……各种表达方式都为他们所用。父母不必刻意教孩子如何创作,只要欣赏、聆听、鼓励和陪伴。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5—10岁的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若能接触到更多事物,对其智力开发大有好处。如果家里的房间比较凌乱,孩子的探索欲望就会比较强烈,会思考自己所触碰的物品的形状和大小,比如毛绒玩具是软的,小汽车是硬的,等等。其大脑由此产生记忆,对更多的事物有了深刻印象。如果父母强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天性的发挥。
孩子的性格受到家庭环境及自身的影响,平时可能不会过多地表露出来。在自己的房间里,空间是相对封闭的,他们会表现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能由于比较活泼,孩子常常将房间搞得很凌乱。如果父母对孩子乱丢玩具持宽容态度,那么他们玩玩具的频率就会提高,家里就像是有趣的乐园,让孩子们玩得更加尽兴。另外,父母对孩子拆解玩具表现出正面的暗示,会对他们的探索、钻研、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形成积极引导,玩具也更能物尽其用。
孩子在凌乱的房间里往往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玩具的价值有时是被喜欢收拾房间的父母破坏的。倘若每天都把玩具整理得像“展览馆中的陈列品”,那么在心理暗示下,孩子玩玩具的热情就会大幅降低。更糟糕的是,有些家长勒令孩子整理玩具,并对他们表现出不耐烦等负面情绪。这无异于给玩具涂上“毒液”,令孩子心生抗拒。乱七八糟的游戏间能为童年增辉添色,有序到刻板的游戏间将使童年索然无味。
需要指出的是,房间乱不等于不讲卫生,玩具乱摆放不等于任由细菌滋生,涂鸦满墙也不等于满屋粉尘乱飘。有心理学家建议,给孩子划出特定的游戏区域,或是腾出玩具房,让孩子“胡作非为”。那里的物品如何摆放,都由孩子自己做主。即便是玩具偶尔“越界”,父母也不必产生负面情绪。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