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文旅部发布《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简称《计划》),明确了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推动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专家表示,此措施将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
带来旅游新面貌
此次《计划》将对国内旅游带来提升,预计在2023-2025年间建设成高质量旅游市场,形成新的市场面貌。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向记者表示,這次带来的提升主要是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旅游品质,这个《计划》第一个目的是希望能够延续2023年以来的旅游人次和规模。因为在疫情三年后的补偿式需求之后,旅游业进入到了一个理性增长的阶段。这次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希望形成的第一个新的面貌就是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能够保持合理的增长,甚至有较大的增长,能够在国民经济提振计划当中作出文旅板块的贡献。
可能带来的第二个新面貌是,会出现更丰富的、优质的旅游供给。无论在旅游产品上,还是旅游服务上出现更多的创新,会有更多深度的文旅融合尝试出现。因为现在游客的消费更理性了,更愿意为认为值得的旅游体验付费。第三个新面貌是旅游经济会迎来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改变目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亿,同比增长75.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28.46亿,同比增长78.0%;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8.28亿,同比增长67.6%。
对此,携程方面也对记者表示,近一年来,在消费刺激政策等多重利好促进下,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复苏,重要节点旅游人数、旅游消费金额均超过2019年。而此次《计划》将针对旅游业的新状况,将进一步激发国内旅游市场活力。
《计划》还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
文旅企业解锁新玩法
在三年提升《计划》的影响下,相关文旅企业将进一步强化升级经营模式。
刘德艳表示:“首先是企业在新型的质量管理体系下作出提升。也就是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树立一个强化质量的意识,推动全员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管理体系跟上去了,才能够推动旅游企业经营主体主动进行创新,才能够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旅游市场规模的一个合理的增长。”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教授指出,文旅企业更多的玩法,需要多方力量共建。他说道:“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支持,通过惠民促消费、市场监管等方式营造好文旅消费环境,通过财政投入、专项债扶持等方式为旅游设施建设和运营提供保障,也要全力打通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等,从而提振企业的投资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开发适合文旅企业的信贷产品,完善消费金融、场景金融等服务体系,满足项目开发融资和消费升级需求;最后还需要全社会企事业单位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实现‘我的假期我作主。”
“这次还特别提到了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比如旅行社的数字化转型,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比如一些定制游、小团体游的路线和目的地变成‘小城松弛游和‘城市友好型目的地等。这些变化旅行社要跟得上来进行转型。”刘德艳表示。
文旅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培育智慧旅游。刘德艳介绍,比如,近几年我国的冰雪旅游,很多人已经单纯地从入门体验级逐渐到冰雪运动深度发烧友“雪友”了,而冰雪旅游目的地也加紧了向复合型综合性目的地转变与打造,纷纷结合了更多的民俗、美食、电音节等活动去做深做全。
另外在乡村旅游上,从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角度,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的重点村镇、乡村旅游的集聚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来推进城乡旅游发展之间的平衡,加大乡村旅游振兴。还有就是美食旅游和赛事旅游,有关文化、体育、交通、航天、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会获得利好政策的推动。另外还有夜经济,接下来的两年会继续加大夜经济的一个消费示范点和城市建设。
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优化旅游消费体验十分重要。刘德艳认为,在体验上要准确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优化景区的预约管理制度。很多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已经“落伍”了,如何根据现在发展的情况和景区提供服务内容的变化及游客需求的变化,重新来作一次核定,对于旅游景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提升《计划》也对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德艳指出:“比如说要更多地支持地方建立赔偿先付无理由退货制度,设立首席质量标杆、服务员制度等。这些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评价的新想法都意味着旅游企业将会在更严格的要求下,提高服务品质。”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唐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