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浦口分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社会的发展,需要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让景观河道渐渐成为城市河道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河道景观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交流的空间,还将使城市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风貌,让河道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承载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7 年有幸参加南京市主城区黑臭河道岸线环境整治方案研究项目,将20 余条河道进行蓝线梳理,绿地权属范围核对,步道系统贯通进行研究,并参与部分黑臭河道景观提升工程的项目中,将河道水质改善提升,解决水流不畅后的河道进行岸线提升,解决水岸杂乱、水景不佳、步道贯通、增设节点等诸多问题,将被侵占的公共空间释放给市民,增加河道的通达性,并根据规划用地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合理设置景观活动空间,使得周边的居民百姓能够切实参与其中,体会到家门口的河道,拥有满满的体验感与幸福感。
以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资料为依据,确定河道两侧用地性质,绿地范围及土地建设用地,进而分析周边受众群体需求与人群导向,综合考虑设计通行空间,景观活动空间。
河道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风貌与基调,依托于河道整体条件,水位及驳岸形式等做综合设计,体现滨水空间与景观设计的整体统一性。
充分尊重自然特征,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和谐共处。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河道断面,不同的驳岸形式,都需要考虑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在水陆两栖空间,根据空间及竖向变化,设计通行步道与停留节点,避免出现设计手法单一,要在统一中求变化[1]。
根据现状不同条件,分析是否有现状保留,并对河道的空间合理利用,植物选取需根据当地土壤及气候选择,适地适树,如果是改造提升类项目,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周边现有景观相协调,与自然景观相匹配。
应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结合其文化元素,风土民情特色,设计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风貌。
河道驳岸形式一般分为以下3 种。
(1)原自然式驳岸。对于坡度较缓或腹地范围较大的河道段落,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种植草坪或其他植物品种,从而起到稳定河岸的作用。
(2)自然式驳岸。对于坡比较陡的坡岸或冲刷较为严重的地段,在坡脚采用木桩、石笼或浆砌石块进行护底,在斜坡上种植乔灌草植被,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范围较小的河道段落,需要建造重力式挡土墙,可以根据竖向高差设计台阶式分级挡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牢固结构性材料,从而确保具有较强的抗洪能力。
根据两侧的规划用地,市政道路开口及人群密度,河道景观一般可分为标准段落,景观重点节点空间。
标准段落主要考虑到步道的通达性与植物的多样性,根据绿带宽度设置流线型步道,在适当距离处设置段落式休憩坐凳,道路铺装可提取文化元素作为点缀图案,形成不同风格。
景观重要节点处则会根据绿地范围设计休憩活动空间,儿童游乐空间,驻足观赏空间等。
(1)滨水空间是人们娱乐休闲的空间,是集娱乐、休闲、健身以及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功能性区域。适当在道路或是节点空间设置休憩坐凳,并且考虑到行人的观赏面,视觉效果较为通透,可以眺望水面,停留休憩空间还可以设置景观廊架或景观亭,搭配攀援性植物或大乔木,给人们营造较为舒适的林荫感。
(2)城市河道滨水空间也是儿童较为喜欢的活动场所之一,对儿童的成长教育也有一定的启蒙和影响作用,在儿童活动场所设计中可以结合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场地划分,并搭配不同类型的活动设施与运动场地,造型活泼,色彩鲜明,健康安全且具有趣味性,吸引孩子们积极运动强身健体。
(1)堤坡绿化宜选择耐水湿、根系扎根能力较强的植物品种,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植物品种如白三叶、红三叶、果岭草、狗牙根等,具有较好的固坡功能。
(2)堤岸植物的选择考虑以功能性为主,传统的硬质河道挡墙护岸宜选择多种垂直绿化做景观装饰,如云南黄馨、常春藤、风车茉莉、花叶蔓长春等,兼顾景观性的同时保证一定的绿量还可以弱化硬质挡墙。
(3)背景林常绿与色叶乔木搭配种植,植物品种选择多样性,乔灌草的组团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与空间层次,可以降噪的同时也形成了较好的林冠线。
(4)水生植物的选择要根据河道景观的定位,适当选择挺水植物打造自然湿地、种植沉水植物净化提升水质、削减悬浮物、生态健康,能够丰富景观河道岸线,更好地起到改善与净化水质的功效。
为增强河道景观的趣味与观赏性,可在节点处点缀景观小品雕塑,可以较好地改善空间视觉与人的体验感受,传达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周边的环境氛围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另外,根据不同的项目背景,还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元素设计主题性雕塑小品,从而更好的强调历史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运用与体现,有利于营造文化的氛围,给河道景观带来些许生机。
目前,景观照明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夜间出行为导向的功能性装置了,丰富的景观灯具还可以点缀景观河道,使傍晚的河道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并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不同的景观灯具如草坪灯、庭院灯、台阶灯、射树灯、地面LED 线性灯等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
根据河道设计长度在合理范围内设置垃圾桶、标识系统、休憩坐凳等景观配套设施,完善河道功能,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2]。
此项目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北起绕城公路,南至数字大道,总长度约1.5km,河道上口宽13m,同步实施河道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
随着两桥片区的加快建设,市政路网结构已逐渐形成,为完善“两桥”片区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两桥”片区水环境,提升“两桥”片区整体城市更新改造的品质,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满足片区防汛排涝需要,打造城市景观,营造亲水生态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河道条件共分为两种断面形式。
起点—凤翔路与迎江路交叉口:结合景观设计采用1:3 缓坡的梯形断面,利用规划绿地扩大水面,接近生态自然式的河道断面为景观打造自然亲水界面提供较好的条件。
凤翔路—终点:规划上口宽13m,结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综合考虑水安全、生态景观、经济性等因素,河道断面设计推荐采用复式断面。并在临近道路人行道侧局部设置景观观景平台,提高人群的参与度与观赏面。
为保证景观水位,提高环境容量,满足河道“亲水性”的要求,在河道跌水处设置蓄水构筑物控制水位,以满足景观水位,打造河道景观需求。
周边主要为居住、学校、科研用地为主。
周边服务人群主要为家庭、学生、青年。
安全的水系格局、稳定的景观水位、和谐的生态景观、突出的节点展现,创建以行洪排涝为主,兼顾生态防护、亲水游憩为一体的景观河道。
两侧的用地及区位,河道景观分为生态河湾游园与缤纷漫步绿带形成两种景观风貌段落,从而串联两桥片区与软件谷片区的整体水系,链接至秦淮新河。并且在保障河道功能的基础上,考虑改善河道水质、提升绿化景观、亲水空间等功能[3]。二号沟鸟瞰现场实景如图1 所示。
图1 二号沟鸟瞰现场实景
绕城公路南侧至迎江路绿带,结合绕城北侧已建成的绿带风貌,考虑到整体片区的统一性,一体式打造绕城公路防护绿带景观风貌带。绿带东西长约480m,南北宽78~100m。绕城公路旁设计为防护绿带,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搭配与设计,形成别样的绿带空间;起点出水口设计层级跌水,结合腹地较宽处设计蜿蜒河道景观,园路穿梭在水杉林中,若隐若现,沿线根据空间与人群需求设置休憩平台,景观特色廊架,并根据跌水坝位置巧妙设计叶片形过水汀步,增强人们的互动与参与性,并点缀宿根类花卉,形成生态自然且充满趣味性的景观通行空间。二号沟起点现场实景如图2 所示,二号沟叶片汀步现场实景如图3 所示。
图2 二号沟起点现场实景
图3 二号沟叶片汀步现场实景
根据前期段落划分,绿化进行分区设计,植物的配置符合滨水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设计考虑将地形处理成高低有节奏的起伏变化空间,使林冠线打破平直而富于变化,体现季相鲜明,四季多彩的景观风貌[4]。
河道两侧绿带中的植物是塑造河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临绕城段不但可以作为防护林进行隔音降噪,还可以作为河道景观的背景林,通过植物的多样性,丰富乔灌草的品种,注重常绿落叶比的搭配,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并且考虑到季相性原则,遵循春花,夏荫,秋叶,冬青的植物配比,不仅能够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知到季节的变化,以常绿为基底,运用花期较长的宿根类花卉做点缀,巧妙利用植物的围合空间,增加城市的绿量与色彩,勾勒出景色宜人的滨水景观带。
在绕城公路新开挖河道段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苦草,黑藻,打造健康生态系统,提高水体清澈度。
南侧临人行道一般段落处,因绿带宽度较窄,故结合人行道空间设置段落式景观平台,并列植绚丽海棠,为人们提供休憩空间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花期绽放时的绚丽[5]。
城市河道景观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尊重自然条件、展示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和自然风貌,延续创造“安全、健康、美丽”的开放性滨水景观,同时注重步道的内通外联,形成有机的生态绿廊景观,突出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创建人河互动,人水和谐的绿色宜居城市,打造蓝绿相融的翡翠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