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
(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50;广东省湿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野生植物更是在其中具有较大的占比。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间提升,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对野生植物的需求逐渐扩大。为满足人类使用需求下的掠夺开发等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促使植物资源生长环境受到破坏的同时让众多野生植物面临威胁。以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该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植物资源众多,为更好的促进自然资源生存发展,则应当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进行整理,并对其展开强有力的保护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于广东省的东部,其坐落于梅州市北部蕉岭县内,与武夷山相邻,位于其南部地带。该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4°41′10″~24°50′15″,东经116°4′11″~116°9′28″。经过实地测量,该自然保护区具有9km 的东西跨度范围,南北之间横跨17km,总面积为5948.46km2,且中间均具有一条宽约1km 的峡谷,进而促使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整体结构为双头棒槌形状。
该自然保护区所在位置是由武夷山延伸而来,具有东北与东部偏高的地势结构,由南到北由石窟河纵向贯穿,促使两岸呈现出狭长的盆地特征,也就形成了著名的石窟河河谷盆地。纵观保护区内的地势结构,发现其大多数的地势海拔不超过500m,而东部与北部较高,海拔为500~800m。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其处于亚热带,具有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光照丰富,年最高温可达到34.6℃,而最低温则为-6℃,年均温为17.3℃。降雨多集中在3—8 月,平均每年的降雨天数可达到176d,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761.4mm。当地土壤大致可以分为6 种不同类型,包括果园土、水稻土、菜园土、旱坡土、红壤以及红黄壤土等,该自然保护区内以韩江水系为主要河流,以石窟河为主贯穿整体[1]。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室内鉴定标本资料等方式,在该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统计记录了183 科、631 属的1206 种植物。表1 为当前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植物调查科属统计情况。
表1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初步统计科属参数
(1)经调查,该自然保护区内部所含有的蕨类植物超过25 科53 属103 种,且其中超过6 种以上为国家二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包括金毛狗(图1)、福建观音座莲(图2)、黑桫椤(图3)、桫椤(图4)、蛇足石杉以及苏铁蕨。其中在该保护区内以金毛狗为主,其具有较广的分布范围,其次是观音座莲。以蕨类植物为例,其主要具有可供用药的经济价值,在民间常将其用作草药,还可使用乌毛蕨制作红色染料或是使用蕨叶制作绿色染料等,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图1 金毛狗
图3 黑桫椤
图4 桫椤
(2)裸子植物,其具有7 科11 属14 种,马尾松则是在裸子植物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与杉木等作为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应用木材,可用于制造家具、船只以及枕木等。
(3)在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数量最多的是被子植物,其具有151 科、567 属以及1089 种,绝大多数以蔷薇科、山茶科、茜草科等存在。在植被群落中的桃金娘、石斑木、华润楠等具有较强的种植应用优势。且单子叶植物以毛竹、黑莎草等为主。
作为植物区系地理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植物区系其并非是指单一的静止状态,而是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进行动态演化。因此,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中对植物区系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反应出当前植物现在、过去以及将来的变化分布历程。通过对当前长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为今后了解植物种类构成、植被演替等具有积极作用[2]。
2.2.1 蕨类植物区系
根据当前阶段对长潭自然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进行研究,其含4 属以及4 属以上的科目如表2 所示。
表2 长潭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蕨类植物科目
蕨类植物在温带的分布成分较少,其在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等分布较广,其中在热带具有超过8 个以上的分布科属。除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之外,在热带亚洲、热带非洲等分布的蕨类植物较多,其中在泛热带中分布的数量超过17 个以上。
2.2.2 种子植物区系
(1)种子植物科的分布。根据在本次自然保护区内对植物的调查研究记录,按照植物科对其进行划分,可分为10 个分布区,该自然保护区中的实际数据占我国范围内超过66.67%以上。表3 为保护区内种植植物科分布。
表3 保护区内种植植物科分布
自然保护区当中所具有的植物区系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大多数为热带以及亚热带类型,且热带性质较为突出,同时包含了一定的北温带结构成分[3]。
(2)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并且基于其他相关研究表明,当前自然保护区当中的植物属可按照14 个分布区进行划分。保护区种子属分布统计如表4 所示,其中分布最多的为泛热带,具有135 属,在种子植物非世界分布范围内具有27.44%以上的占比。我国则拥有箬竹属、四数苣苔属、半枫荷属3 种,而广东在这3 种中的占比为6.28%。该自然保护区本身拥有热带性质的分布情况。
表4 保护区种子属分布统计
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之后,促使保护区的相关领导职工等均树立了成熟的保护工作观念,通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与建设制度规章内容,为当地的自然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构建了包括《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岗位责任制度》等众多规章制度内容,开展了更加标准化、系统化的保护区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自然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效果。
基于实际而言,长潭自然保护区通过创建完整的自然管理保护体系,开发了多个不同的保护管理站,通过广泛招纳优质管理人才的方式,聘请了18 位护林员。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发现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实现了有效的基本保护建设工作,在长潭自然保护区内能够进一步全面有效的保护植物资源,具有显著的保护成效[4]。
充分掌握当地的植物资源情况以及信息等,能够对其区域展开合理的分布规划,并实施源生地的有效保护建设。如在广东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中,构建了完整的科研监测队伍,从而对自然保护区单范围内展开全面无死角的有效监测工作。基于独立的红外线相机监测活动,于2004 年成立,通过与当地林业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长潭自然保护区当中创建了动态化的监测研究站,对其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监测,并定期进行观测记录。
随后在2021 年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中对其进行更名,将其改为韩江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按照1hm2一个的固定样地方式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植物资源进行监测统计,确保形成更加完善的观测研究记录,便于为后续研究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通过创建更为完善的监测数据档案,满足了科研保护工作的所有需求。
加强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保护工作,通过在当地开展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宣传保护作用。如通过在当地部分中小学展开知识讲座的方式宣传植物资源保护意义,促使中小学生通过了解野生植物知识,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当中。并且自然保护管理站借助于更加多元的宣传媒介展开更加广泛的保护宣传工作,包括在当地引发保护倡议书、保护宣传资料、视频等方式展开动态化的实地讲解。经过广泛推广宣传植物保护工作,让更多人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
同时,保护站通过联合当地社区的方式打造了共管共建的全新活动,通过与村民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向村民宣传介绍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必要性。阐述违规偷伐植物的惩处条例,促使全体民众具有更高的生态保护意识,能够在保护资源以及利用等方面形成更加协调的局面,促进当地植物保护健康平稳发展。与此同时,在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中,通过加强巡逻,对周围违法偷伐人员进行严厉打击的行为,进一步形成了更高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效降低了违规采伐等行为[5]。
通过对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充足的一手资料,进而为该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切实可用的参考。后续可通过制定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加深科学研究保护并积极展开保护宣传等方式,做好有效的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促进生态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