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志,金 鹏
(1.宿迁市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2.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在最近几年中,由于在处理蛀干中存在的虫害问题时,并没有寻找到合理的处理形式与防治技术,特别针对天牛幼虫来说,只应用普通的药物注射、堵孔、毒签熏蒸、以及人工操作等方式,无法获取到较好的处理成效,还会是的操作费用增加。并且,通过人工处理、树干注药等处理方式会造成树体被破坏,给整个城市园林的景观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蛀干性害虫的幼虫通常会出现在园林植物的木质结构区域,而采取一般星点的药物并不能深入底部进行虫害处理,以至于药物无法和虫体取得接触,导致害虫得不到处理。因此,针对天牛幼虫存在的钻蛀性特征,需要使用渗透功能较好的透翠作为辅助药品能够对受到危害程度最深的樱花进行天牛幼虫防治试验。
园林植物种出现蛀干害虫的情况,会使得一些园林植物受到损害,枝干枯死,还会妨碍生态功能正常开展。结合平时的工作管理观察,宿迁高铁商务区各标段园林植物蛀干害虫出现相对普遍,并且在园林植物遍布区域通常会产生蛀干害虫。
本次实验地点为宿迁市高铁商务区景观绿化工程施工项目SQ-GTLW-LH1 标段工程中
苗围林地及部分道路。本项目实施时间为2020 年5 月—2021 年11 月。主要在绿化种植与后期养护中应用缓释药包使植株本体带毒,发挥长效控虫的作用。
试验药品重点涵盖了3 种:A 为石原(上海)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产出的10%的氟啶虫酰胺,氟啶虫酰胺能够处理掉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的生长,从而用来进行触杀、胃毒、神经毒剂,并让虫害可以达到快速拒食的目的,害虫一旦吸收到药剂,就会无法吮吸,从而抑制害虫取食使其饥饿而死;B 为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25%的噻虫嗪,噻虫嗪主要作用为给害虫带来胃毒、触杀与内吸活性效果;C 为四川国光农化生产的40%吡虫·杀虫单复配药,吡虫·杀虫单的功效为触杀、胃毒以及内吸等,在害虫与药剂触碰之后,会阻碍其中枢神经的传导能力,从而造成麻痹效果;杀虫单在昆虫体内后会变成沙蚕毒素或二氢沙蚕毒素,有钻蛀性螟虫具有防治成效。
本次实验采用2 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为地埋式药包、一种为常规喷杀。试验设2 个区域(苗圃与道路),3 种树种规格为工程常用规格为15cm 左右,每个树种设12 组,即地埋式3 种药包为10g、20g 剂包装:喷杀3 种药浓度为800 倍、1000 倍。每组重复3 次,空白对照区不采取任何措施。防治后在第5d、10d、15d 分别对防治效果进行观察。
试验天气通常安排在多云天气,并在有太阳时进行施药处理,采用电动喷雾器对标记树体进行树干低压喷雾,兑水后喷淋距地面1.5~2m 的主干部位。
在进行施药之前,需记录虫孔数量并标记,处理好新鲜木屑,再喷雾处理树干,在施药完成后每3d 记录一次试验效果以及每个虫孔排出的木屑状态、洞口有无出现黏糊等现象,并将存在排泄物的孔洞进行处理。对试验次数进行登记,总共3 次,并且记录时长为10d,直至虫孔中没有新鲜木屑排出[1]。
从防治效果看,施药3d 后,各类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差异明显。说明药包不同胸径树皮的渗透作用存在差异,3 种药剂在2 种浓度中表现不一,其效果依次是40%吡虫·杀虫单>25%噻虫嗪>10%的氟啶虫酰胺。其中40%吡虫·杀虫单2 个剂量和25%的吡虫·杀虫单(20g)虫口减退率在第10d 时分别为99%、97%和93%,均高于10%的氟啶虫酰胺的2 个剂量和25%的噻虫嗪(10g)的80%、85%和90%:在第15d 时40%吡虫·杀虫单2 个剂量和25%的噻虫嗪(20g)虫口减退率高达100%。表1 为不同品种及剂量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表1 不同品种及剂量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蛀干性害虫作为宿迁园林中频繁出现的虫害现象,并且呈现逐渐严重的发展趋势,蛀干特性会对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及行人出行造成较大的影响。
而类似天牛的蛀干性害虫幼虫给园林植物木质部位带来直接性的损害,普通药物无法深入达底部,减少了药物与虫体之间的接触性,而不能彻底消除害虫。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协助天牛幼虫的防治试验分析研究[2]。
光肩星天牛的产卵方式为活动在树干咬破后的位置,而在卵孵化完成后需要先进行皮下取食,再在一段时间之后,而2~3 龄阶段的幼虫会进入木质部中,需提前消灭,还能够借助人工挖虫或锤击的方式消灭卵。而已经到达园林植物枝干木质部的越冬幼虫,会在气温符合8℃时逐渐活动,12℃时就变得具有较强的危害性。需要详细查看排泄物再按照排泄物对周围进行天牛虫洞的寻找,用刀具将虫洞表层周围的树皮化开,把带有磷化锌的毒签插入放置在蛀洞里,并对其封堵直至幼虫无法化蛹[3]。一般会在刚到5 月时就进行药物的打孔注射,还应和树根之间的距离维持在30~50cm 部位,而孔与树之间的夹角呈45°,再在洞里充分灌注久效磷或14%吡虫啉敌敌畏原药,根据树径规格将10~20mL 的药物注射进去,封孔结束后达到治理目的。
由于对天牛幼虫进行灭杀与治理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天牛幼虫并不会给生活在较细的树枝上,对成虫通过人工操作捕杀或喷药灭杀的方式就能够合理治疗天牛。成虫的羽化状态一般出现在6 月上旬到8 月底,天牛成虫的表现主要包括了后食性、营养性、刻槽产卵等特征,而只要察觉到该种情况出现应立即实施灭杀处理。而天牛幼虫会在化蛹、羽化前预先对树桩进行凿孔,导致树上出现红色的细碎皮屑。而针对降雨后的天牛成虫展开捕捉处理再消灭,可以减少虫害威胁,并通过人工操作的形式减少药物造成的污染。同时,在该环节需要针对受损严重区域做好药物试喷,重点集中在枝叶与树干部分保障药物胃毒进行触杀,而在处理成虫与新产虫卵时,雨水会冲刷药物导致药效期限缩减,因此,尽量保持每7~10d 进行喷打,确保药物更好的发挥杀虫力[4]。
一年中的9 月上旬幼虫渐渐孵化,而园林植物枝上产生虫孔,幼虫就会分泌黏液,而期间的幼虫还没有渗入园林植物枝干的木质部位,并成为幼虫灭杀的关键时刻,能够通过上述久效磷等药物喷打,重点对象为粗度大于2cm 的园林植物包括了树枝、树干与虫孔等,喷药应更加频繁,并且每间隔7~10d 进行一次喷药,而针对钻入了木质根部的幼虫来说,还需借助刻刀挖掘,达到捕杀目的。
天牛幼虫会让树木显得粗壮,而天牛幼虫在钻进园林植物木质部之后,无法采取喷药防治的方式,而并不能借助毒签防治的方式在较细的树枝上应用。冬季修建树木枝叶与害虫时,还应仔细观察虫孔,并查看存在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枝干,再对虫口数量较多、树势不好的园林植物实施截头保干的复壮措施,而关键方式为将老旧的树冠去除,只用保存主干和部分主枝基部的2.5~3.5m 位置。
绿化负责人员应当加强病虫害预防检疫,减少病虫害发生。除对已有病虫害进行治理外,主动检疫病虫害也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检疫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对植物病虫害敏感,能够严格筛查植物中存在的病虫害。并且一旦发现植物病虫害,还能及时对其进行诊断治疗,避免植物病虫害加剧,进而在植物间大量传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检疫人员不仅要对园林内植物进行病虫害检疫,还要对园林周边植物进行病虫害排查,当发现周边植物有病虫害趋势时,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对园林内植物病虫害加以预防,从而避免由于植物病虫害蔓延而导致植物死亡等。
冬季对落叶进行处理,并将其中出现的越冬害虫进行消灭,通过焚烧的形式减弱翌年害虫的损害力度;将树木的粗皮、翘皮刮除掉,能够对虫源进行消灭处理,并借助修剪的方式将存在虫枝、弱枝的部分剪去;将虫孔堵住,针对天牛类害虫的幼虫还能够把细铁丝插到树枝虫洞中,并把80%的敌敌畏药剂放置到虫洞里,再用黄泥将洞口封住,达到毒害害虫的目的。
化学防治重点指的是将部分化学农药应用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当中,此种形式具备显著的成效,可以高效处理好病虫害,并且较大范围地使用。现阶段此种形式早就在大部分园林工程中有所应用,通过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止有毒物质对园林造成损害,从而满足缩小病虫害扩散范围的情况。所喷射的化学物质可以明显降低有害虫体生存,通过散发出难闻的物质对部分有害体进行捕杀,有毒物质可以渗透到昆虫口器、植物外表层、植物液流等位置。然而化学防治措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阻碍害虫天敌,长时间应用会给园林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尽量减少在小规模病虫害中应用,同时还需要在使用该方法时应强化对化学药物浓度的重视。化学防治技术如图1 所示。
图1 化学防治技术
(1)每年春夏两季时,需要定时给植物进行防虫除病的措施,并且在植物种植相对密集的地方,还能够采用人工喷洒与机器喷洒的方式,针对植物稀疏区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处理。应关注到植物防虫药物选用时的污染性能,尽量不给周围的其他生物造成影响,进而实现生物防治所需。
(2)应合理使用菌类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人工诱杀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能够优化植物基因,增强植物的抗虫抗病性能;菌类防治技术主要是借助对各种菌类的培养以抑制害虫繁殖;而微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将天然杀虫剂提炼出来;人工诱杀技术重点需借助灭虫灯对害虫实施集中捕杀[5]。
机械阻隔、射线以及热处理形式都是十分普遍的物理防治方式,可以合理避免植物病虫害产生,而全部生物所呈现的植物病原物都具备特定的耐热性能,要是大于该项数值,就会使得死亡现象产生,而在对园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期间,能够合理借助生物特性,通过干热处理以及湿热处理等形式将部分不耐热的病虫害杀死。并借助覆盖薄膜等机械阻隔形式满足防治病虫害成效。
在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期间,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且给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要想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还应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强化对园林植物的栽种、防治等,科学配置植物,主动选择本土植物,增强园林植物的美观程度,并强化对园林植物的养护,减少大规模病虫害暴发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