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非凡 编辑:紫陌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2005年,对于李冬菊来说,大概便是:“天塌了”。
一个女人突然的电话,宣告了丈夫的出轨和家庭的破碎,也击垮了这个传统女人:“我对他特别信任,也很自信,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结果。”“(离婚没多久)他就结婚了。”
47岁的李冬菊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很长一段时间,她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不得不靠药物治疗,最严重的时候,她甚至住进了精神病院。
为了走出来,甚至可以说,为了继续活下去。李冬菊想了很多办法。自学过心理疏导,也做过义工。还曾靠疯狂玩网络游戏麻痹自己,但一旦停下来,就是无穷无尽的空虚,那些挥之不去的情绪如蜘蛛网一般将她密密麻麻包裹住。
她像祥林嫂一样,向见到的每一个人诉说着自己的不幸,时间久了,小区里的人都避着她。一时间,她如同被这个世界遗弃的人一般。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
“最后让我解脱的是一辆山地自行车。”
在2014年之前,李冬菊的生活圈子很小。她早年做过纺织工,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到了汽车厂做仓库保管员,围绕着机器转来转去,很少和其他人接触。单位和家庭,几乎构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2013年,她买了人生中第一辆山地车。对于下岗,每个月仅有3000元退休工资的李冬菊来说,一辆一千多元的山地车,并不是一个小金额。但那辆山地车却成为了她人生改变的开始。
“一骑上车,马上就像小鸟飞扬的感觉。”“到底外面什么样?心里装的全是美好的梦想。”
有了车后,李冬菊的第一站,想要去西藏。但那个时候她的口袋里只有170元。第一次想要实现梦想就被这170元阻止了。
那之后,李冬菊开始一边打工,一边寻找骑友,做旅游攻略。2014年,她攒了几千块钱,和几个骑友约好了骑行东南亚四国,那是她第一次出国。但第一次旅行,就被“抛下”了。因为年纪大,骑得慢,李冬菊在第一站越南,就和同行的人走散。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拿着一个连网都上不了的老年机,本就不多的钱很快也没了:“很难很难的。”
回忆那一次旅行,李冬菊如此说道,后来在网友的帮助下,她才得以回国,但这一次“失败”的旅行却让她真正爱上了骑行。“一骑行,我的心就能飞出去好远好远,压根没工夫回想以前那些伤心事。”
从越南回来之后,李冬菊一个人去了外地打工挣旅行的钱。吸取之前的教训,她换了智能手机,学习上网,旅行攻略就做了好几本。
2015年,她带着自己的小狗“犀利”,一人一狗一车,开始了在国内的骑行,一年内,骑行了中国大大小小二十多座城市。
2016年,出国的心再一次蠢蠢欲动。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她一路骑行去了12个国家: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摩纳哥,法国,澳大利亚……后来,她还独自重新骑行了东南亚四国。一个人,将曾经没来得及看的风景,看了个遍。
每一趟骑行前,李冬菊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查阅路线,地形,天气变化情况,打听当地的人文习俗,并准备好干粮、水源等必需品。但无论准备如何充分,骑行过程中,永远有预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
一路上,被跟踪,被欺骗,被偷窃,还住过黑店。暴雨,狂风,降雪,风沙……糟糕的天气也是骑行中的常态。一个人要克服恐惧、孤独、疼痛、煎熬。
为了省钱,她几乎不住酒店,大多住在自带的帐篷里,还在墓地住过一段时间;也从不去餐馆,跟着当地老太太一起去超市买打折食品。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在路上骑行时,心也跟着飞了起来。”在路上,不仅有孤独和路途漫长,更有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她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走进每个角落的故事,去听鸟叫虫鸣,风声雨声,去看群山环绕,繁花盛开……新西兰骑行时,她跟着骑友去葡萄园摘叶子,在那里,她吃到了一生最最美味的葡萄。
旅行必然舟车劳顿,但疲惫的表象之下,是一生难忘的独家回忆。而让李冬菊坚定不移地走在路上的,还有旅行中所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第一次去东南亚,和同行人走散后,是一位好心的网友帮助了她。“考虑到安全,他给我租了个车,自己骑着摩托车在前面带路。到家后,他让我住他的房间,自己去别的地方住。”他还帮李冬菊联系到了国内的家人。
一次在国外,40多度的高温,难以骑行,一位开着越野车的女性看到后,开了好几十公里,将李冬菊带到安全地方才放心离开。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那一路遇见的人,看到的风景,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都在提醒着她:生活有多么值得。
经历了无数次旅行,结识新的朋友,尝试新的食物,了解不同的文化,也让李冬菊重新审视和对待自己的生活。
“前半生自己就像笼里的小鸟,没有自我;后半生像一只野狼,自由自在自强自立。”
一个人在路上,看的风景越多,遇见的人越多,内心也会更充实。一个人骑行,基本靠手机地图,交流就靠手机翻译,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自在。
李冬菊承认,在独自面对旅途中困境时,也许会害怕,但当自己承担了这一切,其实会有一种战胜未知恐惧的满足感,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强大,身体里原来蕴藏着如此多的能量!
曾经困扰她的抑郁症,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那是真切的将整个人生都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她也逐渐找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第一次出国骑行时,因为要追赶同行者,李冬菊根本没办法好好欣赏风景,只是不停地骑,一天下来,只有满满的疲倦。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赶呢?”尤其看到旅途中,那些徒步的人,他们慢慢地走,慢慢地看,完全享受着旅途中的快乐。
从此之后,李冬菊不再和任何人比较,也不给自己要求,今天一定要到哪:“(别人)像兔子奔跑,我是乌龟慢慢爬。”
走到哪儿便是哪儿,累了就休息。只是单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只是单纯地享受骑行的快乐。
2023年,离婚18年的前夫患上了脑血栓,生活难以自理。而再婚的妻子早已离他而去。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冬菊却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担起了照顾前夫的重担。很多人知道后,对李冬菊“恨铁不成钢”,“想不开”……
然而提到这个选择时,她却很平淡和坦然:“他当时跟你离婚,你恨他吗?”“恨?”“那现在呢?”“我现在不是对他没恨,我是对谁都没恨了。”
曾经的恨是真的,但曾经的感情也是真的,看过更广阔的世界,她学会与自己的痛苦和解,却从未丢下过内心的柔软。
而我们也都知道,即使做了这个决定,她早已不是曾经那个依赖于丈夫和家庭的女子。有人说她“放不下”,殊不知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65岁的她,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次的骑行之旅。去看下一个更蓝的天,去遇见下一个更绿的草原,去邂逅另一群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故事。她还开始玩起了直播,将自己旅途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与此同时,李冬菊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用稿酬去帮助山区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