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娟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变电公司
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作为湖南骨干电网集中检修运维专业中心机构,承担着超、特高压变电站检修运维工作,变电成本体量大、专业性强,是湖南电网输配电监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湖南省用电负荷持续增长,主电网规模发展迅速,公司维护设备电压等级将更高、设备规模将更大,电网检修运维成本规模将持续增大。电网检修的运维成本主要包括电网输配电资产大修、抢修、日常检修运维等产生的成本,其中大修、应急抢修项目已有较为成熟的项目储备、评审、批复、下达流程,而日常检修运维项目存在成本规模大、业务类型繁杂、估算缺乏定额标准等问题,因此,文章重点探讨日常检修运维项目的储备、评审及预算精益管控等问题。
1.日常检修运维成本规模大
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维护的500kV 及以上变电站资产,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占公司可控成本的45%,占电网检修运维总成本的70%,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占比大,在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日常检修运维成本业务类型复杂
在公司变电资产规模大、类型多的背景下,公司生产大修项目与日常检修运维成本不同的是:生产大修项目有明确的对应检修设备,在成本构成上较为简单;日常检修运维成本有着数量众多、业务类型复杂、部分成本每年发生较为固定、部分成本发生灵活性高等多样化特点,使得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在管理上有着很大困难[1]。
3.日常检修运维成本预算分配缺乏标准
由于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项目储备及预算分配上,与大修项目的储备流程较为成熟、定额标准、依据较为明确相比,日常检修运维成本的预算分配缺乏标准及依据,经常出现同一事项、不同单位实施标准不一致,厂家驻站服务、返厂检修、后勤保障等业务无行业定额支撑,容易产生“一口价包干”“漫天要价”等情况。同时,分配标准的缺乏,也使得成本项目的储备审核工作处于被动。
4.日常检修运维成本管理逐步精细,但精益不足
近年来,公司日常检修运维成本逐渐由粗放型打捆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前的日常检修运维成本打包建项,无法区分具体的业务事项,管理模式粗放。现在,公司逐步细化日常检修运维成本的管理颗粒度,最终形成业务事项、资产属性、电压等级、所属部门等明细项目。但是精细化管理不代表精益管理,由于预算分配标准的缺失,各业务事项的预算分配不够合理,资金浪费情况时有发生。
规范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储备管理,压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梳理储备管理流程,建立常态储备机制。在日常检修运维项目的储备申报及评审过程中,应用作业标准成本体系,使预算分配有据可依,预算精准下达,最终实现生产运维成本从精细化管理到精益管理的转变。
1.制定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审核规范
公司发布了《生产检修运维成本管理手册》,以规范公司生产检修运维成本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制定了日常检修运维项目可研经济性和合规性评价的操作手册,明确项目储备在经济性、合规性上的审核要点。
2.完善储备评审组织体系
公司不断强化专业协同,实现基层分部提报项目需求、专业管理部门审核项目必要性、项目管理部门审核技经、财务部门审“两性”评价,联合会审日常检修运维储备项目,实地核查重点项目,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内控体系。
3.明确储备评审项目范围
根据日常检修运维成本的不同属性,将其分为明细项目、项目包和零星费用。
一是对于可以明确的实施对象和实施内容,且能够通过定额或行业标准计价的日常检修运维成本,采取明细项目管理方式进行项目储备及评审。
二是对于能明确基本事项,但未明确实施的具体对象与工程量,且无法通过定额或行业标准计价,但能按照清单管理明确预算单价和结算方式,按时结算的日常检修运维成本,采取项目包管理方式,进行项目储备及评审。
三是自主实施的辅助用工、车辆台班租赁、工器具仪器仪表修理、变电站水电费等业务,采取零星报账方式,不需进行项目储备及评审。
4.明确储备评审管理要求
日常检修运维成本中的明细项目,投入成本在100万元及以上,且涉及原设计方案变化或土建工程的明细项目,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明细项目可编制项目建议书及估算书,经公司专业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联合评审,由项目管理部门出具评审意见;省公司专项成本通过公司内部会审后,再由省公司经研院评审,由省公司设备管理部批复。
日常检修运维成本中的项目包,应按照公司要求的生产成本费用标准的清单格式,明确预计工作量、费用明细及总资金,编制项目估算书,经公司专业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联合评审,由项目管理部门出具评审意见。
日常检修运维成本中的零星成本,无须编制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及项目估算书,也不需要进行项目评审及批复。
5.建立动态储备机制
公司应建立生产运维成本的动态储备机制,除年度储备批次外,根据实际需要动态开展项目储备,“成熟一批、审查一批、下达一批”,没有入储备库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
1.建立价格信息库,严格物资成本储备审核
公司应全面开展物资比价核价,通过广泛收集各类物资历史中标价、原材料价、市场价、同类产品供应商报价等信息,开展“四方”比价,建立物资价格信息库。
一是对于技术标准统一的常规物资,参考历史价格。
二是对于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的物资,同步考虑同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三是对于非电网专用且市场竞争充分的物资,参考京东、天猫等外部电商市场价格。
四是对于新入网、新技术、新工艺物资,综合考虑技术参数难度系数及类似产品价格,通过以上的比价、核价机制,在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储备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估算金额虚高的问题。
2.制定业务外包费用标准清单,严格外包成本储备审核
日常检修运维成本业务外包项目可研估算遵循“先据定额标准计费,再按费用标准测试,后用市场询价议定”的原则。无定额及行业标准的,采用公司发布的日常检修运维成本费用标准计价;未纳入公司成本费用标准的,由各专业管理部门组织各单位(部门)进行厂家询价和沟通,经运检、项目管理、财务、审计、法律等部门联合会审后,由专业管理部门根据会审意见,最终确定估算费用。厂家询价一般不少于三家,询价过程资料纳入项目可研评审,并同步开展公司日常检修运维成本费用标准编制及修订工作。
公司日常检修运维成本通过以上“定额+询价”的方式,测算每项作业类型的单价,建立了8 个专业、不同电压等级及设备型号,区分1276 项作业类型的业务外包费用标准清单,根据每个变电站该类业务实际需要开展的次数及设备数量、测算业务事项预算规模,将标准清单应用于生产运维费的储备申报及评审环节。
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化评审日常检修运维项目中的按照项目化、项目包方式管理的项目,可以大幅度提高评审效率和准确性。智能评审系统可以根据项目特征和历史数据,多维度分析和评估项目,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1.智能评审系统的工作原理
系统可以自动解析日常检修运维成本的招标文件,提取关键信息,如项目需求、技术要求、投标文件格式等。智能评审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比对和验证,检查投标文件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根据预设的评审规则和评分标准,系统可以自动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分和排序。结合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智能评审系统可以预测项目的未来趋势和风险,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建议。
2.解决传统人工评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评审系统可以自动化处理大量数据,缩短评审时间,提高评审效率。人工评审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智能评审系统能够基于预设规则和算法作出客观评价,减少人为干扰。智能评审系统可以全面覆盖招标文件的所有内容,避免漏评和错评的情况发生。人工评审主要依赖专家经验和个人判断,而智能评审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2]。
在日常检修运维项目储备评审过程中,应建立透明、公正的评审机制,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同时,应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评审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日常检修运维项目的储备评审和实施,需要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开展,因此,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技能较强和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以提高项目评审和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1.培养发展员工的专业技能
针对智能评审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需对人才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可以组织专业培训课程、技术交流会议、实践操作培训等活动,提高人才队伍对智能评审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智能评审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因此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的培训,以及数据处理实践机会,帮助人才队伍更好地利用智能评审系统分析数据。
2.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智能评审系统的应用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应提升人才队伍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智能评审系统的应用效果。应搭建交流平台,让人才队伍分享智能评审系统的使用经验、技巧和方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同时,可以通过交流平台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智能评审系统的应用效果[3]。
3.加强人才培养管理
智能评审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工具,需要人才队伍具备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应鼓励人才队伍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智能评审系统的优势,需要加强人才储备和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吸引和培养具有潜力的年轻人才,为未来的智能评审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激励人才队伍积极提升智能评审能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通过设立技能提升奖、创新成果奖等措施,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和提高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电网公司通过规范管理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储备,逐步实现了对成本的精益管控,解决了日常检修运维成本“一口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优化了日常检修运维成本储备评审,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降成本、增效益,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促进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