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2023-12-28 11:13郑韶鹏
建筑与装饰 2023年22期
关键词:承包单位工程质量建筑工程

郑韶鹏

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45

引言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时间比较长,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确定承包单位后,承包单位需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负责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等环节,同时要严格保障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系数,确保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成,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项目实施期间,总承包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顺利通过验收。在EPC总承包模式中,主要包括设计、采购和建造,在工程项目中,采用全新的总承包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保证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还能保障项目质量符合要求。

1 工程总承包模式质量管理

1.1 质量管理特性

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规模扩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涉及诸多复杂的施工环节,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特点。一是复杂性。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比较多,建筑工程涉及环节众多,一旦某一环节对质量产生影响,会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同时,工程面临庞大的任务量,在实施工程总承包模式时,总承包单位需与多个参建方进行协调和配合,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将质量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较高,操作复杂。二是确定性。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时,总承包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操作,对风险点进行标记,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三是风险性。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开展质量管理时可能会面临许多风险。

1.2 质量目标与目标分解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保证项目质量顺利达标。设置质量管理目标时,可将其划分为整体目标、设计质量目标、土建质量目标和设备安全目标。承包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将质量目标与工程总体建设目标相结合;设置质量管理点时,结合分项工程;在建设期间,对各阶段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1]。

1.3 质量控制计划

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质量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计划。保证计划内容全面,涵盖各个环节,如设计、施工、质量验收。正式实施计划时, 要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 并在不同的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处理。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项目部要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并由这一部门编制专门的质量控制计划,确保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与调整,使工程质量符合最终标准。

2 工程总承包模式质量管理问题

一是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机制。当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这一模式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还存在职责不明确、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二是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理解不到位。目前,我国部分建筑承包单位虽然会严格按照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要求开展工作,但在制定相关规定、制度时,主要参考国内管理规定,从其他工程中吸取经验,并未真正理解工程总承包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的区别。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单位不仅要对各参建方进行合理协调,还要设置明确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而且工作压力比较大。若总承包单位对当前的承包模式了解不足,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三是质量管理存在风险。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质量面临的风险有两种。首先,内部风险。技术、管理、资金所带来的风险均属于这一类风险范畴。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风险就是技术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足、对各方的协调工作不到位而诱发的风险隶属于管理风险[2]。由于资金不合理、成本控制所带来的风险就是资金风险。若不能对这三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导致工程造价超标,对项目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外部风险。这一风险包含两种,一是社会风险,二是自然风险。建筑工程面临的环境比较恶劣,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面临粉尘污染,施工中所产生的噪音会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这些均隶属于社会风险。在自然环境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恶劣气候,如大风、暴雨、暴雪等,这些气候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这一类风险是自然风险。

3 EPC模式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思路

EPC是集设计、采购和建造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建筑工程中,采用EPC管理模式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将先进的数字技术与EPC模式相结合,可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整理和分析,对项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使施工管理迈向科学化方向。常用的技术有BIM技术、区块链技术、RFID追踪技术等。基于此,在EPC管理模式下,引进数字化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程造价,促进管理迈向精细化方向,更能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

3.1 总体要求

开展建筑质量管理及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出EPC总承包模式的作用,总承包单位要全面负起责任,将工程质量放在重要地位,引进先进的BIM技术,促进建筑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方向,实现系统化管理、精细化设计,使工程质量管理更有保障。

3.2 质量管理要点

3.2.1 基于EPC优点,构建质量管理机制与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相比,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有:①在工程建设中,更加强调设计的地位,在不断优化项目方案的基础之上,对工程建设予以有效指导。②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确保各环节彼此紧密衔接,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③明确责任主体,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在第一时间追究和落实责任。总之,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点较多,在开展质量管理时,要进一步深化设计,编制不同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对责任进行合理分解,确保责任主体得到落实,为后续跟踪与责任追究等工作奠定基础,打造健全的质量管理机制[3]。

3.2.2 利用BIM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效率。采用BIM技术对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可促进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与存储,促进各方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在EPC模式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包含环节和工作内容较多,比如,在设计阶段,采用传统二维图纸很难对各项内容进行精确展示与表达,使用BIM技术构建立体模型,不仅可以对数据及时进行存储,还能对设计、管理等工作进行协同,更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4 EPC模式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1 基于BIM技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利用BIM技术时,可搭建专门的建筑模型,将建筑各种数据信息纳入模型之中,根据这些数据,采用专业的软件对工程设计进行深化处理,为物资采购、施工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挥IoT技术、区块链技术、RFID追踪技术的辅助作用,融入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对各单位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专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平台,确保各阶段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4.1.1 工程质量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工程质量数据采集系统时,要结合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对每个阶段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整理,以此构建完善的系统。在设计阶段,需对工程质量控制预期总体结构进行规划,然后对质量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质量数据采集平台之上,为各参与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比如,对工程进行深化设计时,可采用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碰撞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可随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确保参与方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便于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源头上把控质量。

4.1.2 建筑质量管理职能信息集成。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时,要融入动态管理的理念,为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能进行合理划分,设置质量控制责任目标,并将相关数据在第一时间上传至质量管理信息集成化平台。然后利用BIM技术构建模型,结合各职能单元的特征与要求,对质量控制责任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计划,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4]。

4.1.3 建筑供应链质控信息集成。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需对供应链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将其上传至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确保各参与方能够及时就问题进行沟通,避免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结构。①实体层。在本层中包含的参与者涵盖整个供应链,同时本层负责对物流、数据流和资金流进行统一与协调。②区块链层。在本层中包含大量的事务块,各模块彼此独立,对其进行加密处理和验证,就能将其作为专门的数据单元,以此保证有效信息得到记录,提高信息的真实性。③感知层。在这一层中包含物联网、二维码等先进技术,可对各产品的技术参数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监控,同时,感知层负责向区块链层输入信息。④交互层。这一层主要为监管部门、平台运维人员和各参与方提供信息交流渠道,促进资源共享。

4.2 EPC与数字技术一体化质量管理途径

4.2.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发挥BIM技术的作用,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预测。要构建专门的模型,发挥技术的可视化优势,对数据进行集成化处理,通过碰撞检测等方式时发现工程质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将信息导入到信息化集成平台上。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专业设计人员的作用,保证设计人员有扎实的设计技能、娴熟而专业的知识,熟练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设计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在开展碰撞测试时,要由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牵头,在深化设计阶段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然后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到信息化集成平台。通过平台可对各方工作进行虚拟化协同,对设计的重点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

4.2.2 采购阶段。在采购阶段,总承包商要积极与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从源头上保障材料的质量,同时要制定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这一段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物联网、BIM技术和二维码等技术的运用,将先进的技术与总承包模式管理理念相结合,利用信息化集成平台对各种物料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对材料造成浪费。

4.2.3 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对施工进度进行高度模拟,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要利用质量管理信息集成化平台,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对模型数据进行更新,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全面的跟踪和监管,及时进行验证,一旦在验证中发现部分环节存在一定偏差,要仔细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然后对问题及时解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工程总承包模式与建筑工程相结合时,为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了解这一模式的内涵、要求,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当前,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将EPC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容易打造精品项目,发挥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的作用,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益。

猜你喜欢
承包单位工程质量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农民工工资支付中承包单位的法律风险防范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浅谈变更及工作量确认流转体系优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