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建筑设计创新策略

2023-12-28 11:13吉杨帆
建筑与装饰 2023年2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建筑

吉杨帆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

基于我国乡村地区人口基数比较大的特点,土地十分辽阔,因此乡村振兴十分有必要,对国家整体发展有重要推动意义。在国家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指导建议。因此,在这一战略实施下,构建美丽乡村指日可待。乡村建筑,属于乡村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和生产输出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家对乡村建筑的研究比较少,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冲击下,逐渐提高对乡村建筑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建筑设计的创新工作十分有必要,引入现代化设计理念和元素,为打造全新的乡村建筑环境有积极促进意义。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建筑特点

1.1 地域特色突出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乡村文化铸造的建筑风格也有所差别。在辽阔的土地资源下,各个民族在不同地理、自然以及文化等环境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造就独特不一的乡土建筑。与此同时,这些建筑在空间布局、建筑材料选用、装饰艺术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而彰显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以此成为地域文化的关键符号,也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

1.2 自发性

“乡村建筑”,经常会叫作是没有建筑设计师的建筑,主要是由于乡土建筑不是由专业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而是受到当地文化、地理位置以及民俗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居住在根据实际情况,自然而然加以建筑和完善的[1]。

1.3 和自然的共融性

由于乡土建筑环境就是在乡土中,和城市建筑之间有明显区别,和自然更加贴近。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上,和当地自然景观、地形以及地貌等加以充分融合,以此符合当地气候适应性。另外,这种建筑在设计上,也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借助当地的本土材料,实现环保和适应的建设效果。例如,在黄土高原地区中,通常把黄土当作建筑的施工材料,以此完成砌筑或者夯土墙等施工任务,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隔热保温性能也十分突出,具有经济环保的优势,因此为当地居民带来舒适效果,进一步符合我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1.4 文化性

对于我国乡村环境,其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同时乡土建筑属于居住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空间,因此建筑设计方案的创新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此成为传统文化输出和弘扬的重要路径。另外,乡土建筑和城市建筑相比较而言,具有封闭性,受到外部冲击程度比较小,因此在设计期间更要把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保护到乡村的历史建筑风貌,例如寺庙和牌坊等,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雄厚。通过对传统乡土建筑的深入研究,了解到当地历史文化,掌握更多历史和文化习俗,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更多元素,因此乡土建筑具有文化性特点。

1.5 艺术性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乡村建筑的工艺进一步突显出本地的民间艺术和风俗,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针对乡土建筑的建筑装饰以及构件,很多都是在建设之前就具有功能性。同时,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这些装饰和构件原有功能逐渐下降,从而转变为具有独特文化的建筑装饰构件,意味当地工艺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原创性的艺术价值。此外,针对乡土建筑装饰手法,通常使用雕刻和绘画的方式,也是乡土居民在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的理念和形式,其艺术价值比较高。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建筑设计创新重要意义

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目前时代发展环境下三农工作中重点内容。在建设美丽乡村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安排和部署工作,重视对新建农房规划的管理和控制,以此打造全新的乡村环境。在保留原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建立田园建筑示范区,进一步培养出更多乡村传统建筑名人巧匠,促进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些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建筑设计的创新工作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和人文景观、田园风光以及自然生态等元素有机融合,把本地乡土特色和人文历史特色充分体现出来,构建全新的乡村面貌。基于此,在建筑进行设计创新阶段中,不管是在乡村旅游还是文化传承上,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环境,都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渠道,具有一定现实意义[2]。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建筑设计创新问题

3.1 不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传统建筑,属于乡村资源瑰宝,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更加突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很多地方不重视传统建筑,为了获得短期的效益,不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对于年代久远的建筑,通常会采用拆除的方式,导致我国宝贵的传统建筑资源逐渐消失,减少当地地域特色,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一些保留下来的建筑也会受到破坏,降低这些建筑的文化价值和魅力。

3.2 新建筑风格过于统一

对于传统乡土建筑,大多数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和周围自然环境和景观充分融合,贴切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因此乡土建筑别具一格,各有各的独特之处,构成不同的乡村风貌,使其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把当地的文化底蕴和乡土气息良好呈现出来。但是,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们过于追求奢华和豪气的建筑风格,对传统建筑风貌加以破坏。另外,在把高大上作为设计目标时,降低乡村建筑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各种洋楼以及别墅混乱建设,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乡土原有样貌,失去地域特色,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3]。

4 乡村振兴视域下建筑设计创新策略

4.1 融入因地制宜设计理念

在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推进下,逐渐重视建筑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促使建筑整体设计效果和当地自然环境相贴切。所以,在建筑设计创新上,设计人员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和周边环境和谐和共生。在对建筑进行选址过程中,对周边自然和生态环境加以全面考察,了解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破坏和污染环境。同时,建筑空间布局也要和当地的地形地貌一致,不可以采用大开或者大挖的方式,降低对原始环境的破坏程度。针对当地日照、风向以及降雨等气候环境,重点提高建筑的使用性和舒适性。比如,在北方地区建筑设计过程中,把御寒和保暖作为主要的设计要素,其空间布局采用封闭式的设计方式。然而,对于南方地区的建筑设计,把通风和散热作为 设计重点,建筑布局也要采用开敞式的设计形式。除此之外,在乡村地区自然景观以及资源十分丰厚背景下,降低破坏的可能性,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构建自然和人文充分融合的良好氛围,促使建筑和自然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满足天人合一的设计要求。

4.2 采用就地取材的设计方式

基于乡土建筑会受到工艺、经济以及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在对其进行设计创新阶段中,通常采用就地取材的设计形式,像石土砖木等材料,都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自然资源的使用,保留原有乡土建筑内容,具有自然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优势。基于对建筑设计的创新,通过就地取材,降低材料在运输期间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当地地域特色重点突显出来。与此同时,针对建筑材料,尽量选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像传统自然材料等,促使建筑具有环保性特点,避免对周边水资源造成污染。比如,通过使用当地的石头,以此加工为建筑材料,并且从当地的植物中提取材料,把当地的泥土作为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建设成本的同时,保留原有的乡土风情,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

4.3 合理使用传统建筑符号

在对乡土建筑进行创新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要保留传统建筑符号。对于传统乡土建筑的装饰图案、立面造型以及色彩纹样等,都属于建筑设计的灵感所在。因此,建筑符号的选取,可以在对传统乡土建筑加以充分分析和调查之后,研究本地乡土民俗文化和特色,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以此成为抽象化的建筑符号,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意义。同时,在这些建筑符号使用期间,可以采用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的方式。在直接使用过程中,把传统建筑符合融入建筑设计环节中,通过重新的解构和重组,促使乡土建筑设计创新效果更多显著,具有时代性和传统性的特征,避免对传统建筑加以模仿和复制,而是真正采用创新性的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改造和优化。然而,在直接使用期间,通过对传统建筑符合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了解,结合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要求,变异和转换这些符号。在此期间,不仅对尺度的改变,也可以对工艺加以改进,以此提高创新之后的建筑的审美和传统美学之间充分融合,吸引更多人们的注意力。

4.4 注重传统建设工艺的传承和使用

基于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高超技能,是古代人和现代人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聚集更多先人的智慧,以此传统建造工艺的适应性很强,同时艺术价值也比较高。因此,传统乡土建筑装饰艺术,属于当地文化特色之一,美学以及艺术价值十分突出,像传统建筑中的雕花、门窗和绘画等,这些装饰细节都进一步体现出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也是建筑设计创新环节中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乡土建筑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渗透传统乡土建造工艺,起到良好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作用,同时为建筑的设计注入新的内容,彰显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展现全新的乡村风貌,提高乡村振兴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文化性,避免出现同质化的设计情况,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4.5 做好乡村建筑调研规划和设计工作

针对各个地区乡村建筑和本身的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也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风格和设计的特色有所不同。在实践设计环节中,不可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融入创新内容,重点突出当地文化特征。对于现代乡村建筑的整体性设计,主要的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居住需求。同时,设计人员也要考虑到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间接性场所,符合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在保留乡村民族特色基础上,重点突出地域性特征,对当前装饰装修的方法加以整合,融入新的设计理念,加强环保材料和智能系统的使用,以此推进乡村建筑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在目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乡村建筑设计工作,首先要展开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居住对建筑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掌握人口流动情况,明确各项影响因素,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主要位置上,以此构建长远发展的建筑规划,编制可行性和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和内容,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和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在把保护和修缮作为设计原则之后,深入分析地域性特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4]。

5 结束语

综上,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发展要求过程中,乡村建筑需要创新,遵循地域性和文化性设计原则,保护原有乡村特色和面貌,突出建筑的功能性、时代性和美观性,符合人们生活和生产需求的同时,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建设。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传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