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吹号声 初心不改
——我演现代淮剧《田家湾的号声》中的“田半斤”

2023-12-28 10:04邱文亮
剧影月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号声军号初心

■邱文亮

阜宁县淮剧团创作上演了现代淮剧《田家湾的号声》(以下简称为《田》剧)。剧中,我饰演了主人公、一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军人、老党员“田半斤”。该剧讲述了为烈士守墓50 年的田半斤老人,在美女客商来田家湾寻亲、考察的关键时刻,实名举报村党总支书记、自家孙子田大米,反映其小康之后放松党的监管、导致“四风”兴起等问题,从而揭开一段尘封近80年以古木区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英勇捐躯的悲壮故事;着力塑造田半斤矢志不渝、胸怀百姓的党员形象,讴歌了一位坚守使命、初心不改老党员的崇高情怀。全剧脉络清晰、主题鲜明,故事跌宕起伏,情感饱满充盈,加上多名资深演员的加盟、精心演绎,全剧洋溢蓬勃的生机和昂扬的激情,可以说这也是加强党史、军史、红色历史传承学习教育活动中的一部鲜活教材。参与创作演出该剧的过程,既是我心灵得到一次净化、思想受到一次熏陶的极好机会,也是我在艺术上一次有所突破的尝试与追求。

一、一个角色的转换挑战

《田》剧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德高望重、不忘初心、始终奋斗在忠诚于党、为人民谋幸福道路上的老党员形象。是他,眼里留不得一粒沙子,坚守初心、刚正不阿,敢于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与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歪风邪气做坚决斗争,用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是他,弘扬革命传统,对后辈严格要求,时刻不忘群众疾苦,与人民心心相印,体现出深厚的爱民情结;是他,坚守承诺、用一生不变的行动来告慰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自愿守墓50 年,以行动诠释老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传统的高贵品质。这是对先烈的怀念,是对烈士的敬畏,也用行动证明盐城是一块红色老区。是的,至今在盐城、阜宁等地处处可以触摸,时时可以感受红色传统,盐城全市那248处红色遗址现正得到全面保护,128个镇、村以烈士命名不就是对逝去的英烈最好的怀念吗?

我是阜宁县淮剧团一名青年演员,多年来在舞台上都是扮演青年形象,在古装戏中饰演的多是小生角色,在近几年演出的《十品半村官》《乡村土律师》《马家荡里唱大戏》《理财组长》等多部剧中扮演的也是年轻党员、基层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形象,自己已习惯在青年形象的塑造上做一些研究与追求,同时也多次获得省市表演奖项。此次在《田》剧中,导演让我一反常态,跳出表演桎梏,饰演93岁的老党员田半斤一角,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物反差,无论是对我的熟套戏路,还是对我的形体、语言、身段、动作,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让我这个40多岁的演员去饰演耄耋老人,这样大年龄段的跨越,真是一次十分艰巨的创作历程。为了演活这个人物,我深入基层,从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在我县的芦蒲、羊寨镇一带,的确有一批心系先烈、关爱先烈的老同志,他们牢记当年父辈的承诺,以对先烈的崇高敬仰之情,甘愿守护遗留散失在民间的烈士墓地。通过深入走访,与这些老同志接触,我感受到他们的博大情怀。正是这一次次的接触,也让我鼓舞了信心与勇气。从生活中收获灵感,得到启发,渐渐地田半斤人物形象在脑海中伫立,也为角色的饰演找到如鱼得水之感。同时也让我更加体会到老党员们的精神世界,感到了他们对先烈的崇敬之情,看到了他们宽广的大爱心胸,这些都为我在舞台上演活人物增添信心与力量。

二、一次心灵的精神洗礼

在饰演田半斤的过程中,让我从剧中感受到老党员永恒初心的可贵。别看他年逾90,可依然遵守组织原则,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时刻不忘党员使命,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

年轻的村党总支书记、自己的孙子田大米需要外出招商,村里需要有人坚守阵地,当找到爷爷田半斤时,他没有推辞,毅然接任挑担,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党员义务。当村里一枝花的新婚车辆与102 岁三老太太丧事不期而遇,双方矛盾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田半斤主动作为,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勇敢地站到第一线,以他善于处理群众矛盾的智慧,让一场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发生流血的辣手事件迅速得以平息,彰显的是一名党员的自觉意识;再者,当田半斤遇到有村民田盼富家属因病致贫时,他是那样的心痛,并且不计前嫌,不因为他曾经的劣迹而漠视,毅然出手带头出钱资助,并在全村发动群众筹款。他心中所想的是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有一个人掉队,体现的是时刻为群众着想的拳拳爱心;当自己多年查询未果,却发现这次来村考察的客商胡莉莉有可能就是当年牺牲的老区长的后代时,你看他是喜极泪流,如释重负,那种对先烈的敬重与真挚情感让人无不为之感动;当突遇暴风雨天气,为了让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他不顾一切跳进湍急的水流中打开闸门放水……这种把人民得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让人物的形象鲜活而生动,不仅感染了我,也深深地打动观众。

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塑造的升华越发让我感动不已。面对那些舍身报国、心系百姓的前辈,我们不由得从心底发问,我们党为何能带领人民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在大风大浪中巍然屹立,始终能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就是因为有无数像田半斤这样的共产党员在默默奉献、坚定坚守,用他们的行动维护党的形象,用忠贞为党旗增彩添辉。学习先烈,景仰先烈,最实际的行动就是要像田半斤这样。谁说没有硝烟熏陶,没有战火考验就不能显示党员的风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田半斤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就是一名党员的初心所在、一名党员的党性修养。饰演田半斤,争当奉献人,这也是我从演出这名角色中得到的真切体会和感动。

三、一把军号的传神运用

在《田》剧中,编剧与导演十分巧妙地运用了一个道具,就是一把军号。这军号时时吹响前行的号角,它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号声是对烈士的郑重承诺,是革命胜利后,共产党人接续前行、在勇于登攀的道路上不畏缩后退、不贪图享乐、用行动向党交出合格的答卷;这号声告诫我们,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牵挂。国之大者,胸怀民生情结,怀揣爱民之心,就能时时激发我们向着共同富裕道路加速奔跑的激情。

一把军号贯穿全剧,让全剧内容主线突出、发展流畅。早年的军号,是激励当年的人们跟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翻身解放、民族独立而冲锋陷阵。和平时期,这把军号不时吹响,告诫人们,要继续革命,绝不能半途而废。今天的号声,是在拷问新长征路上的人们路该怎么走,事该如何做,我特别欣赏剧中田半斤那一连多句的反问,可说是振聋发聩、扣人心弦、直扣心底。唱词这样写道:“冥冥中古区长向我询问,他问我新中国是否建成?他问我党的承诺变没变?他问我百姓日子可太平?他问我贪官污吏有没有?他问我党群是否一条心?共产党为谁打天下?共产党为谁作牺牲?共产党为谁受苦累?共产党为谁搞扶贫?答案全是老百姓,老百姓——是生我养我、保我护我、想我念我、爱我疼我的骨肉亲人……”这是舞台上两个时空的激情对白,是当年先烈向后来人提出的发问,也是当今新时代里每名党员手中紧握的必答考卷!每当演唱此处时,我仿佛置身剧中,与田半斤合二为一,唱声唱情,滚板叠板,一气呵成,每次都能收到观众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我的心灵更是在掌声中得到洗涤,境界得到升华。

剧本,剧本,乃一剧之本。《田》剧由著名编剧董振宁与杨昌频联手创作,董振宁这位编剧兼表演艺术家,创作并参与表演了小淮剧《画像》,曾荣获全国第11届群星奖金奖。这次在剧中他和我搭戏,饰演剧中田半斤的“勤务员兼警卫员”小福子,也是田半斤军号的直接传承者。围绕军号,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牵出了一段封尘已久的难忘历史。军号激励人们,军号继承传统,田家湾的号声嘹亮激昂,田家湾的故事精彩纷呈。一段红色情结,一个传奇故事,一位党员形象,让我在剧中获得创作灵感,更得到精神的寄托,也必将为自己今后的艺术创作积累新的经验。

猜你喜欢
号声军号初心
吹军号
军号
悲哀永不长久
悲哀永不长久
悲哀永不长久
永远的初心
悲哀永不长久
让『古田军号』在闽西大地永远嘹亮——《古田军号》电影观后感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