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
《活捉》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折子戏之一,在校期间我也有幸观摩学习过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林继凡、胡锦芳二位先生的演出。他们在舞台上行云流水、生动精彩的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活捉》这一折戏的种子便种在了我的心间,慢慢地开始生根发芽。
2002年,学校毕业后我便进入无锡市锡剧院工作,也许缘分就是天注定的,在锡剧院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师,锡剧名家过之红。2006年她把昆曲《活捉》(注:也叫《情勾》)改编移植为锡剧版《活捉》,并邀请林继凡先生出山演绎“张三郎”。说到当时移植这一折戏的情形,先生总是充满感激之情,她说:“我没有想到林老先生一口答应,身高马大的他居然如此身轻如燕!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戏中每一个高难度动作。‘钻被窝’的绝技干净利落!那么高的桌子只在刹那间!”据我了解,当时的林继凡先生已有六十多岁了。我不禁感叹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戏曲艺术的尊重与对舞台表演的敬畏,这种精神更是我们后辈要好好参悟和学习的!
锡剧《活捉》由梅润坤先生担任唱腔设计,梅老师不仅在曲调中凸显了锡剧梅派的特色,更是把“阎惜娇”整个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剧情节奏起伏都在曲调中完美地展现出来,对剧中“阎惜娇”这个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整折戏的剧情在梅老师的唱腔设计下跌宕起伏、层次分明,剧本与唱腔的结合可谓丝丝入扣、相得益彰。
要在演出中塑造好人物形象,首先要对所演的这个人物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近几年我在整理剧本,翻看京剧、昆曲各个版本影像资料的时候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阎惜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传统认识中“阎惜娇”是一个淫妇,但这只是在封建道德压迫下,被封建卫道士塑造出来的刻板印象。如果我们仔细考察阎惜娇的身世,就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可怜、可惜、可爱的女人。阎惜娇卖身葬父,阎母为报恩将她许给宋江,阎惜娇背弃宋江与张文远私通,不惜任何代价想要与张三郎长相厮守白头到老,最后被宋江杀死,碧血飞溅乌龙院,却仍然对张三郎念念不忘,深夜索魂,以偿昔日夙愿。其背后隐喻的是她对美好、平等、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这一出戏应该是唯美的、诙谐的、生动的,是丑角与旦角的美。在这里开个玩笑,我觉得这是一出戏曲版的“人鬼情未了”。想要演好阎惜娇这个人物,对于我来说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是一折唱、做、念、表功俱佳的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排戏过程来说说我对阎惜娇这个人物塑造的方法与经验。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各位同仁指正。
锡剧版《活捉》的剧本与京昆版本稍有差别,例如韵脚,为了更适合锡剧的韵脚,念白与唱腔中的字词稍有改动,但并没有破坏原来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剧种之间的差别,移植戏大都是要经历的。读剧本不仅是为了增加台词的熟练度,更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我习惯把自己的台词与唱段部分做好标注,并会在每一句台词旁边描述我所理解的当时这个人物的处境与内心想法。翻阅查找历史资料来了解《活捉》后,还细细体会与戏中“阎惜娇”“张文远”这两个人物有关联的一切事物。如此再回过头来重读剧本,更有利于了解人物性格、建立人物内心。
仅对剧中两位人物做深入了解那还远远不够,我又在网上翻看了《借茶》《坐楼杀惜》这两折戏的视频资料。《借茶》一折讲的就是张文远偶然路过乌龙院,为阎惜娇美色所动,以借茶的名义与阎惜娇一来二往并产生了情愫。我对人物的理解:阎惜娇仅仅是因为张文远这个人吗?那肯定不是!阎惜娇之所以对他一往情深,是张文远与宋江有着很大的差别,包括气质上的差别、才情上的差别等。对于宋江来说,阎惜娇只是他无奈之下收留的一个玩具,他对阎惜娇是毫无感情的。阎婆丈夫去世,无奈之下求助及时雨宋公明,宋江出于道义,给了母女一笔银子。阎婆本是走投无路之人,见宋江为人大方,家境富庶,便劝宋江纳自家女儿为妾,宋江被阎婆缠不过,便替那阎婆母女置办了房子,并为二人提供吃穿用度。宋江虽然纳了阎惜娇,因为被迫,并不在意阎惜娇,常常让她独守空房。而张文远不仅有真才实学,还是个幽默风趣、风流倜傥的人物。故而阎惜娇始终想与张文远双宿双飞,才有了宋江刀刎颈的《坐楼杀惜》这一折,这前因后果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我还在老艺术家们留下的宝贵影像资料中找到了许多不同的程式化表演方式,以至于都为这个女子感到不值。好在《活捉》中与张文远忆往事一段,张三郎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那恋恋不忘的小眼神,着实让唯美主义者过足了瘾。如果说《借茶》这一折是我对《活捉》中阎惜娇与张文远那段“曾记得小院中递送香茗……”的理解,《坐楼杀惜》就是我对阎惜娇深夜寻找张文远勾魂那段“我与你幽冥路上,再步巫山云”的理解。内心独白也就是潜台词,潜台词是可以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多种不同方式来表现的。我通过丰富内心独白,来更好地帮助自己把握在语调、动作、眼神上的使用。
在念白方面我是比较薄弱的,咬字和在规定情境中对句子分段的能力尚浅。过之红先生在这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逐字逐句加工提高,每一个字都要讲究字头、字腹、字尾。我把每一句念白中最容易念含糊的字做了记号,以便日后在读剧本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直到在脑海中潜移默化,产生肌肉记忆。锡剧中每一个字的念法都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是,每一个字的字头都要相对咬得重一些,为的是保持口齿清晰。解决了咬字的问题,接着就要分析念白在规定情境中的运用,从而解决如何将念白的句子分段的问题。例如剧中阎惜娇的一句念白:“三郎不用害怕,你来看,我今日的容颜比旧时如何?”从文字上看,这个句子是断了两次,而实际在舞台上运用的时候却是断了四次,我会把“三郎”与“不用害怕”中间稍断一下,为的是在当时的情境中引起已经躲到凳子后面的三郎的注意,所以我做了停顿的处理;叫唤了名字,另外一层意思也是为了安抚惊恐万分的三郎。最后这句“我今日的容颜,比旧时如何”也做了停顿,这里要突出的是容颜,另一层意思也是想让三郎仔仔细细再看一眼自己的容貌,实际与在世时并无二样,正因为这一眼,才成就了最后的共赴幽冥路的结局。那么这一句念白的几处重点已经抓住,在声音上的处理必须按照人物当时的情绪与内心出发点去找。只有心到、情到,念白才有生命力,情绪才会更饱满,整个人物也会更有表演张力。剧中出现很多次三郎二字的念白,但是每一次的叫法都大不相同,有哀怨的,有柔情的,有关怀的,有坚定的,有神秘的。我想戏曲之所以不同于小说,其魅力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丰富的表演方式呈现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这一出戏的唱腔设计是梅润坤老师,曲调悠扬婉转,千回百转,爱恨交错,节奏把控层层递进。在过先生的指导下,一边学习科学发声的我,一边现学现用,突破了自己的音域极限。在演唱时,转腔与声音强弱把控上面下的功夫是最大的,逐字逐句过关,从每一个字的字头开始,字头、字腹、字尾先生都一一做出示范与纠正,加上平日时常跟着先生唱段的音频学习,使我在唱腔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多年锻炼摸索出的舞台经验表明,需要演员内心去充分感受,感觉对了,在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演员的唱腔不仅悦耳动听,更能打动人心。随着剧情的转变,唱腔的风格发生变化,在某个规定情境下演员的核心唱段是可以让观众回味无穷、进而流行并传唱的,最后也将成为经典唱段。
由于想把这出戏更好地传承下来,同时也想作为一个自己的参赛保留剧目,我考虑再三决定向京剧借鉴。在剧院老师的引荐下,我只身到南京市京剧团取经,花了两天的时间把京剧《活捉》这一折的身段全部学下来。回到无锡我就开始消化,由于剧种不同,所学的身段在节奏上并不能很好地与锡剧韵律契合,涉及唱腔部分的身段必须规范到每一个拖腔和间奏。有时候一个转身不舒服,就要尝试用各种方式来磨合,来上几十遍直至找到最适合的那一种才最后敲定,我常常和搭档走戏一走就是一整天。另外,戏里几处有看点的特色,比如“阎惜娇”出场时的鬼步,因为鬼魂很轻只是飘荡着,所以并不像平时舞台上运用的圆场走起来那么得心应手,鬼步的运用也是我需要下狠功夫去练习的,这个步子在各剧种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第一定位用鬼步就能非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看似在走,实则在移,脚不露裙,身不摇晃,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鬼步走好了,这个角色才能更抓住观众的视线。“阎惜娇”这个人物在《活捉》这一折中的眼神运用也是非常丰富的,在情感表达上,除去身段的程式化表演,眼神的处理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阎惜娇和张文远的情感都能从眉目之间传递出来,做好眼神的处理,剧情中的人物看起来才能更加丰富细腻、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