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国重要农作物,目前,中国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逐渐发展。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最先应用于国外,后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国内,该技术改变了中国传统水稻种植习惯,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介绍了此项技术要点,讨论了水稻栽培过程中高发病虫害特点,包括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螟虫等,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
1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要点
与传统水稻栽培技术不同,抛秧栽培技术培养皿为钵体育苗盘(或纸筒),水稻苗在这种环境下,根部始终处于营养丰富的土壤环境中,或将常规育秧法所培育出的秧苗,以人工方式进行分秧处理,将分好的带有营养土的秧苗向空中抛撒,使其自由坠落并定植于田间。由于该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力、省肥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各稻作区域,广受农民群众青睐。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1.1软盘育秧
(1)准备秧盘。按照秧盘数相关计算标准得知,每亩水稻种植田地所需要的秧盘大约为30~35个;(2)选择秧田。目前,园田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育秧的最佳选择,确保育秧床面平整度和稳定性;(3)配制床土。按照3~4份标准对园土进行过筛,以作为床土,同时还应过筛1份优质腐熟农家肥成腐殖酸肥,并将5 g硫酸铵、磷酸二铵、硫酸钾及0.3 g硫酸锌与肥料相混合。为避免水稻生长阶段发生立枯病,可灵活应用硫酸、调酸剂、调酸肥等调节营养土酸碱度,确保其保持在5.5~6.0正常范围内。营养土酸化后不能立即使用,应堆闷1 d左右。此外,还可根据秧苗面积及秧盘长度来确定苗床长度[1];(4)种子处理及播种。在播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内容,即晒种、浸种、催芽。一般情况下,将插秧日期前推1个月就是播种时间。水稻最佳播种时间在每年4月上旬,麦茬稻除外,其播种时间比普通水稻稍晚1月左右。根据盘数测量好营养土和用种量,然后在地面上均匀铺2/3营养土,并在营养土上均匀播撒水稻种子,用板子将其刮平,按照30~50个为1组叠放,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衔接好各个秧盘。最后,在摆好的盘上铺上剩余的1/3营养土,厚度不超过0.5 cm;(5)秧田管理。秧田期土壤应尽可能保持湿润,过水次数为2~3/次,避免床面水分过大或秧苗被浸泡。一般整个秧田期需进行2次追肥,2叶1心和3叶1心各追肥1次,每次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25g,可以先上水后追肥,可用清水清洗被追过肥的秧苗[2];(6)调温炼苗。秧苗所处时期不同,对温度、通风等的要求也不同,应结合其具体成长情况适当调节。
1.2整地抛秧
(1)本田整地。按照旱育稀植田的标准进行整地,并施加底肥。在整地过程中,要达到四字标准,即“浅”“平”“净”“糊”。其中,“浅”指水要浅,避免肥水过度流失,将抛秧时钵体入泥过程中所遭受的阻力降至最低,为立苗提供可靠保障。“平”就是丘田平面要保持同一水平,一般不高于3 cm,无漏泥、空洞等情况,田面越平整,越对立苗返青有利。“糊”就是确保田中没有大坨的土壤,泥、肥、水、浆四者混合均匀,增加钵体入土深度,提高根与土的弥合力。“净”就是田面没有各种残留体,如杂草、秸秆、禾蔸等,以利秧根入土。
(2)抛秧技术。为了确保能够顺利起秧,应在抛秧前1~2 d浸泡秧苗,抛秧时卷起盘带秧,并运送至本田,再随拔随抛秧。在确定每亩地所用秧苗为30~50盘时,可进行后挂线抛秧。若田块面积相对较小,在实际抛栽过程中可站在四周田埂上完成抛栽动作。正常情况下,抛栽多以分厢方式完成,即按3 m分厢,厢间保留30 cm为作业道。在抛秧过程中,一手托住秧盘,一手边抖动边扯秧苗,避免秧苗粘连,向上抛落后自然落地,抛起高度不高于3 m。最后检查秧苗在田块中的分布情况,查漏补缺确保其均匀性。在抛秧完成后和立苗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田面保持相对湿润的状态。若遇到下雨天,应当及时将排水口打开,在第一时间将田面积水排除,避免田间水线过高所引起的飘秧。分蘖期只需进行污水灌溉,当分蘖达到预期穗数时便可进行烤田,在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可间歇性灌溉,并适当管理肥水,尽可能避免水稻秧苗受到病虫害影响。
2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
2.1水稻常见病虫害
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螟虫是最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诱发因素为立枯丝核菌,多发于苗期至穗期,最为严重的时段为抽穗期前后,不但会影响水稻叶片和叶鞘,还会对其穗部和茎秆产生不良影响,高温、高湿环境更会加重病害;(2)稻瘟病。稻瘟病没有生长阶段和部位限制,主要分为谷粒瘟、穗颈瘟、节瘟、叶瘟等,若水稻在生长发育中感染该病,整体产量将大幅缩减;(3)水稻螟虫。水稻螟虫(又称“钻心虫”),主要包括2种,即三化螟、二化螟。该病害不但会蛀蚀水稻植株,还导致水稻产生各种不良现象,如白穗、枯鞘,对水稻产量和水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2水稻病虫害防治对策
2.2.1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宣传
目前,广大水稻种植户基本了解水稻各类病虫害,但并未深入了解其对应的防控手段和措施。为了使水稻种植户能够掌握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当地相关部门应加快构建农技体系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广泛普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此同时,还可以组建专门的农技服务小组,确保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区中进行培训指导,确保农民掌握各类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病虫害预防效果及水平。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组建专门的联系小组,当种植户遇到病虫害问题时,可以在群组内随时随地得到专家和小组成员的指导,快速得到病虫害解决方案,避免虫害进一步扩大[3]。
2.2.2采用综合手段防治
物理防治手段不会对水稻生长和发育产生较大影响,可利用40目防虫网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或在田间撒入油、水、沙子混合物,也可以用轻柴油、废弃机油灭杀白背飞虱。为了能够达到杀虫目的,水稻种植户可以将农药喷洒于田间。例如在播种前,可以运用噻虫嗪提前处理好种子,并將混合烯啶虫胺和10%三氟苯嘧啶后的药物喷洒于田间。若病虫害已经破坏田间,可将30 g扑虱灵兑50 kg水喷洒于田间,集中消杀害虫及虫卵。在白背飞虱防治过程中,水稻种植户可以将寄生蜂、瓢虫、蜘蛛及赤眼蜂等白背飞虱天敌引入田间,可以捕食白背飞虱。此外,还可以将鸭子养殖于稻田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白背飞虱数量。
为了能够确保水稻种植土地可持续发展,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应进行科学选种,确保防治绿色性和环保性。要充分考虑当地地理环境进行选种,综合考虑水稻的经济性、抗病性、耐温性及米质等,保证水稻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蔡年辉.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智慧农业导刊,2022,2(9):74-76.
[2]陈玉坤,李艳.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25):61-63.
[3]何峰.水稻抛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3):75.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