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是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质朴无华,深受公众的喜爱。文如其人,陈师道在人格方面也有自己的坚守,虽然生活贫困,但穷而有节,从不阿谀和谄媚,表现出了一介书生的铮铮铁骨。
元祐初年,陈师道到京师游学,他一直保持着读书人的清高操守,在京师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来不涉足达官贵人的府第。
有一个叫傅尧俞的文士,听说陈师道家里清贫,就在怀里藏着银子去看望陈师道,想要接济他。然而,在交谈过程中,他听到了陈师道关于为人处世的议论,便肃然起敬,没敢把银子往外拿,又悄悄地把银子带回了家。
章惇担任枢密使时,想任用陈师道,就通过秦观去告知陈师道自己的想法。一般人得到了这樣的机会,会立即去府上拜望章惇,但陈师道对章惇的人格有看法,因此毫不理会。后来,章惇当上了宰相,成为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再次通过他人暗示陈师道,表示要重用他。可陈师道仍然不登章惇的门。他解释说:“以往没有交情,现在贵贱相隔,将来章公‘成功谢事,幅巾东归的时候,我可以在东门外等着为他饯行,以答谢他的这一番知遇之恩。”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朝廷举行郊祀,陈师道是第一次有幸参加这样大的祭祀活动,可天太冷了,穷困的他连一件棉衣都没有。妻子见此情形,就到姐姐家借了一件姐夫赵挺之的棉衣来给陈师道穿。赵挺之当时任尚书左丞,陈师道一向看不惯赵挺之的为人,听妻子说所借的棉衣是赵挺之的,就坚决不肯穿,还逼迫妻子立刻把棉衣还了回去,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去参加祭祀活动,回来后感染了风寒。
在作诗方面,陈师道保持着“宁拙勿巧,宁朴勿华”的风格;在做人方面,他坚守着独立的人格。诗格与人格在陈师道身上保持高度的统一,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摘自《意林》 唐宝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