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 边凯华
物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由于物理学科独特的抽象性,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倍感“艰难”,导致教学成果低下、效率不佳。优秀的课堂提问设计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让教学成果“更上一层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然而,由于部分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提问只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获得真正的实践成果。本文围绕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展开探究,详细论述了当前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提问策略,以期让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成果得到不断优化,也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绽放新的光彩。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意义,还能够起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然而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提醒学生的“工具”,提问时机随意化,出现“教师想问就问”的状况。提问时机的随意化很有可能会打断班级整体的教学思路,影响课程推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突然停止讲课,询问某一名学生:“我讲到了哪里?”以此种方式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理解与思考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课堂提问看似提醒了走神的学生,但也干扰了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思路。不仅如此,当教师想要重新衔接教学内容时,也会出现衔接不流畅、教学思路被打断等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避免提问时机随意化的情况发生,不能将课堂提问单纯地视为对走神同学的提醒,而应站在班级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性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试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不得其法”,导致问题内容单一僵化,致使课堂提问依然流于表面形式。在课堂提问中,部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深入性与引导性,只是机械地要求学生朗读或背诵固定的概念知识,或者让学生针对某一道具体的题目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难以发挥,只能给学生带来紧张的情绪,却不能成为供学生攀登的学习支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提问对象固化的问题,他们更喜欢向优等生与学困生提出问题,而中游学生却备受忽视。面对较为灵活复杂的问题,教师更喜欢让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进行解答;针对较为基础的问题,教师则更喜欢选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进行回答。长此以往,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回答中,容易导致他们对课堂提问的轻视,导致学习兴趣与效率的下降。
提问对象固化的现象反映了教师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课堂提问不应该成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考查,而是针对班级全体学生展开,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班级整体的课堂参与度,让课堂提问成为深入思考、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真正发挥其教学作用。
初中阶段,虽然学生身处于同样的教室,听着同一位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却依然会呈现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接受并正视这一情况。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作为教师,在接受学生差异性的同时,也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提问设计进行整体性规划,从而保证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秉持层次性原则,让问题设计的难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思考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让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容易被接受,也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消化理解。
层次性的问题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还教会了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路径,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物理题目时能够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即使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也同样重要。传统的课堂提问僵化生硬,不仅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当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趣味性原则,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因素,让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学生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也可以有激情、有乐趣。
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由于缺乏课堂提问的技巧,导致课堂提问设计呈现出随意化的状态,问题设计的目的不明确,提问结果不理想。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好不好”等用语,虽然课堂提问的频率提高了,但是教学成果依然不理想,甚至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的思维屡屡被打断。基于此,在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目的性的原则,思考“我希望通过这一问题达到怎样的教学成果”“这一问题考查了学生的哪些具体的知识与能力”。等到教师想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成果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针对班级整体在物理学习中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当班级整体基础知识不扎实时,教师可以将提问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当班级整体思维的灵活性不强时,教师可以多多创设灵活应用的环节,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会学不会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教学成果难以理想化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与具象化的实践现象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基于真实情境加深知识理解,又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落实当前的教育理念,这与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趋势不谋而合。
一个理想化的物理课堂应当是民主、开放、轻松的,只有保证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教学成果才能够得到真正提高。基于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现象,同时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根本,给抽象的知识创设出一个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自觉走入情境中进行自主思考,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状态改变。
以鲁科版初中物理“热传递”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一个装满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并且利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分进行加热,直到上部分的水沸腾,请问这时小鱼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情境,多数学生直截了当地回答:“小鱼一定不可能存活。”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小鱼有存活的可能。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现这一实验的结果,当发现小鱼并没有死亡时,学生表现出了困惑、不解与惊奇。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热传递”知识的具体讲解,学生也将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箭双雕的教学成果。
在传统的课堂提问环节,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呈现出僵化生硬的模式,只关注于知识的落实与吸收,并不在意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了让问题设计的效率与成果得到理想化提高,教师应当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问题设计落实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发展。
以鲁科版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教学为例,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一个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提问:“每逢过节,很多家庭都喜欢进行装饰,其中最常见的便是用小彩灯进行装饰,那么为什么小彩灯不能像家用电脑一般以并联的方式存在电路之中呢?”小彩灯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品,但是学生很少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这一问题结合了学生身边常见的具体事物,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思考、分析与讨论,学生很快便得出了这一问题的结论——小彩灯所需电压与家用电器所需的电压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够以并联的形式存在。这一问题设计又成为思考的新起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串、并联电路与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学习。
优秀的课堂提问设计一定是有针对性的,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基于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与问题设计,让问题设计真正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难点与重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性思考。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情,还应当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容易出错、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设计思考。
以鲁科版初中物理“热学”教学为例,不少学生经常会将温度与热量的概念混淆,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温度与热量究竟有怎样的区别?”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立刻集思广益,最终得出结论:“温度反映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就越高。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这样,一个教学难点在学生齐心协力的“攻克”下得到了顺利解决。
教育的发展应当顺应社会前进的脚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弱一直是教师深入探究的重点问题。为改善这一情况,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与灵活的思考,从而推动应用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我们骑车出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自行车锁受了雨淋变得不好用,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其变好呢?”“在雪地开车容易打滑,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冬天脱下毛衣时总会被静电电到,怎么才能避免这一情况呢?”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其实都与我们所学过的“摩擦力”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将物理问题融入生活情境中,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成果的关键性路径。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并分析当前课堂提问所存在的提问主体固定化、问题内容死板化以及提问时机随意化等问题,在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遵循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目的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并且通过创建问题情境、结合具体实例、攻克教学难点以及融入生活情境等策略,推动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