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记者 郑舒翼 特约记者 徐大凯
楚为生物自主研发培育的番茄品种
“以种子作为载体的创新驱动型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走进武汉楚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为生物”)的办公区,就能看见这句颇显科技创新实力的企业定位。
自2016年郑伟博士创立楚为生物以来,公司便以种业振兴为信念,坚持在蔬菜育种领域深耕,7年来,楚为生物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公司已有培育成功的83个番茄、甘蓝品种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证书》,此外公司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项、国家专利25项、注册国家商标30项,全部为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如今的楚为生物已成为湖北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中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也是园区培育壮大生物育种主导产业取得突出成效的充分体现。
“楚为生物2016年9月进驻园区,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我们又是个农业企业,进入园区我们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楚为生物联席总经理谢勇说,“事实证明,进入园区以后的这几年,企业的发展也是一年一个台阶,发展得比较稳而且比较快。”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指出,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现阶段的重点任务之一。园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生物育种打造成为其优势主导产业,积极突破城区局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于武汉市郊及湖北省内县、市(区)建设多个示范基地,培育聚集了包括楚为生物等在内的一批生物育种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已发展成为中国种业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园区之一,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带动了园区产业势头不断向上向好,先进经验、技术、成果在以武汉园区为中心而聚集的企业集群间不断被交流共享。“园区里面汇集了很多高科技农业企业,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公司的一些优秀管理经验。同时,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在很多优秀企业聚集的氛围下,我们的发展速度会更快。”谢勇说。
在加快种业振兴行动的大趋势、园区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环境下,楚为生物走上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自主研发种业企业内最关键的是育种过程,育种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科技。2017年12月,楚为生物设立研发中心,2018年8月,公司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华中农业大学楚为现代种业研究院”,结合蔬菜新品种的市场前瞻性预测和应用推广,深入开展蔬菜育种研发工作,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DH小孢子培养技术、单倍体诱导育种等主要育种方式得到了技术加持,育种的进程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培育出番茄“吉诺比利”“出彩二号”、甘蓝“楚优733”、玉米“楚铂金918”等蔬菜品种。2019年,公司参与的科研项目“茄果类蔬菜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它从一个小孢子开始,到最后长成苗之前需要一直处于无菌环境当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把它放在罐头瓶里来给它提供营养、提供支撑,这里面是一个恒温的环境,光照也可以控制,通过模拟最好的环境让它生长,就像一个试管婴儿一样。刚开始营养给足,所有的条件都设置好,这样后期它才能长成一株健壮的植株。”在楚为生物的组培室,研发经理孔会利指着瓶子里的植株兴奋地说道,好像在介绍他们无微不至培养了多年的优秀孩子。
我国的蔬菜育种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常规育种从收集资源到品种的组合配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6年以上,周期相对较长,优良性状的产生并非优良品种间简单的“1+1=2”。比如番茄育种或者十字花科育种,常规易购品种的选育都需要6~8年,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孔会利说:“现在看上去这个品种方向可能是市场上的主流,但是如果过了6~8年之后呢?也许市场趋势就变了,那么育出的品种就不符合市场需求了,所以我们基本上会把育种的时间缩短到两年以内。”
楚为生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验室
实现这一突破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与决定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存在,从而选择目标性状,整体过程较传统育种方式更加快速、准确且不易受环境条件干扰,提高了育种效率。郑伟表示目前公司主要的育种方式之一就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围绕此育种方式搭建的技术体系已经完全成熟且被广泛地运用到公司的科研工作当中。走进楚为生物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验室,“这里主要是针对检测育种过程中番茄、甘蓝的抗病、抗虫等一些抗逆性而设立的,我们一年可以检测4万~5万单株。实际上我们有三个主要的育种方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DH小孢子培养技术和玉米单倍体育种。采用DH小孢子培养技术,番茄和甘蓝从小孢子育成植株,大概也就需要一季,如果不借助这种技术,这一过程可能需要6年时间。”孔会利说,“这几个实验室,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验室我们已经投入了几百万元的经费在里面,您看到的这些仪器设备全部是我们自主购买的,这体现了我们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楚为服务万里行”技术团队进行现场指导
楚为生物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蔬菜品种的自主研发,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也需要在实验室中日复一日地实践探索。公司每年列入研发投入的预算超过销售收入的10%;在武汉市汉南区自主建设了165亩的集科研、生产、示范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研示范基地;建有分子标记育种实验室、DH小孢子培养室、生物信息学室等多个现代化实验室……楚为生物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达到了尽善尽美,在打造科研软环境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本科学历的员工占比达80%以上,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占比达40%以上。
与楚为生物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猛精进的态势相呼应的是河北饶阳,楚为生物自主研发的“吉诺比利”番茄品种因其口感好、产量高在这个“中国蔬菜之乡”收获了大量粉丝。据统计,饶阳县种植“吉诺比利”番茄超3000亩,平均亩产可达1.6万~2万斤。
“目前楚为生物聚焦的五大作物——番茄、甘蓝、甜玉米、西瓜、辣椒,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子资源,从根源上解决了种业‘卡脖子’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陆续开展相关的育种工作。”鉴于自身科技硬实力不断提高,郑伟对后续的自主研发育种进程非常有信心。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4%。农业科技一头连接着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基础研究的日趋坚实,另一头连接着田间地头老百姓的切实需求。《规划》中提到的达成目标,离不开打通科技助农的“最后一公里”。将实验室中的尖端科技转化成农业劳动者可落地的技术和实际收益,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作为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排头兵,武汉园区通过建立示范点、开展项目、技术和人才合作,鼓励和推动园区内企业广泛参与示范推广,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施推广至湖北乃至全国,帮助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公司的使命是‘让种植更快乐,让生活更精彩’。让种植更快乐,是指解决农民种不出来的问题,让农民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种植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让生活更精彩,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强化市场导向,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科技种子,最终呈现出的是美味可口的食品。”深耕种业多年的郑伟也深刻明白这“一公里”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去做?楚为生物采取的措施是立足农业生产一线,组建了一支名为“楚为服务万里行”的技术团队,进村、入户、到田,普及种植技术,结合当地市场提供因地制宜的技术支持及培训服务,确保农业科技有效地扎根到普通农户田中,另外联合当地经销商推进蔬菜品种售后服务,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的反馈互动机制,线上线下每年举行150多场产品观摩、技术推广会,全国培训人数每年超过1.2万人次。
郑伟表示,落实农技推广任重而道远,需要有情怀、有耐心。推广时要找敢于探索、有新思想的农户,给他们种植试验品种,确保其在试验过程中有技术团队的指导。蔬菜种出来之后,我们再召集附近的农户或者经销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品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推广之势,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要振兴,蔬菜种业是重要阵地。蔬菜育种企业的持续创新攻关、蔬菜育种产业的不断升级,是保障蔬菜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中的关键一环。楚为生物以打造中国高价值蔬菜种子领军企业为目标;园区着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二者殊途,却是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