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根本观点。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标定位;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为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维护“两个确立”。这些重要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系统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体系,从根本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3)06 - 0025 - 09
收稿日期:2023 - 08 - 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0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创新与基本经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石云霞,男,河南太康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根本观点。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早在1843年,当马克思还处在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时就明确宣布:“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1]7。恩格斯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多次批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态度。在他的晚年,即1895年3月,他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还在重复和强调这一思想,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91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强调方法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毛泽东的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并且称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表明了方法问题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标定位;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为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坚持系统觀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维护“两个确立”。这些重要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系统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体系,从根本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
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意识形态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又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鲜明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
首先,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党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党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为它不但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并不像有的人所污蔑的那样是什么“意识形态的说教”。《共产党宣言》就是“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2],是公开宣示自己的鲜明党性的伟大著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的领导,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一定要坚决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把党的旗帜、意志、使命作为自己的旗帜、意志和使命,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高扬党的理想信念的旗帜,确保各种意识形态阵地都必须姓党、姓“马”、姓社,做到旗帜鲜明、一丝不苟。要牢记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历程中有些马克思主义政党放弃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导致自身土崩瓦解的惨痛教训,自觉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要始终铭记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就是靠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组织上的严密、行动上的一致。意识形态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要学好党性教育这门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和“心学”,牢记“党性就是最大的德”[3]157,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行,决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
其次,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讲人民性,这是最大的政治。坚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就是意识形态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服务群众、满足群众需求同教育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素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都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接地气,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要认真研究群众中不同层次的人群的思想文化需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点、线、面三个层次,要加强点上工作的针对性,加强线的分类指导的科学性,加强面上工作的广泛性,根据分层化、分众化的要求,把处理好点、线、面的工作统一起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切实扭转和克服少数人离心离德的倾向,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再次,要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习近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3]182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孤立起来,搞碎片化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政治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那些资产阶级政党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私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以百姓心为心,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就寓于人民性之中,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黨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4]23所以,我们只有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及其相互关系,真正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握好时度效,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标定位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目标定位问题始终是一个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严重混淆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把革命的目标定位搞错了,先后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重挫折,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从根本上说,目标定位问题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 的问题,这是一个能否真正做到自信自立的问题。只有自信自立,对目标定位问题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增强政治自觉,笃行不怠,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意识形态建设也不例外。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14对意识形态工作在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给予了明确定位,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坚持对这一定位的自信自立,首先,是基于对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原理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3]33-34,“虽然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3]35-36。强调我们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全面辩证把握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相互关系,既要做好经济建设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是基于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科学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能真正夯实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提高。否则,思想道德沦丧,精神家园丢失,同样会丧失群众基础。再次,是基于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导致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惨痛教训表明,能否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到极端重要的位置上做好,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一定要牢记经验教训,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任何时候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都不能大权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为王”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决定事物存在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建设,与形式要求相比,内容建设具有根本性和至上性,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内容为王”。习近平在讲到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时指出,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强调的是,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4]46。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内容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意识形态内容建设的主题、主线、灵魂、核心、基础,构成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内容,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增量和显著标志。进一步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线。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上述诸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历史主题。在新时代,这一历史主题体现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三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必须明白,人到半山坡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这是一个知难而进、极不平凡、充满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把百年期盼变成现实,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踔厉奋发,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坚信我们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百年来我们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这是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一以贯之的历史主线,也是我们党百年来一以贯之、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两个确立”作为根本要求,以“两个结合”作为根本途径,用“两个革命”作为根本标准,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接连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集中学习教育,并不断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在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取得巨大成效,我们党更加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全黨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党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继续发展真理,把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向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共产党人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忠诚战士。要牢记“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6]。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认识真理、信仰真理、掌握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前提。一定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认真做好强基铸魂、固本培元的工作,教育引导全党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矢志不渝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5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凝聚人心、汇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精髓,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中国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个倡导”,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把三者融为一体,作为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和根本任务抓紧抓好。要通过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多种环节和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提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和发展。我们要继续弘扬革命传统,结合时代特点,坚持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赓续红色血脉,锤炼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自信自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到新的水平,充分发挥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历史的结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3]226“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做到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坐标,从中国实际出发,聚焦解决中国与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快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揭示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强国,打牢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基础。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形势是时空因素的辩证统一,指事物存在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总是首先分析研判所面对的形势,根据形势确定任务、行动的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首先分析的就是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首先分析的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党所面临的形势。正是由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才提出了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正确方针、战略和策略,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历史证明,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抓住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机,我们就一定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也是这样。
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主要应当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加强对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复杂。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习近平指出:“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教训。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4]21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输不起也决不能输,必须取得全胜。这是一个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22我们一定要把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把这项工作放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主导权,坚决按照党中央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必须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斗争新特点
新时代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是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3]159。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社会主流价值觀仍然存在着被弱化和边缘化的风险。一些人价值观缺失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是引发种种社会问题的病根之所在,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国际范围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重要影响。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把中国道路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祭起“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帜,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但值得高度警惕和重视的是,我们不少群众被这些冠冕堂皇的词句蒙蔽,甚至一些党员、干部也没有看清其中暗藏的玄机,跟着鼓吹所谓“普世价值”,认识上也发生了偏差,甚至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俘虏。三是网络已成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突出。习近平强调:“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3]22一定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体制优势,各级领导要尽心尽力尽责,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我们的最大增量。
(三)必须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严峻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所谓因势而谋,就是要运用大历史观看清历史“大势”,从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谋战略、重运筹、出对策,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所谓应势而动,就是要善于审时度势,勇于直面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始终保持在意识形态斗争上的高度清醒,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勇于斗争,以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打好意识形态领域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攻坚战。所谓顺势而为,就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形势,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分析方法,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因势利导,夺取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胜利。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
这里的科学方法,是指在方法论层次下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创新科学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既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又要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
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是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一贯遵循的基本方针。提出这一重要方针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区分主流和支流、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大力宣传我国社会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和本质。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给人们以信心和力量。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正面引导,壮大主流声音,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绝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树欲静而风不止,斗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尖锐,国内外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进行“西化”“分化”的力度。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绝不能含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同志一定要有战斗的姿态和担当,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能明哲保身、做“骑墙派”和“看风派”,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互联网是一种新的舆论斗争形态,新问题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我们一定要把网上舆论斗争作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坚持斗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揭露谎言,用科学战胜谬误,教育人民认识真理、掌握真理、运用真理,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既要立又要破,坚持立破并举,激浊扬清,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既要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又要不断改革创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意识形态这条战线上,守正创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领导全党走过了百余年不平凡的战斗历程,为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政治保证,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我们继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俱进,坚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不断创新,才能把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形态工作创新,首要的是要抓好思想理念创新,努力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在创新理念指导下,积极推进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新举措新办法,破解意识形态工作的难题,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意识形态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以思想认识上的新飞跃打开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使意识形态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既要坚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又要善于进行国际比较
比较方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新形势下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看待外部世界,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最根本的是要看到,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生长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还要看到,近代以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屈辱、最黑暗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挨打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是刻骨铭心的痛,但更要看到这也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在苦难中觉醒和奋起反抗的英勇奋斗史。经过千辛万苦,艰难求索,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路程,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真理,这已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被事实证明了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客观认识“中国特色”,又要善于进行国际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再不能自我封闭,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做到洋为中用,更好发展壮大自己;另一方面要不忘本来,决不能在国际比较中迷失方向、丢失自我,陷入崇洋媚外的境地。否则,到头来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所以,进行国际比较,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全面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时刻警惕那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 “洋奴哲学”作祟,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维护“两个确立”
党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主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做到“两个确立”上。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党的重大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维护和做到“两个确立”,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保证。
(一)必须提高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习近平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4]40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尖锐、复杂的,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时刻都在与我们进行殊死搏斗,企图颠覆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历史和现实表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对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从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能够长期执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必须树立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意识,加强意识形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牢记坚持党的领导是搞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证。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大考”。
(二)党的领导主体是一个多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由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全体党员构成的主体体系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在意识形态战线上,党的各级组织肩负着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是进行意识形态战斗的堡垒和指挥部,必须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不能当“甩手掌柜”,要种好“责任田”,站在第一线,敢于到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带头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里。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的,党的执政使命是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如此。我們既要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的作用,更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打好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彰显中国共产党无坚不摧的历史伟力。
(三)坚持党的领导的主体性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我们党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伟大的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个社会历史主体所创造的。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用不懈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性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完全一致的。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最根本的是坚持“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的重大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坚持和维护好“两个确立”,才能建设好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
[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
Research on the Methodology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Shi Yunxia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
Abstract:Methodology is the fundamental viewpoint of method. The question of method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m. To promot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self-reliance,and to build a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strong cohesion and leading power,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 as a guide,and to utilize 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f ideolog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In summary,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mainly includes:adhere to people first,and deeply grasp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adhere to self-confidence and self-reliance,and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goal orientation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innovation and mak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tent is king”;adhere to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scientifically study and judge the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struggle;adhere to the systematic concept and innovate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i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to adhere to and safeguard the“two establishment”. These important aspects,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constitute a systematic methodological system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fundamentally embodying the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the new era;ideological construction;methodology
責任编辑:邓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