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荣,李淑花,弓巧巧,崔晓红,裴俊丽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0300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因素导致的突发性事件和急症频发,护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在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其应急能力直接影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2-5]。目前,医学院校护理课程设置更多是学科知识,既缺乏护理实践,又缺少应急处理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护理职业发展教育存在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不对接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各种自然灾害等都对护理行业提出了新挑战,因此,需结合群众护理需求和护理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应急护士培训。我国公共卫生护理应急培养较为滞后,存在应急实践能力薄弱、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问题[6-7]。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全覆盖、分层级的应急护理培训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护理人员为例,通过调查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岗位培训情况及应急培训课程需求,分析现存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培训体系,优化护理人员应急教育培训方案,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4月—5月选择山西省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得知应急课程需求总标准差σ=50.53,δ=2.96,α=0.05,利用N=[(Zα/2×σ)÷δ]2(横断面研究所需样本含量估计公式)得出样本量为228例,并考虑20%的无效应答,得出样本量≥274例。纳入标准:1)20~60岁;2)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且在有效注册时间内;3)在岗护士,具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1年以上者;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调查期间未在医院工作,休假、外出或离职的护士;2)进修护士及实习护士;3)调查期间无法填写问卷者。
1.2.1 调查工具
自制应急护理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本问卷是由课题小组成员基于文献回顾和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咨询专家进行修订,形成问卷初稿。随机选取2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再次完善问卷。最终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单位、科室、学历、职称、职务、护士能级等;2)培训意愿调查表,包括培训累计时间、培训时间分配、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意愿等,其中应急护理培训内容、培训项目、培训形式、培训风格、培训效果评价为多选题,其他条目均为单选题;3)应急培训课程需求调查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3个维度,共计82个条目,其中,专业知识39个条目,专业技能30个条目,专业态度1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由1级(非常不需要)到5级(非常需要),总分82~410分,得分越高,说明培训需求越高。预调查结果显示,该问卷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0.995,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07~0.951,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小组与山西省各个具有资质医院的管理者取得联络后,使用统一指导语向其解释调查目的、问卷填写方法及配合方法,利用问卷星生成应急护理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统一推送链接,由符合纳入要求的护士匿名填写并提交。研究对象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线答题,限定每个终端仅能填写1次问卷。利用问卷星后台进行质量控制,设定问卷提交标准,答题不完整或答题方式错误者均无法提交,保证所回收的问卷符合要求。问卷收回后,由2名研究生对问卷结果进行审核,剔除无效问卷。为保证样本量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在考虑样本失访率的基础上,本研究收集了山西省各等级医院护理人员对应急培训需求,发放问卷603份,回收有效问卷569份,有效回收率为94.36%。
1.2.3 统计学方法
选择34所医院(三级医院28所,二级医院6所)的569名护士参与调查,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护士494名 (86.82%)、三级乙等医院护士50名(8.79%)、二级甲等医院护士25名(4.39%);所在科室为内科的人数最多,占66.08%,其次分别为重症医学科(12.13%)、外科(8.08%)、应急中心(3.52%)、感染科(3.16%)、传染科(2.82%)、综合科(1.05%)、供应室(1.05%)、急诊(0.88%)、手术室(0.71%)、护理部(0.52%)。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一般资料(n=569)
26.19%护理人员自评应急能力非常好,52.89%自评应急能力较好,19.51%自评应急能力一般,1.41%自评应急能力一般。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应急护理工作胜任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学历、职务的护理人员自评应急护理工作胜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自评应急护理工作胜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位:人
2.3.1 培训意愿
被调查人员中309名(54.31%)护士选择非常愿意参加应急护理培训,215名(37.78%)护士愿意参与培训,43名(7.56%)参与培训的意愿一般。309名(54.31%)护士参加过应急护士专科培训,111名(19.51%)参加过培训但培训不规范、不系统,149名(26.19%)未参加过培训。
2.3.2 培训方式需求
授课形式方面,569名护理人员选择依次为:线上线下结合方式(37.43%)、钉钉、腾讯视频会议等线上培训(28.47%)、现场面对面培训(28.83%)、自媒体(微信、抖音、公众号等)培训(5.27%)。培训时间分配方面,368名(64.67%)护士选择分阶段培训,201名(35.33%)护士选择一次性培训完。培训时间方面,255名(44.82%)护士选择每次培训时间1~3 d,171名(30.05%)护士选择<1 d,86名(15.11%)护士选择4~7 d,57名(10.02%)护士选择培训时间>7 d。
2.3.3 培训形式、风格、效果评价需求
接受的培训形式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景模拟演练(91.29%)、操作示教(83.72%)、教师授课(80.65%)、角色扮演(73.79%)、案例分析(59.89%)、个案护理(57.66%)、护理病例小组讨论(48.36%)、护理查房(41.09%)、讲座论坛(35.78%)。培训风格多样,包括实战性强及丰富的案例辅助(94.61%);授课形式多样,互动参与性强(85.08%);理论性强,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83.17%);语言幽默风趣,气氛活跃(78.83%);激情澎湃,有感染力和号召力(73,58%)。培训效果评价方面,实战应用(在实际工作情景中考核)、以病例+仿真形式汇报、满意度测评、传统的考核方式(笔试+操作)、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测评、科室绩效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分别占75.56%、52.69%、48.39%、47.87%、45.61%、39.56%、32.66%。10项应急培训内容中,排在前5名的是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职业防护、环境布局、应急预案。11项应急培训项目中,排名前5位的是职业防护、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环境布局。
2.3.4 应急护理培训课程需求
应急培训课程需求调查表评分范围为82~410分,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培训课程需求评分范围为89~410分,总得分为(371.93±61.70)分,其中专业知识(177.46±29.01)分、专业技能(134.31±24.53)分、专业态度(58.58±10.53)分,排名前10位的培训需求项目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对应急护理课程排名前10位的培训需求项目(n=569)
被调查人员中有133名护士有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经历,参与护理应急工作的多以>30~40岁、本科学历为主、职称以护师为主,能级以N2为主,工作年限较长(>10~15年)的女性护理人员为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短期内会出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告急,尤其缺乏掌握相关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8],修红等[9]指出,应急护理人员应具有急诊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工作背景,并建议不进行严格的年龄、学历及职称限制,只要本人能胜任即可。由于护理院校教学模式、教育内容等的限制及应急能力本身的特殊性,护士在学校得不到系统的应急能力培训,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导致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应对技能[10-11]。因此,为满足护理人员职业发展需求,医院应加强现有护理人员的应急教育培训,充分结合应急护理岗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培养内容和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52.89%的被调查人员自评应急护理工作胜任能力较好,这与王冬叶等[12]的结果一致。影响应急自评能力的3个主要因素为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年龄40岁以上,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工作年限1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自评应急工作能力较差,其原因可能为高年资护士平常工作重点为护理管理和临床质控,对应急工作缺乏信心。但高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直接影响着对年轻护士的带教,进而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高年资护士尽快掌握相应层级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岗位胜任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10]。
本调查中,有524名护理人员参与应急培训的意愿为愿意和非常愿意,个人意愿倾向对其参与突发事件的整个心理健康状态有重要影响,自愿参与的医护人员具备更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13],因此,在应对公共事件时,应从自愿参加应急护理人员数据库中抽取符合条件的护士培训。参加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急护士专科培训的护理人员占73.81%,其中培训不规范且不系统的人员占参加培训总人数的26.19%。研究表明,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医护人员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14]。通过开展应急培训,有利于提升护士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对相关传染性疾病的认知与防护措施的掌握[15]。因此,要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培训教育体系,并明确学习目标及计划,确保护理人员统一进行应急护理相关知识学习。
对于应急培训形式大部分护理人员选择分阶段培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原因可能是工作和参与培训的时间不平衡[16]。分阶段培训可以使培训目标明确且更具针对性。情景模拟演练是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杨雪梅等[17]的研究表明,经过情景模拟方法所设计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存在一致性,在实战演练的过程中有助于护士对操作要点的掌握。培训风格选择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实战性强,丰富的案例辅助(94.61%);授课形式多样,互动参与性强(85.08%);理论性强,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83.17%)。建议加强对护士需求较高应急内容的系统培训,如开展高仿真情境演练模拟、案例分析等,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应急培训质量。在选择培训效果评价中,实战应用(在实际工作情景中考核)占75.56%,居首位。芦红等[18]对护理人员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整体考核,结果表明实战应用考核可促进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的养成,值得临床推广。建议多途径满足各级护士对应急培训考核评价方法,如纳入实战应用等,从而把控教学质量,保证培训效果。
由表3可知,护理人员对应急培训课程的需求较高,其中专业知识中职业相关伤害防护培训需求最高,可能的原因为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及缺乏相关的防护知识。有必要随着指南更新进行职业伤害理论与操作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19]。专业技能中护理人员对隔离防护操作的需求相对多些,可能与被调查人员在普通病房工作时间较长,对三级隔离防护设备的穿脱不够熟练、步骤生疏、未掌握操作技巧等有关。在隔离防护培训时,可借鉴李貌等[20]的培训经验,从准备阶段、流程方面、手卫生方面、穿戴阶段、脱卸阶段及处置6个方面进行隔离防护培训。心理调适为护理人员最为关注的专业态度培训课程内容,护理人员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群体,在救援过程中容易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如果这种急性心理应激反应迁延不愈,在救援工作结束之后就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21]。在应急救援前应通过压力管理、演练等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危机自助能力和心理弹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抢救任务繁重、危害严重等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应急知识和技术,还需掌握心理、疾病防控等多学科知识;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实践性强,需要不断培训、演练才能达到实效。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应急护理培训的意愿较高。我国教育部门应鼓励、支持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应急护理课程,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推动护理专业进一步发展。三级综合医院应逐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应急护理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满足护士职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