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标准化建设研究*

2023-12-27 18:44:29林章林
质量与标准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精品线路旅游

文/林章林 郭 娟

在我国旅游业40 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标准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旅游产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需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推选和评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下简称“精品线路”)的工作具备标准化建设的思维,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性,提升体育旅游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一、精品线路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关于精品线路的文献较少,其定义也有各自的理解,大多以精品线路设计或运营过程中的要素为主要定义。有的学者对贵州、云南省的精品线路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主要问题;有的从特征和基本内容着手,提出发展策略为本文研究提供借鉴。综合来看,精品线路是一种特定主题线路,是在旅游地或旅游区游客参观所历经、以体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线路,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也是体育旅游经营者根据体育旅游者市场需求、体育旅游目的地资源特色和体育旅游项目的功能,结合各种体育旅游消费要素的时空关联而形成的线形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组合。

早在2013 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开始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推选。自2017 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开始发布国庆黄金周、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的推介评审。截至2023 年,我国已推出了178 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重复线路有59 条。因本文分析是从整体出发,故将重复线路归入其中进行总体分析。

从全国分布来看,推出的线路除西藏自治区外,涵盖我国所有省份,安徽省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数量最多,仅绩溪徽杭古道3 次被评为十佳精品线路。具有地理优势的贵州省从2020 年起入选精品线路的数量稳步增长。城市作为体育旅游的重要承载地,多条线路跨越省级行政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强化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连接,依托品牌生态旅游景区和主要的交通方式,以及整合区域资源上发挥重要作用。如“长征之路”(于都—延安)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等地,是一条极具教育意义的精品线路。除跨越省级行政区的线路外,还有跨国线路,如“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贝加尔湖国际汽车自驾游线路”等,跨越地区与地区的线路,如青藏高原天路之约自驾车线路。这些精品线路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目的地旅游和投资,促进了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

从运营和管理方面来看,发布精品线路的主管单位主要是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地方旅游局、体育局、旅游吸引物、交通供应商、旅行代理商、地方组织和协会。精品线路的经营主体除了主管单位,还有俱乐部和企业。体育运动项目所延伸的产业链,其经营主体更为广泛,如体育用品商、器材商、服装商和建筑商;体育中介的产业链包括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和体育保险业等。

二、精品线路存在的问题

精品线路得到了广大游客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一些特色的体育项目也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亮点,如齐齐哈尔市碾子山敖包岭山地运动赛道可开展登山、徒步、山地马拉松和滑雪等多种类型的运动,皖西南风景线房车(汽车)自驾运动游精品线路依托其自然条件可开展滑雪、溯溪和攀岩等多种类型的运动。然而,本文通过对小红书和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以精品线路名称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评价,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宣传信息难获取

在调查过程中,本文发现不少精品线路知名度不高,通过搜索自媒体和旅游平台较难获得相应的信息,如价格、景点信息等。这可能是宣传渠道选择不当或宣传内容吸引力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因此,经营主体需要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注重宣传内容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和社交平台进行广泛宣传。

2.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对游客体验感受有较大的影响。有的精品线路出现交通不便利、交通路段维修、住宿和餐饮等配套设施不足,造成了游客对整个旅程的满意度和期待值下降。

3.管理机制不健全

运营管理是精品线路的重要部分。本文在搜索中发现,一些精品线路的某段景区出现花海被践踏和采摘等情况;又如一些旅游从业人员对体育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不够,缺乏对游客需求感知的敏感度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除了前者是游客的素质问题外,其他追根溯源都是管理不到位。

4.信息来源繁杂紊乱

在搜索某一条精品线路时发现,发布攻略的用户方更多是旅行社、民宿等用户,所呈现的图片或视频会受多方外界因素影响。近几年,某些网站发布的内容存在过度美化的问题,有的则未能呈现真实的美景,这都影响了其他游客对精品线路的选择。

5.有评定无标准

我国在发布申报和推荐精品线路的通知中给出了评定的原则和要求,如“突出体育特色,契合主题”“注重体育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注意引用/采用网络数据、媒体数据等公开数据资料来支持申报资料”等,但尚未形成团体、行业或国家标准,这就使得评定工作以行政为主导。由于体育旅游线路市场发展极其多元,相关工作尚未能及时跟进;又因我国体育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初步探索时期,如何通过标准化方法来规范和促进市场仍然是相关部门需要探索的课题。

三、构建指标体系和标准评定机制

1.对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分类评价

根据线路的概况、适游性和线路资源的可观赏性、可参与性,本文对精品线路归纳出4 个主题:健身休闲类——以健身步道、绿道和廊道为主题,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常规景区的游览内容,穿插徒步和骑行等体育休闲项目,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文化体验类——结合体育项目,更注重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精神理念的景点或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顾,适合人群广泛,且知名度较高、设施完备、发展得较为成熟;观光旅游类——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体育资源为主,在时间和线路上与去其他类别不同,始终是以确保游客安全为中心,在基础设施和流程规划上更专业;体育赛事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风险性,部分线路对适用人群的年龄段有要求,每年或每个时间段有固定的体育赛事,在最佳时间段中有较丰富的体育项目。

2.确定评价指标

根据历年精品线路评选情况、网络平台上市场关注的情况,本文通过筛选出影响精品线路的因素,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以下评价指标。

①资源禀赋

精品线路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和较强的体验性的特点,会更加依赖于自然、环境、文化和体育资源,受季节和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大。

在自然资源方面,精品线路应充分体现所在地自然资源特色,宜包含一定数量的AAA 级以上景区,体现一定的景观价值。

在环境资源方面,森林(草地)覆盖率、各旅游点绿化率均应高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各线路环境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等要求。

在文化资源方面,精品线路应充分体现所在地人文资源特色,宜包含一定数量的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体育资源方面,精品线路应充分体现体育项目资源特色,宜具有多样化或所在地特色的体育项目,利用所在地优势来举办赛事。

②设施与服务

在基础设施方面,精品线路应设置数量适宜、分布均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和管理优良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相关设置与服务应符合《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GB/T 26354)要求;应有连接各旅游点和依托区的公共交通体系,主入口和沿途旅游景点应提供数量充足的停车场地;各类场所的卫生管理应达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 37487)要求,并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排放污染物。

在配套设施方面,精品线路应有类型多样、分布合理的餐饮设施,宜突出地方特色饮食,餐饮场所卫生条件应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 31654)要求,应有种类丰富、服务规范和档次搭配适宜的接待住宿设施。

在其他设施方面,精品线路应有分布均匀的相关体育运动项目装备、服装销售点,应有分布均匀、商品类型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日用商品和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区,应充分利用线路所在区域内的公共医疗、救护资源,宜配备数量合适的专职医务人员和分布合理的医务站点。

在自然生态区域内,精品线路应合理设立吸烟点,并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落实防火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

在人性化服务方面,精品线路应提供定期的卫生清洁服务,宜提供相关志愿者服务;宜充分考虑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无障碍服务;应提供相关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服务,具有针对性、专业性。

在信息服务方面,精品线路应设置规范、醒目的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旅游公共信息导向标识,与环境相协调。

③运营与管理

在规划与开发方面,精品线路应具备包含体育设施管理、卫生服务检查制度、安全管理、紧急救援的管理制度和层级分明的管理机构,结合线路所在地的行业总体规划、上位规划编制项目规划,充分论证、协调各相关方进行线路开发;应制定企业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包括项目开发、运营和应急等在内的服务提供标准和服务保障标准,并依据标准开展日常运营管理;应针对线路建立项目团队,使岗位清晰、职责明确;定期对团队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体育项目知识和技能、游客服务技能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应符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为提供专业的旅游引导服务,导游人员应符合《导游服务规范》(GB/T 15971)等相关要求。

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精品线路整体布局应合理,具有主题性、特色性。精品线路应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性;各旅游点距离应适当,且均有适宜交通方式抵达;应建立旅游者满意度为核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旅游服务诚信体系;应定期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设立统一、通畅的投诉受理通道,及时反馈客户投诉意见,建立多元旅游服务纠纷解决机制。

④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旅游生态环境监测;在动物繁殖期、季节性栖息地,设立隔离区、缓冲区;旅游收益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投入;应设立高峰期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大承载量,使其符合《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工作导则》(LB/T 034)等的要求。

在文化保护方面,自然与文化资源应采取保护性利用方式,保持当地文化的原真性。

在经济发展方面,精品线路应充分吸纳当地人员就业;年综合收入应高于区域内旅游业年平均收入,对当地税收应具有一定贡献;应拉动对相关产业如餐饮业、商业的消费。

3.分级管理

本文将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划分为3 个级别,分别是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的3 个级别按同类可比、优中选优的原则分类授予相应标牌。

4.建立精品线路的评定机制

①评定工作应遵循科学原则

公平公正、切实可行原则。评价过程与评价标准应当公开、透明。评价指标和标准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能够准确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且能够被实际应用和执行。

动态评估,市场导向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随着被评价对象的变化而调整和更新,与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反映最新情况。

专业可靠,综合考虑原则。评价指标和标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由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和制定,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指标和标准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避免片面和偏颇的评价结果。

可持续性,多维比较原则。评价指标和标准应具有可持续性,可长期使用和适应不同环境和条件,确保评价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横向和纵向等多维比较,使评价指标更具科学性。

②评定工作应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机制

主管部门或第三方受理机构根据评审需要,可运用实地调研考核、问卷调查、数据采集、社会信用认证核查和网上评分情况统计调查等,对申评单位和赛事活动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论证。主管部门机构组织专家评审组,依据申报材料、综合论证情况和最近3 年线路产品运营情况等,对各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打分。精品线路评定应当包括单位申报、初审推荐、形式审查、综合论证、专家评审、名单拟定、部门会审、社会公示和认定公布等步骤。

在综合论证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出一批优秀的体育旅游线路,并将其公开。对于没有异议的线路将由有关部门共同确定、公布,并按3 个级别分类授予相应标牌,评定次序上应按每年地市级、省市级到国家级递次评定。主管部门每3 个自然年度组织评估复核一次,评估合格者继续使用已授予的等级称号,不合格者的等级称号则予以取消。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的制定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精品线路旅游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电子制作(2018年12期)2018-08-01 00:48:08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6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25
旅游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
收藏界(2015年5期)2015-05-25 10:07:32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HVDC线路保护
电测与仪表(2015年2期)2015-04-09 11:29:24
旅游的最后一天
10KV线路装纵差保护的好处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