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焕,汤继新,姜佑城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保障饮水安全是国家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是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黄河、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改善民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8 年以来,通过几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济宁全市累计建成规模化水厂81 处、城区管网延伸工程13 处。全市7271 个自然村,201.07 万户农村居民拥有规模化水厂供水村庄6940 个,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9.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95.4%,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9%。在运行管理方面,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个部门主管、一个公司运营”的改革目标,14 个县市区(功能区)城乡供水均由水务部门管理,有10 个县市区城乡供水由一个专业化公司运营。
2023 年济宁市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规划提升改造水厂6 处,村内老旧供水管网300 个。将城乡供水公开监督电话与水务系统日常值班工作相结合,设立24 小时公开监督电话,建立水务系统值班值守一体化的快速响应机制。持续加大农村供水保障排查,按照“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全面入户核查,对各县市区、乡镇、村庄供水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闭环管理,实现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城乡水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有关部门和供水公司,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履职,主动作为,通力协作,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施顺利,运行平稳。将济宁市现有的276 个农村集中式水源地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界碑、警示牌、宣传牌,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督促供水单位加强消毒设施设备的配备与运行管理,强化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检测,保障广大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目前济宁市部分县区村内管网由于建设时间长、老化严重,亟待改造。用水高峰期时,个别供水工程用水集中时段有时会出现供水压力不足、水量小甚至短暂停水问题。另外东部山丘区部分村庄地势高低不平,供水水源受季节影响大,天气极端干旱时存在水量不足的现象。济宁市有331 个单村供水工程,主要集中在湖区、山区,绝大多数由村集体管理,存在管理人员不专业、净化消毒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
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配置不完善、水质不稳定,存在硝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硫酸盐等指标超标的问题。湖西区域因地质原因,供水工程处理不到位也易引起水质反复问题。
济宁全市“千吨万人”工程81 处,供水规模超过2 万m3/d 的水厂有8 处,工程规模相对较小,工程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多数县市区农村水厂未实现联网运行,即使是建成了地表水厂,地表水水源覆盖人口比例也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今年山东省政府首次提出“供水水源结构”新要求,即到2025 年,全省农村供水工程的地表水源覆盖人口达到80%。多年来,由于济宁市地下水资源较为充沛、保障率高、取水成本低,农村供水水源形成了地下水水源为主、地表水水源补充的供水模式。目前全市地表水覆盖人口比例不足20%,与省定达到80%的硬目标相比差距很大。
一是上级补助资金比例不高。今年4 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对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省及省以上承担比例为项目总投资的25%。二是有关资金拨付不及时。部分村供水至今未建立正常缴费机制,水费缴纳不及时,给项目运营带来风险。
结合济宁市现代水网规划的实施,重点解决地表水源覆盖人口比例低、工程规模小、水质不稳定、水量不足等易导致农村供水不达标的问题,提升供水工程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县级大水厂、大公司建设,加强县域内水厂之间的互联互通,压减水厂数量,建设县级大水厂,扩大地表水厂供水范围,在平原区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东部山丘区推进区域供水规模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地表水源覆盖人口比例和供水保证率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农村老旧供水工程改造提质力度,全部实施升级改造,降低漏损率,真正做到节水提质。
目前济宁市已有任城、泗水、微山、鱼台、金乡、梁山6 个县区建有地表水厂。地表水厂建设,需要取水许可办理,还需要有调蓄工程,工程占地多,必须提前谋划。尚没有地表水厂的县市区应抓紧深入分析、科学论证,按照“优先使用地表水、科学配置外调水、适当取用地下水”的原则,与现代水网建设相结合,对供水水源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引湖、引黄、引江等调水工程和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地表水源工程,或实施远距离地表水输送,加快地下水源置换为地表水源。
抓好源头防护,强化对新建、改造农村供水设施的水源论证,尽可能选取优质水源,配合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守住水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强化水质处理,单村供水工程要根据水源水质情况,配套完善净化设施设备;所有集中供水工程都应采取合理的消毒工艺,配套完善适宜的消毒设备或措施;建立健全水质巡检制度,完善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加强检测监测软硬件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城乡水务部门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风险共治,全面掌握本辖区水质情况,确保水质安全。
切实推进地方政府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三个责任”落实,强化严格落实县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落实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保障。全面推广实现城乡供水“一个公司”运营,建立起规范化、专业化的供水管理队伍,提高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农村供水保障机动队建设,储备应急物资,强化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同时密切关注各渠道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坚决杜绝出现长时间停水断水、水质反复等问题。
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要把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作为民生工程予以重点保障,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足额落实补助资金;二要切实用好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现在发行专项债的条件有利,政策性贷款的力度也很大,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和发债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专项债和政策性贷款支持范围;三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广使用BOT等投融资模式,大力引进央企、省企等优质成熟企业参与水源、水厂等投资、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