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帅 唐彦辉
近年来,武警机动部队后勤实战化训练持续深入,对于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武警机动部队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对于适应武警机动部队遂行“三大任务”保障特点要求,加速野战饮食保障能力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根据军委下发的《军队饮食保障规定》,师旅团部队每年至少组织1 次连续不少于7天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通常跟随野营拉练、大项任务共同组织。武警机动总队结合日常战备训练,利用临期军用食品轮换时机,由作训部门负责指导参训分队制定下月日常训练计划,将实吃实训与周工作紧密结合;宣传部门负责指导参训分队开展“去菜减灶吃野战食品”专题教育,按照支队计划筹措,大队动员分发,中队集中组织的形式,统一组织实吃训练,提高官兵对野战食品的适应性。
(二)军民融合训练。在当前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武警机动部队充分结合战区联勤保障服务机制,依托重要交通枢纽为重点,设置功能齐全、储备配套的饮食保障供应站(点),利用战备演练时机,与驻地军供站共同组织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畅通军地保障渠道,积累了军民融合饮食保障经验和地方保障数据,为下步更好地遂行多样化任务营造了快捷高效的保障环境。
(三)运用装备加工补给训练。当前,武警机动部队采取结合日常战备演练、大项任务等时机,运用现行配发的装备器材,由支队级单位统一组织,以平台运行的方式,每月组织1 次以上快餐化保障训练。使用制式炊事炊事挂车、自行式炊事车、野战给养器材单元等装备,加工“半成品”快餐,复热常温食品,并运用热水热食速送车和食品保温装备器材直达配送至前沿部队,通过缩短饭菜加工制作时间,提升战场饮食保障效率。
(四)后方前送补给训练。在积极发展军民融合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联勤保障部队联勤保障服务机制作用,依托部队驻地或任务地域的地方大型餐饮企业,批量制作餐份化成品快餐,前送至任务分队进行保障;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丰厚优势和综合调配作用,与大型物流公司、批发市场建立给养物资应急配送机制,开辟军供“绿色通道”,适时为部队紧急配送给养物资,实现从市场到战场的无缝链接与即时配送。
(一)训练内容落实不够。重点表现在饮食保障体系不完善、计划制定不科学、训练方法和技术落后等方面,快餐化保障训练需要有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队往往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制定方法,训练内容过多、过难或过简单,加之对饮食体系建设不重视,缺乏创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导致训练内容与部队实际需求脱节。
(二)训练实战化水平不高。当前,武警机动部队每年组织的7 日野战食品食用训练,仍有部分官兵没有将饮食保障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展训练存在抵触情绪,把野战饮食训练当成例行性试吃试练,缺乏主动参与训练意识。同时,部队野战饮食保障训练模拟器材少,野战食品、装备器材、场地设施不配套,实战化训练场地、条件不具备,不能满足训练条件需求。
(三)军地对接不够畅通。武警机动部队跨区执行任务较为频繁,在陌生地域困难条件下展开饮食保障的可能性增多,许多地域需要对接地方社会保障力量进行保障,利用机动途中组织训练时,还存在与地方高速服务站点、机场、铁路、码头、军供站等部门协调对接存在沟通衔接不畅、需求标准不明确、不详实等问题,导致结合专项任务演练时机开展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效果不明显。
(四)训练秩序还不够规范。通过调研了解,组训过程中,部分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组织不严密,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对于野战饮食快餐化训练仅满足于开展了,野战食品吃过了,没有严格按照人员参训率合理搭配各类食品、还存在食用规定的食品种类以外的食物现象,官兵食用后未进行合理反馈,训练情况未深入研究,业务部门跟进指导少,机关、基层总结不深不实,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等现象。
(一)完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内容。机关要把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列入军事训练大纲,进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写入军事演练方案,纳入训练督查范围,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全程跟进指导,随时掌握训练动态;基层要利用好野外驻训、战备值班、在营训练以及遂行任务等时机,组织开展紧急出动、物资筹措、加工前送、军地联保等饮食保障实战化训练,将野战饮食保障与军事训练一体组织实施,确保训练内容、时间、人员和质量落实到位。
(二)突出抓好实战化饮食保障训练。一要坚持使命任务引导。武警机动部队应当紧密结合专项任务,通过以作战任务、保障对象、保障能力为导引,使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趋近实战化;二要构建实战环境。模拟构建实战环境条件,结合课目演练、野营驻训等时机,突出抓好作战实施阶段个人携行、集结休整阶段平台运行、输送机动阶段后方加工补给等方式的快餐化保障训练,检验野战条件下部队“实供”能力,逐步实现保障人员适应战场、驾驭战场的能力,进而实现训练实战化;三要创新保障模式。快餐化保障训练要紧密结合任务需要,针对不同作战样式、作战条件、保障环境,采用不同的作战力量编成,筹措准备制式野战快餐食品,加速建成“快做、快分、快送、快吃、快清”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模式。
(三)畅通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渠道。适时开展军民融合训练,通过经常性走访调研、座谈了解等形式,充分掌握相关地方单位保障底数,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不断扩充饮食保障优质合作企业目录,探索武警机动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新模式。与主要任务方向供应商、沿途军供站点、地方伴随餐饮公司,建立协同保障机制,定期开展协同保障训练;与地方大型超市、商场、粮站等单位签订应急保障协议,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的优化升级,建立督导问责机制,结合协议内容,预想预设情况,检验军地应急快餐化保障能力;突出野战条件下饮食保障特点,联动开展饮食保障模拟演练,切实提高饮食保障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形成“我无他补,共保同强”的保障格局。通过以上方式,使武警机动部队建制保障力量、联勤保障力量和社会化保障力量能够围绕统一的保障目标密切配合,从不同的保障方向、以不同的保障方式,作用于野战条件下武警机动部队快餐化饮食保障,将保障能量真正聚焦于保障对象。
(四)规范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秩序。一要端正考风训风。下大力解决好当前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走过场”的问题,切实纳入军事训练考核内容,把保障训练摆到位、抓到位;二要严格训练考评。健全实战化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考核评估标准,突出抓好考评方法、程序、内容、问责等重点环节,细化考评实施办法,及时发现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做到重过程、重问题、重实效;三要加强过程管控。主要检验野战食品、野战饮食装备、野战炊事器材的战技指标和保障标准,重点评估野战食品与饮食装备、炊事器材匹配度,野战饮食保障的办伙规模、组织指挥程序和单兵携行、平台运行、后方加工补给三种保障方式的战场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