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华
(兴化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兴化 225700)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的每一章里都有多幅构思巧妙、设计精美、内涵丰富的插图,从插图类型上来看,有形态结构图、生理过程图、生态图、基本原理图和实验操作示意图等。这些图片形象逼真,生动具体,显然是编者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出来的,它们绝非一般的装饰性插图,而是对每一章知识最形象、最简洁、最本质的概括,客观地再现了教材的内容,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有趣、生动的插图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愉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智育水平,同时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的插图大都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果在教学时联系教材中的插图,提出相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加涅等学者认为,认知领域学习的第一步是引起注意,可以设想,上课伊始,与一段抽象的理论阐述相比,一个新奇的、真实的、生动的情景显然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中每一幅插图就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这些情景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意基础。
例如,在学习“有机物从哪里来”这部分内容时,课文的一开始就配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两个装满土的木桶里栽着一大一小两棵柳树,旁边一个卡通人物在思考一个问题“只浇雨水,柳树怎么会长大?”其实这幅图就是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著名的柳树实验。当学生把课本打开到这一页时,首先吸引眼球的就是这幅图。教师导入:同学们可别小看这幅图,这可是一位大科学家花了五年时间才做成的一个实验! 引起学生兴趣,再依据这幅图讲述海尔蒙特做此实验时的背景和具体过程。这样的由插图到故事的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激发了,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展示直观事实,能够让学生感知事物的本质,示范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前提就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巴甫洛夫曾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分析插图,学生可以培养整体观察和细节观察的能力。将不同插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设计与插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运用课本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像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食物消化吸收过程”时,有关食物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三大有机物的具体消化场所、消化过程以及吸收部位,课本中几乎没有文字讲解,而是通过一幅“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呈现出来,这幅图所容纳的信息量很大,由左右两部分对比构成,左边是消化道的各组成器官,并且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右边是对应的放大图,把存在其中的食物中的三大有机物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出来,再用箭头标出变化方向,由复杂的长链状慢慢变成小颗粒。看懂这幅图首先要注意观察顺序,其次是众多箭头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思考题去逐层分析,最后才能真正理解食物中不同成分消化的起始部位以及最终消化成什么物质才被吸收,又主要是在哪里吸收。所以说,运用好这幅插图不仅是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契机。
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其用意在于强调形象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细节,并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插图来理解其中的信息和意义,让学生根据插图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和推断。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插图所示的情景或过程。让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信息组织和总结相关的知识点。这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插图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插图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利用插图中的信息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应用。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设计实验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并提高他们的生物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学习“尿液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弄清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的结构是理解尿液形成的关键。课本在此处配有“肾单位结构示意图”的插图,此图把肾单位和毛细血管的关系表达得很形象。在观察这幅图之前,教师应跟学生一起充分复习了循环系统部分所学的三种血管的功能特点,然后指出肾单位的结构与循环系统的毛细血管是密不可分的,面对着这幅图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①在此示意图所表示出来的肾单位的结构中,毛细血管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你能找出分别是在哪里吗? ②此处的毛细血管的联通情况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没有遵循毛细血管一端连动脉,一端连静脉这样的规律,你能找出这个特别之处在哪儿吗? ③此图中的箭头有三种颜色,你能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观察插图,结合教师的适当引导,很快就能把肾单位的结构、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来源以及肾小管中液体与毛细血管之间会有交换这样的关系理清了,为后面学习尿液的具体形成过程做好了铺垫,对于形成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观点也有帮助。教师借助于插图只需做一些点拨启发就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根本无需做太多语言描述,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从而轻松感知和理解教材内容,又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文本形式准确表达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观点。学生应学会熟练运用图像、图表、图片表达思维、观点,借助口语、书面语或绘图等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细节,并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插图所示的场景、人物或物体。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等来丰富他们的描述。让学生根据插图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来描述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提问能力。让学生分析插图中的细节和情节,并用适当的语言解释其含义和作用。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以学习“食物消化吸收过程”时提及的“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为例,首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幅图该怎么去观察? 观察的顺序如何? 从宏观上看,左右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那些横向的纵向的箭头又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 三大有机物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哪里? 仅是根据图片作出判断的吗? 能说出为什么是这里吗? 最终彻底消化成什么物质才被吸收? 又主要是在哪里被吸收? ……这一个个逐层递进的问题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自己回答。这样的读图说话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也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演示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精妙的教学演示常常成为精彩课堂的点睛之笔。插图教学属于教学演示的一种形式,也是艺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材中设计精巧的插图虽然只在方寸之间,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这一教育价值,重视美育,引导学生提升审美素养,使学生进入崇高纯净的审美世界,从而达到美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的每一单元标题以及每一章的标题都是单独用一页来展示,在这一页里除了标题以及反映本单元或本章核心内容和要求的几行字的单元前言、章前言之外,就是一幅用作大背景的美图,在章标题这一页还会外加一幅清晰别致的小图放在左上方,有的背景图是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风景画,也有的是反映国外风情的风景画,还有的是取自自然景观的一角;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生物圈,配图就是一幅从宇宙太空看地球的图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食品,配图更是色彩艳丽,全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蔬菜组成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背景图包含的信息不光与本单元、本章的知识内容相关,更是充满了盎然生机,展示出大自然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后让人心潮起伏,真正领略生命的崇高和壮美,仿佛已融入异彩纷呈的大自然中。除了这些大背景图之外,方寸之间的小图更是多得数不胜数,翻开初中生物课本这样的美图更是随处可见,真可谓“不思则无、思之则多”。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运用好插图教学,就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