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下游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云南思考

2023-12-27 05:10
创造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大力发展金沙江加工业

◆ 王 婧

金沙江下游云南侧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核心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集中了四座巨型水电站,其建成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从四座巨型水电站库区搬迁安置移民、脱贫攻坚搬迁安置移民以及作为承接移民安置而减少自身资源的安置区原住居民的后续发展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迫切问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金沙江下游云南侧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必先振兴。因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全国已有60%以上的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才进入市场。全国初级农产品与加工产品产值比一般为1 ∶2.4,而云南只达到1 ∶1,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则更低。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既是提高农产品利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

(一)乡村振兴政策推动大力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和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其中,《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要求“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云南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 年8 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2020 年7 月1 日,云南省举行《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2021 年9 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云南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 年3 月,《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云南被明确列为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27 个县(市、区),尤其是金沙江下游云南侧的昆明东川,昭通昭阳、鲁甸、巧家、彝良、盐津、大关、永善,曲靖宣威、会泽,楚雄武定等10 余个县(市、区)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需要大力发展

近年来,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越来越大,同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有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产品卖难和农田季节性抛荒凸显。从调研情况来看:带有同质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才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例如,巧家县的桑葚、永善县的枇杷,作为时鲜水果,品质优良,按等级分类或简单包装(初加工)后出售,通常每500 克5~8 元,然而一旦不能及时卖出,就只能废弃,严重影响产品的平均产值,也使产品丧失市场竞争力。再如,昭通苹果、金沙江下游沿江各县的金江花椒等,在全国都有知名度,而一旦丰产,反而会因价低、卖不出去而造成较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农产品加工业为产品增值赋能。金沙江下游云南侧的许多农特产品,如果能按市场价卖给加工企业,都具有较强竞争力。而如果加工农产品产值与初级农产品产值之比达到全国平均值2.4 ∶1,那么,金沙江下游云南侧的农业“土特产”必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也必将成为区域内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源泉。因此,金沙江下游云南侧的农产品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就必须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名特优新的加工产品占领市场。

(三)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利于大力发展

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山高谷深,热量条件在垂直方向差异悬殊。海拔从267 米到4040 米,落差较大,具有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特征,素有“十里不同天”之说。正是从江边河谷到高山地区的气候类型、从亚热带到寒温带兼备的立体气候,造就了农业在土壤、气候、光照、水源、物种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造就了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种质资源天然宝库”,也有金沙江下游云南侧的功劳。

以楚雄州为例,2023 年8 月的南博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馆内,楚雄州288 平方米的展区,参展产品高达500 余个,这是楚雄州农业资源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从楚雄州著名的农特产品菌类来看,作为中国野生菌之乡,野生菌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其中楚雄牛肝菌和南华松茸,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备分布广、生产周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等优势,是发展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业的优质资源。楚雄州由于物种资源丰富多样、别具特色,适宜多种粮、经、果生长和畜、禽、鱼繁殖,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或移栽的蔬菜作物有9大类35 个种类。这些多样性的资源无疑为楚雄州形成“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高原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现代农业多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

以昭通市为例,经查明的中药材291 种,大宗药材有天麻、杜仲、半夏、何首乌等65种。农特产品主要有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竹子、核桃、魔芋、桑蚕丝、翠华贡茶、亚麻等。这些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农业资源,为昭通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优质资源保证。

另外,曲靖宣威的火腿,会泽的马铃薯、花椒、辣椒等也十分出名,都为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无限空间。

(四)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实急需大力发展

金沙江下游云南侧,昭通市有农村劳动力300 多万,楚雄州有130 多万,加上曲靖市的宣威、会泽,昆明的东川等县(市、区),约有农村劳动力600 多万。尽管四大巨型水电站建成为当地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就业人数十分有限,每年地方政府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要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从而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以实现区域内农民增收。

二、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挑战

(一)认识不足、规划引领不够

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多数县(市、区)对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认识不足,产业规划引领意识不强,缺乏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谋划,没有将产业发展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产业发展定位、布局没有详尽的构想与设计,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引领,使得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缺少主导带动产业,特别缺少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和筹建生产加工企业,过度重视企业产能的数量而忽视企业产能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问题依然突出。调研发现:除部分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积极主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外,大部分生产主体绿色发展意识不足,普遍未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以蔬菜产业为例,截至2021年,全省蔬菜绿色、有机认证面积仅占全省蔬菜生产用地面积的7.3%,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区域更低。

(二)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

以楚雄州为例,企业仅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1.6%,低于全国10 个百分点;产业化发展不够,农业精深加工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全省的7.9%,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37.6%,低于全省12.4 个百分点。以昭通市为例,250多家涉及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中,超过亿元的精深加工企业仅有2 家。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初加工、原料加工企业占绝大多数。产业原料型、初加工产品多,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下游精深加工企业和项目少,产品附加值低。以花椒产业为例:鲁甸县作为云南省2022 年公布的“一县一业”特色县,在花椒生产加工方面同样存在产品单一、产品同质化情况突出、产品种类少、精深加工产品匮乏、加工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以水果产业为例,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部分水果还以传统方式销售,即未分选分级,加之包装简易、不规范统一,产品附加值不高,溢价效应不明显。2021 年,全省水果产业加工产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之比为1.66 ∶1,与全国平均水平的2.4 ∶1 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金沙江下游云南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更大。

(三)品牌培育不足、转化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随着云南省推进产业强省建设,聚力打造“三张牌”战略的实施,金沙江下游云南侧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比如,昭通市政府出台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方案,“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445 个,取得一定的成绩,目前获“云南10 大名品”2 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 个、“十大名菜”1 个。但调研发现:多数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以昭通市苹果产业为例,精深加工的企业很少,国投中鲁加工的苹果汁营业收入也不高,另外生产苹果脆片的企业仅是小规模加工,昭通苹果的精深加工产值不超过5000 万元。2021 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5.5%,而昭通市有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如苹果还不到10%。以云南省确立的唯一竹产业“一县一业”大关县为例,经过全力打造、重点培育,真正走入市场的知名品牌还未创出。2021 年,大关县竹笋就地加工转化率虽然达到22.56%,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91 ∶1,但其他产品及竹材均以原材料初级品向外销售。

(四)科技支撑不足、专业人才严重紧缺

金沙江下游云南侧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设备陈旧、落后,工艺水平低,检测手段落后,粗放型生产,研发投入少,缺乏人才,新产品开发不足。以竹产业为例,相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严重缺乏精深产品的研发,产品结构简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尤其资源培育与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开发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研发速度缓慢,成果转化率低。调研发现:一些食品企业管理制度落后,企业负责人能力不强,存在家族式管理等,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多数农特产品加工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加之加工设备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限制,导致农特产品发展缓慢,严重制约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三、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强化规划引领

提高认识,就是要把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高位推动。同时,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履行指导、监管和服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强化规划引领,最重要的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要根据区域内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和潜力来确定加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强化规划引领,建议区域内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集中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比如:楚雄州可集中打造“绿色中药材加工示范园”,昭通市可集中打造“昭鲁大绿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昆明东川、曲靖宣威和会泽、昭通昭阳和鲁甸等云南优质马铃薯产区,可以联合打造“滇东北马铃薯加工示范园”等,以引领带动区域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要借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机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种植养殖生态化等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改变只追求产量不重视质量的生产习惯;要加大各类经济林果、蔬菜、中药材、粮食作物绿色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和争取绿色认证奖补支持,引导生产主体积极开展绿色化生产,增加绿色化生产规模,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供源头保证。

(二)依据发展规模,围绕产品附加值建链补链强链

规模化的本质在于利益最大化,切忌盲目扩大规模。各地要围绕各自区域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依据发展规模,围绕提高产品附加值建链、补链、强链。首先,建链就是要围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做好龙头项目引进,重点要抓好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补链”是对“建链”的延伸,是在已有一定产业的基础上,补充缺失环节,实现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打造产业集群。要围绕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围绕本地产业优势,招引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引入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再次,强链主要是通过寻找产业链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培育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总之,围绕产品附加值建链补链强链,就是要提升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化水平,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农产品种养基地,重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管控好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为加工企业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实现产品附加值高、溢价效应大的目的,从而破解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弱的问题。

(三)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高转化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品一标”是农产品和加工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身份。我们要按照《云南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打造更多的中国驰名、云南著名、市级知名商标,引导企业提高商标和自主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品牌知名度越高,其商品销售市场竞争力越强,其生产、加工的转化率也越高。因此,金沙江下游云南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必须进入绿色“种植养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商品销售”的良性循环轨道,创造出更多特优品牌,营造良好市场营销网络,才能使相关产品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做精做强,不断提高转化率。值得注意的是,金沙江下游云南侧距离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8.5%(2022 年2月,《三农日报》)的空间大,也就意味着其提高转化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潜力巨大。

(四)强化科技支撑、壮大人才队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支撑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必然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一是推进现有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改造。围绕开发品种、质量提升、降耗节能、清洁和安全生产、融合发展等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改进或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升产业精深加工能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推动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创新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省内外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示范。积极引入有条件落地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三是积极推动对口人才培训,分批、分层次大力培养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四是引导和支持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建设省、市级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专精特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鼓励建立中小微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积极推进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大力发展金沙江加工业
大力发展艾草种植,铺就百姓致富之路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开挂的“金沙江”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行走金沙江
大力发展种苗产业 助农收获绿色希望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油橄榄高接换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