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旭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探索现代化的道路历经坎坷崎岖,冲破封建主义的压迫,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完善。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式现代化一直是全体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追求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在革命胜利前夕就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绘制了中国现代化最初的路线图。1949年3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谨慎地、逐步地、积极地引导占主要成分的个体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积累,党领导国家建设的目标逐步清晰,现代化目标已见雏形。1953 年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酝酿提出增加国防现代化的内容,“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就此明确。1960 年3 月,毛泽东在同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谈话时强调:“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 年12 月21 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拉开了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序幕,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邓小平洞察国际形势,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1979 年3 月21 日,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两天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79 年12 月6 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作出具体阐述:“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我们的目标是(人均所得)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 美元,那时,中国人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了。”
2020 年底,我国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未如此接近,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真切可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体系发生了深度变革和调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饱受发达国家殖民、压迫、奴役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为维护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体系和全球秩序,维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导地位,继续攫取全球资源和收割全球财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建立一种服务新国际秩序的理论,从而将落后的新独立民族国家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以社会发展学说和经济发展学说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阿尔蒙德、艾森斯塔特、亨廷顿是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
阿尔蒙德从政治学视野研究现代化,认为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按照政治结构分化、政治功能专门化、政治体系过程结果等标准来定义政治现代性,同时认为文化世俗化是影响政治功能发展的重要方面。艾森斯塔特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现代化,认为非欧洲社会的变迁或现代化,除了受西方“现代性”的诱发和推动外,还有自己的内在发展“逻辑”,受特定文明圈内的文化传统的影响;运用社会学基本原理进行比较现代化和比较文明研究,通过对结构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解释,发展了社会秩序建构与变迁理论。亨廷顿从综合视角研究现代化变革和挑战,基于历史发展经验、结构功能研究、社会深度演化、多国家发展比较研究等多个维度,总结历史上现代化转型的经验。他认为:“传统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现代社会以工业为基础。”“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
西方现代化理论掩盖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该理论建立在西方现代化发展进程和经验基础之上,从社会发展角度论述,转移了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剥削压迫关系的关注。表面上鼓励民族独立解放国家模仿学习追赶超越,实则以其先发优势和垄断地位维持对广大发展中地区的控制并为其战略利益服务。掌握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和军事霸权,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等世界经济制度,薅取发展中国家“羊毛”,保持对其他民族的资源掠夺和经济剥削。
西方现代化理论回避了现代化前期的历史矛盾。其实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输出,表面上淡化了意识形态矛盾之争,实际上是向世界导入其发展轨道和模式。这种看似中性的理论,掩盖了现代化前期充满“血与火”的残酷征服和残忍压迫过程,掩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和黑暗,调和了二战后激烈的国家矛盾对立和震荡的国际局势。
这些理论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尖锐政治矛盾批判分析不彻底,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端揭露不足。在比较分析众多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关注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变革历程,冷静地察觉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并不适合照搬到当今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过程,也看到了亚非拉国家不切实际地推行民主化过程引发的政治衰败、政治失序、贫困加剧、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论述了建立政府权威、确保社会稳定、推进政治现代化政治制度化的重要性,却更多地将原因归结为发展中国家自身治理不力和应对现代化变革不力,选择性地忽视了国际关系中公平正义的缺失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野蛮殖民侵略掠夺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深重灾难的事实。发展中国家曲折的现代化进程,是因为一开始就被资本主义列强裹挟融入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史,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发展的血泪史,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
资产阶级学者在鼓吹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却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人权肆意践踏,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现代化理论的虚伪性。仅仅从地理区域、历史传统、政治社会化、现代化进程、文化转型多角度考察,比较不同的传统政权现代化方式以及不同的政党体制的发展现状,开展政治现代化、现代化秩序、制度现代化等理论研究,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规律,很显然是不客观不全面的。脱离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全面系统分析,将资本主义帝国豪强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对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的殖民史美化为现代化改造是极其虚伪的。实际上,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对内实行假民主,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大行干涉主义,搅动地区局势,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意识形态体系、文化殖民的权力机制,实现资本主义战略利益和全球统治,是造成国际体系脆弱和国际局势动荡的本质原因。
历史经验证明,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奋勇向前,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于办好自己的事,牢牢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盲目照搬的邪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安定团结的局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作为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整体迈入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艰巨性、复杂性是其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无可比拟的,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昂首阔步迈上现代化新征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团结亿万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命脉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依归,是惊涛骇浪中从容应对的坚如磐石的执政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苍生、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初心使命。只有坚持与人民心心相印、风雨同舟,才能直面挑战、勇立潮头。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50 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超过9800 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 亿多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就在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地奋斗,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2015 年5 月18 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指出:“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甚至遭受过巨大的挫折,因此需要在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方面做出审慎的决策和长期的探索。如亚洲、拉美一些国家受西方鼓吹的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丧失警惕性,高举外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金融危机。这就说明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体系作支撑,以较强的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性和调适性,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保障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和政治发展的自主性,维护政治安全和政权稳定。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制度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获取价值和稳定运行的程序和进程。制度是政治组织的生命,政治制度化水平越高,政府的有效性合法性越强,政体的生命力越强。政体的稳定有赖于政治参与程度和政治制度化进程的相互关系。要旗帜鲜明地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立足本国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彻底认清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的真实面目,清醒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缺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理想信念,深刻把握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要求,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不能生搬硬套别国模式。政治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政治体系要符合国情,要行之有效。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继续下去。”在拉美一些国家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由于政治共识的缺乏,政治共同体的松散,政府有效性、政治权威性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治衰朽,落入“拉美陷阱”,就是长期治理效能不彰造成的。
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发展客观实际出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建设和完善适应性更强、内聚力更强的政治体制,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伟大生命力。早在20 世纪90 年代,邓小平就提出衡量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面向改革全面深化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践行初心使命,书写好时代答卷,以国家治理绩效实现政治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阔步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强必霸”的思维逻辑不符合中国人的价值取向。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和中国人奉行“和衷共济”的理念截然不同。我们绝不走“维护霸权、牺牲小国”及“暴力掠夺、殖民侵略”的老路,坚持站在大多数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守国际公平正义,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维护稳定发展大局。只有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有序推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参与的迅猛扩大只会带来混乱和无序。政治制度化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变革保持同步并不断调适彼此的互动关系,形成较为稳定的政治格局,以稳定的政治秩序保障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参与有序进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运用好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完善依法选举、人大代表等制度,落实人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各项政治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营造安定有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文明互鉴。致力于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和贡献中国智慧,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决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和转移污染到发展中国家的老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集约高效、共建共享、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文化根基,涵养文化根脉,增强文化底蕴,不断提升文明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明,塑造现代科学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求同存异,消除隔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互相理解尊重,携手团结向前。增进人民友谊,深化合作共赢,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