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的未来之路*

2023-12-27 01:58:06孙宏艳
中国德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偶像榜样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说:“榜样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事物和优良品质,代表着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取向,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榜样如同一面面旗帜,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的重要力量,使学生在学习榜样中见贤思齐,汲取精神营养。但是,中小学生谈起偶像时大多很热衷,谈起榜样时常常很无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异呢?主要是榜样教育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深思的问题。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了解新时代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发现中小学生学习榜样的困惑,从而更好地用榜样激励中小学生勇毅前行。

一、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榜样

为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生的榜样需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小学生偶像文化与榜样教育研究”课题组综合考虑我国行政区划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抽取北京、四川、陕西、河南、辽宁和广东6省市共计72所学校的4,600名学生,开展了少年儿童偶像与榜样调研。调查对象包含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4,576份。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榜样需求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最需要身边人作为榜样

中小学生首要的榜样类型是父母,其次是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等。相较于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类型,学生更热衷选择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四种类型的榜样。可见,中小学生更多把身边人作为榜样,父母是中小学生的第一位榜样。

(二)最看重有才华的榜样

榜样承载着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理想信念等,是时代价值与精神的标杆。选树榜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学习与效仿榜样的优秀品质与行为,中小学生选择榜样的第一理由是“有才华”,第二理由是“有学识”,这说明中小学生最看重的是榜样的内在魅力。肯奋斗、有梦想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而成就大、名气大、有地位等因素则排序靠后。这也说明中小学生更喜欢偶像型的榜样,影视歌等领域明星的才华、科学家的学识等均成为吸引中小学生的重要因素。

(三)最想了解榜样的梦想与追求

榜样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就、榜样的理想与追求、榜样的奋斗经历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趣闻轶事等都传达着一些价值观与道德信息等。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对榜样的梦想与追求最感兴趣。其次是关注榜样的成就,然后是榜样的经历。此外,榜样的作品或产品、生活、公益活动、家庭也受到一些关注。

(四)最喜欢的虚拟榜样是哈利·波特

电影、电视、书籍、动漫等文化产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多学生把艺术形象作为榜样。调查发现,哈利·波特是中小学生最喜爱的虚拟榜样。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著名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的主人公,在善恶对抗的故事中传达用爱战胜邪恶的价值观。此外,中小学生作为榜样的艺术形象还有柯南、蒋丞、谢俞、魏无羡、漩涡鸣人、工藤新一等。以上这些艺术形象来自英国、日本和中国的文学、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除了哈利·波特,柯南、漩涡鸣人、工藤新一均源于日本动漫,蒋丞、谢俞则出自中国的耽美文学《撒野》和《伪装学渣》。可见,日本动漫和耽美文学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五)家人是选择榜样的最主要因素

媒体、家人、同龄伙伴、教师、教材等对中小学生选择榜样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发现,家长对中小学生选择榜样影响最大,远高于教师、同学朋友、媒体、自己、课外书、教材。可见,中小学生选择榜样受父母亲人影响最大,而教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较小。

二、榜样教育要警惕“四化”现象

榜样是时代的楷模,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旗帜与灯塔。榜样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榜样教育,通过榜样促进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但是,成年人在给中小学生树立榜样时往往存在“四化”现象,这会影响榜样教育的效果。

(一)榜样类型单一化

调查发现,学校树立的榜样以杰出人物为主,如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等,老师、同龄人、高年级同学排序较为靠后。同样,家庭为孩子树立的榜样也是以杰出人物为主,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等均排序靠前;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次之,同龄人排第三,教师与父母排第四。“一水儿”的杰出人物使中小学生感到遥不可及。调查发现,有23.5%的中小学生认为榜样千篇一律没有个性,23.4%的中小学生认为“榜样离太远起不到激励作用”,19.5%的中小学生认为“与榜样差距大,学不了”。此外,男性榜样在家庭和学校树立的榜样里占绝对优势,女性是中小学生榜样里的“弱势群体”。在中小学生榜样排行榜的前十名里没有女性身影,所列出的女性榜样也多为影视歌星及运动员。由此可见,榜样教育“平民化”不足,与中小学生的需求有明显差异。

(二)榜样形象完美化

榜样过于高大完美常常让中小学生感到与榜样有距离感,这是榜样缺乏感召力和认同感的主要原因。23.5%的中小学生认为榜样被美化或夸大,16.9%的学生认为榜样的缺点被隐藏,不可信。品德高尚和具备人格魅力的榜样值得广大中小学生学习,但是榜样的真实性是前提,是榜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基础。除了榜样被美化外,榜样事迹碎片化的展示方式也易导致中小学生误读榜样精神。例如,有的孩子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怎么知道是他做的?”“雷锋保护地板怕被炉子烧坏,那个年代有地板吗?”孩子们提出的疑问,既反映了新一代少年儿童敢于思考与质疑的能力,也反映出榜样宣传只展示榜样的事迹片段,忽视与榜样教育受众的生活链接。无论榜样有多么感人的伟大事迹,他们首先是有血有肉的人。榜样平凡而琐碎的生活、榜样的眼泪与欢笑、榜样的胆怯和不足,都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榜样。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不能只讲“高大上”,还要重视榜样的真性情。

(三)榜样教育呆板化

丰富多元的榜样教育策略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效果,使中小学生将榜样的品德、事迹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尤其是面对成长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中小学生,榜样教育更要适应网络原住民的认知特点。但是,目前的榜样宣传方式方法还太单调,缺乏个性化,缺乏鲜活的生活气息,难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少年儿童的需要。例如,榜样不怕牺牲、舍己为公等优良品质虽然非常珍贵,但是离少年儿童的生活较远。因此,有23.6%的中小学生认为对榜样的宣传太死板,在榜样教育问题中该项问题排在第一位。一些学校在榜样教育方法上仍很单调,座谈、讲故事、榜样宣传栏、榜样事迹报告会等仍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榜样宣传的主要方式。

(四)榜样建构被动化

榜样大多是教育工作者为中小学生树立的,在榜样选择上中小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少年儿童是自主性非常强的一代,他们对自己的榜样“说了算”。所以,榜样教育不能忽视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查发现,有15.2%的中小学生认为学校树立榜样时不听学生的想法,12.5%的中小学生认为家庭树立榜样不听我的想法。当代中小学生更需要民主、开放、平等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树立榜样、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中小学生的主体性,多听取学生意见,多请学生参与到榜样建构中来。

三、新时代榜样也要“强三性”

榜样教育是以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过程,要做好新时代中小学生的榜样教育,就要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发展特点,调整教育策略,克服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尤其要在“强三性”上下功夫,更好地增强榜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以儿童为本,强化榜样教育的时代性

时代性是榜样教育的生命力。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去思考增强时代性的问题。一是要以儿童为本,考虑中小学生的群体特点。成长在新时代的“05后”“10后”和“90后”“00后”有着不同的需求与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对民主与开放更渴望、信息渠道更多元。此外,他们还存在学习压力大、同龄伙伴少、心理风险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等问题。二是要考虑中小学生成长的环境特点。他们成长在人工智能化的数字时代,多元价值观和各种思潮借助新技术广泛流行,明星、网红、主播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为中小学生树立榜样要以儿童为本,要为中小学生树立新时代的榜样。时代性既包括榜样形象的时代性,也包括榜样精神的时代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中小学生需要爱国、创新、奉献等榜样。此外,还要注重挖掘传统榜样的时代精神,要注重引导中小学生讨论雷锋等传统榜样在新时代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将传统榜样与新时代的精神追求、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等更好地结合,使传统榜样焕发新时代的光辉。

(二)以生活为根,强化榜样教育的生活性

中小学生既是榜样教育的客体又是榜样教育的主体,要提高榜样教育效果必须扎根于中小学生的生活,在加强生活性方面下功夫。要选择与儿童生活有共鸣的平凡人,如将父母、教师、同龄小伙伴、大哥哥大姐姐等人作为榜样,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跳一跳够得到”。此外,要在英雄或功勋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等杰出榜样身上找到贴近儿童生活的元素,让儿童觉得真实、可学。例如,给中小学生讲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问题,可能中小学生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缺吃穿,较少能感受到粮食的重要意义,更不知杂交水稻有何与众不同。但是,很多中小学生对网络上的文章,如“袁隆平‘豪宅’首度曝光”的话题很感兴趣,从对袁隆平爷爷的生活的好奇到逐渐了解袁隆平爷爷在“豪宅”里进行科学实验,把“豪宅”当成田间地头的故事,从而把袁隆平爷爷作为榜样,认识粮食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学习袁隆平爷爷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以精神为核,强化榜样教育的多元性

提起“榜样”二字,人们总是禁不住想起“偶像”。在一些家长和教师看来,榜样与偶像是对立的,成年人总是希望孩子学习榜样但是不要沉迷于偶像崇拜。然而,孩子们说起偶像却眉飞色舞。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当代中小学生存在榜样与偶像高度融合的现象,也就是说很多中小学生把歌星、影星、运动明星甚至电竞选手等作为偶像也作为榜样。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要用好这一特点,既为孩子们树立多元化榜样,也要把优质偶像转化为榜样,引导中小学生发现偶像的美好精神、优良品质,把偶像的正能量作为成长动力,在生活中学习与效仿。此外,在教育手段上也要走多元化道路。在网络化、视频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要善于用好多元化的教育手段,调动中小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与实践性,构建多元化的榜样教育模式,更好地弘扬榜样精神,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偶像榜样时代
偶像报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我的偶像
中学生(2016年25期)2016-03-01 03:45:37
出卖偶像
中学生(2015年35期)2015-03-01 03:44:44
偶像们都恋爱了
东方电影(2015年4期)2015-01-10 08:36:20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0期)2009-10-30 0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