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玮 吴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很多家长都重视亲子阅读活动,甚至会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认字,比如用一些字卡,让孩子反复地去读一个个的字,可是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作用很小。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在儿童内心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以一种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学习,当一种热情耗尽之后,另一种热情会随之燃起。这个阶段就叫作“敏感期”。说简单点,就是孩子在某个阶段,拥有一种自然赋予的生命动力,对某一种事物特别感兴趣并愿意主动探索,这个时候围绕这一方面事物进行教育,效果最为明显。如果我们能在正确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后,充分利用幼儿敏感期的特点,科学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实认识字、知道字的发音不等于会阅读。一些孩子会读很多字,但是却不喜欢阅读。因为孩子不理解书中的内容,无法感受到阅读的有趣。幼儿的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学习,不是背书、做题目。幼儿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玩沙玩水、和好朋友一起玩、观察小动物等,他们在这种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探索中会不断积累经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这能帮助他们理解书中的内容。
比如绘本《月亮姑娘做衣裳》,用故事的形式描写了月亮阴晴圆缺的现象,如果孩子连续观察过月亮,了解其变化规律,就很容易理解绘本内容,也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会出现色彩、占有欲、剪、贴、涂的敏感期。他们喜欢不同颜色的搭配;会占有自己喜欢的物品且不愿意分享;喜欢使用剪刀、笔、固体胶等。
我们可以再选择与这些敏感期相关的绘本内容,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例如针对孩子对色彩敏感的特点,选择绘本《小黄和小蓝》。它封面上是用手撕色纸撕出来的圆纸片,边缘还有毛边。这本书里面既有颜色的变化、又和撕贴活动相关。亲子阅读活动,不局限于读绘本,还可以和孩子利用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游戏,满足孩子敏感期的需要。拿出一些跟绘本中角色相对应的颜色的纸张,蓝色、黄色、橙色等,和孩子一起撕成各种模样,然后粘贴。粘贴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复述或者创编故事情节。
一些研究发现,绘本的共读活动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针对孩子不愿分享的特点,可以选择绘本《不许碰,这都是我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画面中的内容,可以请孩子自己去猜一猜,故事中的贝贝把所有东西都占有后,其他孩子还愿意和他做朋友了吗?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或者把故事中的结果直接告诉孩子,可以引导孩子主动观察画面中主人公在面临分享情境时表现出的积极的分享行为。在和孩子看看说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让孩子感知分享的快乐。在生活中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如果孩子愿意分享了,可以结合故事内容及时给予鼓励。
对于孩子喜欢使用剪刀、笔、固体胶等材料的特点,可以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材料,同时借助于绘本故事,和孩子一起活动。例如绘本《独一无二的你》,在阅读完后鼓励孩子用剪刀等材料创作一条独一无二的鱼宝宝,同时爸爸妈妈自己也创作一条独一无二的鱼爸爸、鱼妈妈。最后将制作好的作品组装在一起,变成独一无二的一家人。孩子不但能理解绘本内容,还能感受到亲子阅读后带来的浓浓的情意。
到了4岁,孩子会进入阅读敏感期,如果之前的亲子阅读活动效果比较好,那么孩子在这个敏感期会很容易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还会出现出生、情感、数学、符号敏感期。他们会特别喜欢问自己从哪里来;会主动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并期待得到回应;会对数字开始敏感,喜欢数数,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字;他们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当了解一些文字的意义的时候,会特别高兴,并在生活中到处寻找。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命主题的绘本,和孩子在阅读中一起了解生命的由来,例如《小威向前冲》;选择一些有利于孩子和父母相互表达情感的绘本内容进行亲子共读,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选择与数字有关的绘本,例如《100层的房子》系列;在陪孩子共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对书中孩子感兴趣的一些文字符号,结合中国汉字象形字的特点帮助孩子了解文字的由来以及意义,但不局限于了解书中的文字符号,更多地要引导孩子观察书中的画面,与孩子共读绘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验与感受。
在共读的过程中,要相信孩子天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孩子的意见。家长不要执着于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正确解读绘本内容,而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观察画面后说出的想法。当家长用欣赏、期待的态度对待孩子,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孩子就能体验到家长的关爱。这种对生命的关爱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
5-6岁的孩子会进入书写、绘画、社会性兴趣发展、动植物收集和实验的敏感期。他们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会经常寻找各种机会写字;他们经常想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渴望了解各种社会交往规则,喜欢角色扮演;乐意收集和照顾各种自然物,探索发现动植物的秘密。
在亲子共读中,可以鼓励孩子观察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提供一些和汉字符号由来相关的绘本帮助幼儿理解文字的意义,例如《三十六个字》《画出来的汉字》。家长不能将绘本中的图画单纯作为一种绘画去欣赏,绘本中的图画不是对文字的简单的说明,而是和文字形成合奏,共同讲述故事。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从图画中读出丰富多彩的故事。例如绘本《我的尾巴》采用了动荡不稳定的构图方式和夸张、变形的造型,生动地反映了小男孩焦虑无助的心境,冷冷的蓝绿色代表孤独、冷酷,橙红色表示焦虑。在仔细观察、欣赏绘本中的图画时,孩子能增加用绘画表达自己想法的经验。另外,可以鼓励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想法,例如续编故事情节,可以孩子画出来讲给家长听,家长用文字进行记录。
5-6岁的孩子爱交往,家长选择一些与社会交往有关的绘本内容,并在亲子共读后,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满足孩子当医生、当警察等角色的需要。还可以和孩子用绘本中的语言进行角色之间的对话,帮助孩子提升语言交往能力。孩子阅读获得的经验,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家长可以利用带孩子出门玩、去医院看病的机会,鼓励他们用阅读活动中获得的语言经验与他人交往。
孩子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在5-6岁的时候表现更强烈。他们喜欢到户外游戏,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常常会被各种动植物吸引从而驻足观看。他们“好问”,例如“蜗牛喜欢吃什么”“大树的肚子在哪里”,一些问题甚至让家长难以回答。这个时候除了带孩子去主动观察探索、思考猜测以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相关的书籍收集信息。找到相关书籍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记录,记录也是重要的阅读环节。孩子在记录的时候,还会用到一些简单的图画、数字、图标或者其他符号。这可以帮助孩子筛选分析从书中获得的信息,并形成初步的判断。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能感到图书的有用和有趣。
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大多集中在6岁之前,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家长要多亲自和孩子一起共读绘本,重视在阅读过程中的提问和回答,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的书面理解能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也会有效促进孩子的视觉、情绪控制、反应应答、语言、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