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珠宝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2023-12-26 08:58:20朱瑜燕蒋天龙
中国宝玉石 2023年6期
关键词:珠宝首饰宝石学时

朱瑜燕,蒋天龙,2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300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教育部曾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协同育人正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1]。协同育人不仅能对高校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起到引导作用,也能不断推动珠宝行业和企业的科技开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协同互动。许多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与行业和企业联动的模式培养学生。

近年来,我国珠宝产业不断升级,首饰的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均有显著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在培养方案和课程的设计中应不断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与教学间的关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下简称宝石专业)属于工学材料大类,培养能够在宝石及材料工艺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商贸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珠宝行业的需求发展来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

在本校的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包含了珠宝玉石鉴定、设计、制作、评估、销售等内容。首饰设计课程安排在大三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设计图表现方法。但由于课时分配中理论部分占比较大,加之工科学生美术基础薄弱,设计的实践应用环节不免出现脱节。无法将课程学习成果运用于生产实际,难以满足企业对珠宝行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基于以上背景,首饰设计课程不仅要给予宝石专业学生必要的设计理论基础,更要充分结合学情、发扬专业特色,切实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中,根据其专业学科特点和知识基础优化教学目标和内容整合[3]。

1 课程现状

在宝石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珠宝首饰设计课程通常属于专业方向课或选修课模块。以设计表现技法和设计思维等理论为基础,侧重设计技能的培养。涵盖素描和色彩基础理论、珠宝首饰的透视关系原理、分类首饰的绘制表现技法、构图和空间关系、三视图绘制标准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珠宝风格、进而提高设计技能和综合审美素养。

1.1 学情分析

宝石专业学生具备较好的理工科知识体系,但大部分美术基础薄弱,这为绘图表现和设计产品增加了难度。由于课程学时较少,而且没有前序相关的绘图基础课,导致大部分零绘画经验的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或抱有畏难情绪(零绘画基础的学生约占比85%);部分有绘图基础的学生在课内无法充分发挥设计潜力。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出现了作品停留于纸面,无法实现为产品、落地为商品的现象。

1.2 课程分析

本专业的首饰设计课程总学时为40 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分别为24+16。理论讲授内容比较全面,但章节侧重点割裂、缺少内在联系。实验学时较少,尤其对于工科专业来说,40%的实验学时难以满足学生系统提高设计思维和绘图表现能力[4](见表1)。另外传统考核方式以期末卷面形式为主,占总成绩的70%。通过试卷分析能够看出学生在客观认知、记忆、理解层面表现较好;但作图和主观题表现差强人意,在设计、分析、应用和创新层面仍有待加强。说明在目前的课程学时安排和考核方式上亟需优化。

1.3 环境分析

在校学生身处校园环境对行业认知还较为模糊,加之地区珠宝行业氛围不浓,为学生及时获取行业讯息形成壁垒。故而即使有设计思路却无法落地、难以将设计作品及时向市场推广,缺少实践经验。大学城位于市郊,珠宝首饰相关企业极少;市区的珠宝首饰集散市场规模较小;相关的文化展览讯息也较少。相比珠宝行业聚集的珠三角等地区和文化传播发达的北上广地区,山东地区在珠宝首饰设计及新工艺发展、信息时效以及产业链发达程度等方面存在劣势。

2 改革思路

根据具体学情优化课程教学方案,合理分配理论与实验学时,增加提升设计综合技能的实验环节占比,使课堂效用最大化。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模块和重点,发挥工科学生的专业优势,探讨适合宝石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内容和实践途径。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使课程更具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将本科教育回归学生。

针对宝石专业学生特点,融汇相关专业课程,优化挖掘其优势潜能,因材施教。与企业联合制定短期项目任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地域差、信息差,形成良好的技能实践闭环。基于协同育人的核心概念,充分挖掘院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分析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宝石专业的现实可行性,采用产学融合的培养思路,探讨将珠宝首饰设计课程的在校学习成果快速落地于市场的实践方法[5]。丰富珠宝首饰设计课程的成果产出。

3 改革实践

3.1 课程模块优化重组

首先根据珠宝行业特点和宝石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方案和侧重点。在原来章节讲授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实际将理论和实践课时合理分配。由原来24个理论学时的知识点优化重组、压缩为16 学时;同时将设计实验环节由原来的16 学时扩充至64 学时。在教学设计中按照由点及面的逻辑推演,将主要内容模块化。

理论学时重点讲授珠宝首饰设计的风格演变、透视原理、色彩基础、分类首饰结构等内容。同时注重与相关专业课程如首饰制作工艺、珠宝首饰评估、珠宝市场营销、宝石学、贵金属材料等构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以期在课程的相应学时内充分调动学生对珠宝首饰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珠宝首饰的审美能力。

实验学时将传统的单项训练整合为阶梯式专项练习,按照珠宝首饰的实际生产要求设置循序渐进的设计项目训练(见图1)。每个模块的设置都涵盖基础技法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项目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珠宝首饰设计制作思路,综合提升设计能力,逐步增强其学习兴趣、树立设计自信。同时注重过程化考核,课程中项目和设计作品分数占比70%、期末卷面占比30%。通过课程作业和作品设计的呈现能够看出,课程模块优化后学生对绘图和设计技巧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对设计绘画的畏难情绪逐渐转变为兴趣度的提升。

图1 改革后课程教学模块和实验项目Fig.1 Course modules and experiment project after reform

3.2 高效运用软件工具

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辅助软件工具优化设计效果。宝石专业属于工科大类,大部分宝石专业学生绘画基础薄弱,在课程初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内容,跳出刻意追求手绘图效果的怪圈。充分发挥工科学生的逻辑思维优势,结合作图工具和建模软件,掌握更加高效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6]。树立学生对各阶段设计任务完成的信心。

齐鲁工业大学宝石系的培养方案中单独开设了Jewel CAD 课程,另有些院校设置了Photoshop、Rhino、Matrix 等软件课程。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适合珠宝设计的辅助软件,例如Jewel Smith、ArtCAM、3Design、Digital Goldsmith Four、Free Form 以及平板电脑中的绘图和建模app 等。以上在课程规定的课时内无法完整讲授的内容可以介绍给学生并加以引导,鼓励其运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这样不仅能培养自学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为不同基础和学习程度的同学创造了更加个性化的成长空间。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表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除了各类软件的运用,课上还加入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渗透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工科的逻辑思维。各个设计项目和作品的完成度都有明显提高。

3.3 校企协同开展专业竞赛和项目实践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综合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推进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寻求突破。专业技能的学习不应该止步于课程局限的几十个学时,而应延续至课后和课外。通过课程的基础学习,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手绘和电绘工具完成作品设计。此时应继续鼓励学生持续创新:例如与珠宝企业共同举办设计竞赛引导学生创新优秀的设计作品,积累相关的产品设计经验。也可以与公司企业合作产品研发项目,深度挖掘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结合多渠道的营销模式进行商品化推广。与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协同构建完整的课程实践闭环。

通过本专业和企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实习实践基地十余个。通过参观、研学、座谈等方式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能与珠宝企业深度交流,学习珠宝首饰设计和制作的真实过程、了解每一个生产细节,规范生产思路、发散设计思维。逐步认知行业需求、明晰未来就业方向。企业方也可进校开设前沿讲座,将行业发展动态分享给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7]。学生在项目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获益匪浅,企业也能够不断发掘优秀人才加以培养。

近几年本专业与S 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协同合作,先后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专项奖学金,并成功举办了珠宝设计和鉴定比赛。部分学生通过参与设计项目和命题设计比赛,在毕业后成功进入设计岗位并能独立承担产品设计及研发工作。这为宝石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开拓了新思路。

3.4 校企协同助力地区传统文化发展

以“作品―产品―商品”模式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联动。与相关企业合作发掘本地区优势以寻求突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首饰产品IP,提升文化传播价值[8]。例如结合齐鲁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旅游胜地的相关文创产业、结合昌乐蓝宝石和招远金矿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等进行首饰产品的设计打造。不仅能够综合提高专业技能,也能增强学生宣传家乡、热爱家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9]。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我专业已成功入驻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金色云平台”并成为首批入驻签约院校,有多名在校学生成为平台签约设计师。另有部分学生的参赛作品和定制作品与企业签约,进入生产阶段并投放市场推广。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创新,将课程作品从二维的图纸实现为产品,优化实用性、探索多渠道的市场推广落地成商品。构建从课堂教学辐射课外实践,经验成果反哺教学的良好循环(图2)。使在校学生更早接触行业市场,全面了解珠宝首饰设计到成品落地的整体流程。增强设计思维的创新性,提升学生的设计技巧、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其形成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以期形成“学生有收获、院校有声誉、企业有效益”的多赢局面。

图2 课程改革模块循环关系图Fig.2 Circular relationship of curriculum reform module

4 结束语

通过校企协同、产学融合的课程改革思考和实践,在发掘工科学生的设计潜力、寻求交叉学科课程知识的融合方法中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课程设计层面,应结合行业生产实际来调整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以匹配不断前进发展的市场现状;在教学实施层面,以学生的真实学情和学业就业需求给予有效地引导和能力培养;在校企协同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丰富课程成果产出,使工科高校课堂不再是冷冰冰的教学而形成热乎乎的人才资源共享。企业能够精准发掘对口人才,学生也能尽快掌握相关技能,更好的满足当今产业升级大环境亟需的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 REFERENCE

[1] 王昶, 袁军平, 马春宇.珠宝首饰类专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6, 18(01): 38-42.

[2] 秦宏宇, 李彩虹, 姜拓.新经济环境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以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为例[J].就业与保障, 2020, (16): 96-97.

[3] 彭瑜, 邝卫华.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 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 (03): 46-48+56.

[4] 秦善鹏, 石敬东.以学生为本理念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价值分析[J].现代教育, 2022, (06):31-34.

[5] 王璐, 李勋贵.基于校企行深度融合的珠宝专业协同育人实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7(06): 5-7.

[6] 史梦莹, 柴吉昌.“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计算机辅助珠宝首饰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20, (19): 126-127.

[7] 张慧.“协同育人”背景下物业管理类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 2022, (10):146-149.

[8] 刘盈盈.地域文化融入珠宝首饰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 2022, (05): 165-167.

[9] 景琛茜.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J].汉字文化, 2023, (12): 58-60.

猜你喜欢
珠宝首饰宝石学时
驭马飞驰
睿士(2024年1期)2024-05-09 19:40:44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工艺相结合的必要性研究
天工(2021年8期)2021-01-08 05:45:46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06
“种”棵宝石树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宝石迷踪
宝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