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激励性访谈护理在提高分裂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26 11:29:52何海萍宋敏单金凤曹溪张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激励性服药依从性

何海萍 宋敏 单金凤 曹溪 张娇

分裂情感性障碍属于一组发作性障碍,主要是指同时或在发病期间先后出现精神分裂症状和情感障碍症状,且两种症状均较为明显和突出,具有起病急、反复发作等特点[1-2]。现代医学认为,遗传、环境、精神刺激等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主要发病群体为青壮年,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躁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等,若医治不及时,患者长期处于抑郁、妄想等状态,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引发自伤、自杀行为,危及生命安全,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现阶段,临床针对分裂情感性障碍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反复发作的次数,但长时间服用该类药物,可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加上治疗时间长,患者情绪极易低落,且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导致其服药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预后效果[5]。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服药依从性极为重要。社区激励性访谈是一种以调节患者情绪为目的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面对面的沟通,给予患者激励和鼓励,有助于调节其心理状态,促进服药依从性的提高[6]。本研究应用社区激励性访谈护理,探讨对分裂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1 月—2022 年11 月某社区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92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所有患者在发病同一时期先后出现或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状和情感障碍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样突出;精神分裂症状和情感障碍症状同时存在的时间≥14 d;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排除条件:具有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精神疾病者;有严重自残、自杀或攻击行为者;临床基本资料完整者;具有全身传染病等严重疾病者;因各种原因,中途主动退出研究者。将患者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观察组中男16 例,女30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5.85±12.37 岁;病程6 个月~5 年,平均3.26±1.42 年。对照组中男17 例,女29 例;年龄19~65 岁,平均45.93±12.15 岁;病程5 个月~6 年,平均3.57±1.49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获得批准(编号:2019-510)。

1.2 社区激励性访谈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健康知识教育、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社区激励性访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①护理人员通过手册、视频播放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告知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②通过对患者的病因、症状、药物作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患者对药物的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药物治疗观念和态度。

(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秉着尊重且耐心的服务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了解患者的背景、家庭、职业等信息,咨询患者患病及治疗情况,同时利用言语诱导患者对自身真实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进行表述,在表达中给予鼓励和支持,然后针对其真正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3)打造互动式访谈环节:通过问答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提高患者的参与感,并提升其对自我的肯定和效能感。

(4)加强心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鼓励自我管理:通过认知行为干预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作息、饮食、锻炼等方面的安排,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培养正确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意识和治疗积极性。

(6)制订激励机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并根据其参与的情况和行为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赞美、小礼物等,以此推动其服药依从性的提高。

(7)成果激励:在社区内创建一份患者的药物服用记录,并将这些记录公开展示给其他患者,以此激励更多的患者加入进来,同时让患者了解到坚持治疗的重要性,赋予其主动掌握自身治疗进度和结果的能力。

(8)设立追踪系统:建立追踪系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量、服药次数等信息进行跟踪与维护,同时医护人员为患者解读数据结果,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9)建立互网络沟通平台:使用手机建立微信沟通群,便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药物管理、医疗咨询等服务,还可通过网络平台设置用药提醒,确保服用时间的准确性,且利于监督患者服药情况。

(10)多学科协作:组织精神卫生防治医生、社区主任、精神卫生防治专员、社区联防队员、亲属开展个案管理会议,从不同角度评估患者的需要,明确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及后续问题解决的策略。精神卫生防治医生、社区精神卫生防治专业联通社工入户对当前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从评估中发现患者睡眠紊乱、幻听、自言自语、暴力等行为,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支持和关怀,引导其探讨问题解决的方式,以及探讨应对生活的方式和积极的经验。

(11)社区及家庭支持:①利用社区资源,邀请患者参加社区活动和公益体验,减少独自相处的时间,还可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激励,增强融入社会的积极感受。②通过社区康复小组或者联谊会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支持体系,患者之间可共享较好的经验和信息,增强治疗的动力。③家人全程参与治疗,多陪伴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安慰,调整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诊疗信心;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和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对其的进步表示肯定和支持,增强治疗的积极性。访谈时间每次30~60 min,每周1 次,疗程为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服药依从性:以2 个月为1 个周期,2 个月后通过电访或家访方式进行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采用本社区自行设计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填写,调查内容包含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剂量、忘记服药、停药情况等,如患者遵从医嘱并自愿服药,且按时、按量服药,即为完全依从;如患者基本遵从医嘱但非自愿服药,需家属督促才按时、按量服药,即为部分依从;如患者不遵从医嘱和不自愿服药,且拒绝服药,即为不依从。

(2)认知功能水平: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7-8]对认知功能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量表智商(FIQ)三大部分,各部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水平越高。

(3)生活质量水平:在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10]对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共8 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0~100 分,生活质量总分为各维度之和的平均值,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licoxon 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服患者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VIQ、PIQ、FIQ三部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VIQ、PIQ、FIQ 三部分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水平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八个维度及总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分)

3 讨论

3.1 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康复

分裂情感性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常将其分为躁狂型、抑郁型及混合型三大类型,并以显著的心境症状(重性狂躁或抑郁)和分裂症状为核心特征[11]。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2],该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为0.5%~0.8%,且女性患病率占比高于男性。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常出现负面情绪高、自我评价低、行为异常等,导致其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及生活,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其可做出自残、轻生等不良行为,对其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13-14]。目前治疗分裂情感性障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药物副作用、疾病病程长,以及患者对疾病认知缺乏,常出现自行停药等情况,导致其服药依从性下降,进而影响治疗和预后效果。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探寻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相关研究发现[15-16],激励式访谈干预在脑出血术后、糖尿病足、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护理中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就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模式结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并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经社区激励性访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康复。李伟霞等[17]探究了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作用机制在于,社区激励性访谈是一种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节的新型干预方法,能够持续性地激发患者内在动机与行为目标,传递正能量,利于缓解其负面情绪,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同时还可提高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治疗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18-21]。

3.2 激励性访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的患者,其认知功能水平高于单纯使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说明采用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作用机制在于,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其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使治疗效果得以保障,从而利于减轻认知功能受损程度[22-24]。与此同时,社区激励性访谈通过访谈方式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与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到其真正的需求,继而对其给予时效性的激励、肯定、赞扬,以及适当的奖励,进而有助于调整其不良心理状态,促进认知功能水平的提高[25]。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单纯使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说明采用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作用机制在于,社区激励性访谈能够纠正患者不良情绪、思维及行为,帮助其在面对疾病时能一直保持平稳的心态,并给予其情感、生活等激励,同时鼓励家属加强对其关怀、支持、及尊重,为其营造和谐、温暖、轻松的生活环境,使其感受到言语和行为上的激励性,增强其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26-28]。社区激励性访谈干预能够引导患者与病共存,找到新的起点,新的社会角色,重新融入社会,开始新生活。患者在辅导中,逐渐融入义工队,建立了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网络,找到了新的社会角色,发现新的自我价值。而他在这过程中,很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9-30]。通过“活动+个别辅导+团体分享+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生活,找到自我发展的角色。从一对一的面谈,到一对多的家庭面谈,再到一对一的面谈循环进行,直到双方就问题的解决达成共识,并能够请社区妇女主任作为他们问题解决的见证人,推动解决方案的落实和监督。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社区激励性访谈的护理干预,对分裂情感性障碍护理效果明显,利于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认知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康复,临床上有较好的运用价值。本研究主要的问题是样本量不足,可能会导致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的下降,今后还需要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为科学制订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激励性服药依从性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祝您健康(2023年7期)2023-07-06 21:15:15
服药禁忌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10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青年心理(2020年18期)2020-12-03 08:43:00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祝您健康(2020年10期)2020-10-12 14:04:48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读与写(2019年1期)2019-11-26 16:01:34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