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阳童谣以安阳方言为载体,具有独特的腔调、韵味,是适合儿童传唱的短小文学体裁。安阳童谣内容较为丰富,表现广大儿童的心理特征、生活情趣等。将其融入于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中,对幼儿树立地域文化自信,提升审美感知力,培养他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热爱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班幼儿是歌唱活动的主体,教师在为安阳童谣融入歌唱活动确定活动目标时要以弘扬安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围绕幼儿本身,将落脚点回归到幼儿本体上来。结合歌唱活动自身特点、大班幼儿歌唱能力发展水平及安阳童谣的内在价值,从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感知与表现能力发展,学习品质发展三个维度,设计安阳童谣应用于大班音乐活动的目标,努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教师根据大班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充分运用童谣为素材进行歌唱教学,彰显幼儿对安阳童谣文化的认同,在欣赏、感受、体验、表达中,引导幼儿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心声、抒发情感与交流思想,使整个活动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实现科学性的实施。
安阳童谣可以吟唱、可以朗诵,有较强的节奏感,题材内容多样,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涉及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选择适合大班幼儿歌唱的童谣,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适宜
安阳童谣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所用内容的适宜性,大班幼儿性格活泼,喜欢挑战,题材内容应适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富有地方特色,天真鲜活的内容,使幼儿在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获得愉悦与满足。如《迎新年》这首童谣: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得吃,二十八买红蜡,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退皮儿,初一磕头儿。幼儿从童谣内容中了解到安阳人民在年二十三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各项事宜,忙忙活活地一直到初一。通过教师讲解,幼儿了解旧时迎接新年的风俗,理解安阳特有词语“退皮儿(理发)”的意思,使幼儿对过年的过程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2.适宜创编
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语言能力有了提升,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也稳步提高。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与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幼儿选择适合幼儿的童谣题材类型,并鼓励幼儿在原有题材内容基础上进行改编、创编。如在“爱家乡、爱劳动”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劳动类型的安阳童谣《种瓜歌》,在幼儿梳理歌词大意,理解押韵结构后,幼儿自由组合为活动创编其他童谣《摘苹果》《捕鱼歌》,还会根据“爱家乡”主题,创编《说安阳》《安阳美食多》等,发挥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有限,因此在为幼儿选择安阳童谣时,应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更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与童谣产生共鸣。如《内黄灌肠》:猪血白面肠子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儿,肚里不饥能解馋。芥末蒜汁香油醋,酸辣香味得口福。童谣里内黄灌肠,是安阳内黄县特有地方传统小吃,多数幼儿都在赶庙会、逛街时吃到过,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童谣歌词朗朗上口,极具韵律感,吸引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童谣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首优秀的童谣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长远的。尊老爱幼、孝顺父母、谦和明理、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安阳童谣中都有所体现,基于此教师选择的童谣内容要健康、向上,能激发幼儿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熏陶幼儿高尚美好的品行。如:《念娘恩》,一朵花儿十二朵,从小俺娘恩待我。怀里揣、被里裹,绣花枕头搁着我。娘的恩情比海深,长大成人报娘恩。表现了孩子感恩母亲,希望成人后报答母亲的决心,由此可见,学习安阳童谣的过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为幼儿选好适合的童谣后,可为安阳童谣融入合适的音乐旋律,进一步抒发幼儿内心情感。
童谣儿歌中常用的是五声音阶,演唱时音高关系相对简单,乐句多短小,一段体为主,也有多句体结构的童谣,强调节奏性和律动性,突出童谣唱词,篇幅一般较长。如:童谣《拍皮球》,适用于游戏场合,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显现了这首童谣活泼幽默的风格特征,旋律反复更容易幼儿演唱,唱词中的“么”,凸显了安阳方言的语言特点,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受童谣律动及欢快情绪的表达。
安阳童谣多以顺口溜的方式流传下来,而经典的儿童歌曲节奏欢快,旋律流畅也具有传唱性。教师将安阳童谣融入这些经典儿童歌曲的曲调中,幼儿会时不时地随口唱来,使童谣成为传唱的经典。如安阳童谣《小鸭找谁玩》中,教师巧妙地融入了经典儿歌《秋天多么美》的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流畅,童谣词与曲相呼应,让幼儿在童谣学习中倍感亲切。
幼儿对安阳童谣融入歌唱活动内容的兴趣程度,对活动设计的接受程度、对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安阳传统文化和精神是否能够通过幼儿歌唱活动进行传承。在安阳童谣歌唱活动设计与实施中,要选用合理选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活动组织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感受安阳童谣与歌唱融合的机会,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是必要的环节之一。教师通过对歌词、曲调、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解读,以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演绎安阳童谣,既为幼儿的音乐感受与体验提供了直观的审美形象,也为幼儿对童谣歌唱学习提供了示范性的榜样。如安阳童谣《月亮圆圆》,将月亮比作圆盘,星星比作明灯,天河比作江河,语境优美,教师以开放性的表现形式,充分运用嗓音、动作、表情、体态等方面的示范,大大拓展了安阳童谣的审美空间,以情激趣、以情染情,带给孩子美好的审美感受,激发幼儿参与安阳童谣歌唱体验的积极性。
单纯地童谣歌唱学习不能让幼儿产生持久性的兴趣,注意力也不容易长时间地集中。因此,教师在音乐歌唱活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歌唱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童谣内容也更易于幼儿理解与接受。教师和幼儿在故事性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幼儿有身在故事境界中的感受,表演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此时,正是幼儿思维最为活跃,对童谣词句的认知、音乐元素的感知最为敏感的时间段,教师可在这个时间段内循序渐进地开展童谣歌唱活动。如安阳童谣《数瓜》,这是一首劳动类的童谣,描写了孩童在瓜地里数瓜的情景。大的儿是西瓜,小的儿是甜瓜,长的儿是脆瓜,短的儿是面瓜,绿的是黄瓜,红的儿是南瓜。风趣幽默的歌词、欢快跳跃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再配以幼儿的角色表演,使幼儿在童谣歌唱活动的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
1.设计音乐游戏——玩一玩
游戏是每个幼儿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教师可结合安阳童谣为幼儿灵活设计歌唱游戏,有效实现童谣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选择内容适合幼儿诵唱的童谣,并深挖童谣与音乐游戏的融合点,设计成幼儿愿意玩、喜欢玩的音乐游戏。趣味性的音乐游戏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地学习及理解童谣。如安阳童谣《问答歌》,以多问多答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幼儿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童谣语言及节奏的感觉和理解。作品中的音乐表现要素,具有艺术感染力,深受幼儿喜爱,易于幼儿接受,是童谣歌唱教学的特殊教材。教师可以将童谣与问答活动相结合,设计成“问答接龙”游戏形式,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中间衔接得当不能有多余空拍。如甲组问:扁担打了我的脚,乙组答:要敷药;甲组问:什么药?乙组答:膏药……在游戏结束后,可互换组别,也可双人小组练习。在一问一答中,逐渐加深了对童谣歌词内容的记忆,也对童谣的印象也会越来越深刻。教师也可将童谣的内容和形式配以简单有趣的身体动作,来增加学习效果和趣味性,在幼儿对童谣节奏、内容等非常熟悉后可加深难度,为童谣设计二声部、三声部的歌唱形式,配以固定节奏型进行说白,提高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能力,更有助于幼儿自主意识、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提高。
2.音画时尚——听一听,看一看
让歌声能够听得见,让音乐能够看得见,听觉和视觉融合效应使音乐可视化。让幼儿看到图片或影像画面会对童谣有更直观、更深刻、更强烈的感受。例如童谣《催眠曲》,教师用深情的歌声演唱童谣,多媒体播放一位妈妈哄着婴儿入眠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及熟悉的画面,幼儿不禁想起妈妈哄自己睡觉的情景。直观化的影像与动听的童谣融合在一起,使幼儿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童谣,起到了温润心灵,萌发审美的效应。此外,图谱、图示、图标等符号在童谣歌唱教学中也可起到相应的作用,如在安阳童谣《小妞妞戴兜兜》中,教师根据童谣内容设计与之相关小妞妞、大黄狗等图片,在听赏歌曲中按照歌词的顺序操作与演示,并最终形成图谱。幼儿通过图谱理解童谣歌词内容、节奏、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增强了安阳童谣的吸引力,并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3.审美体验——唱一唱,做一做
用歌唱、肢体动作等方式表现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在活动中要把握好情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表达情感、体验情绪。运用说和做来感受音乐是教师通过提供良好的童谣朗诵、韵律动作,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魅力,进入音乐的世界。幼儿在唱童谣,做动作中有意识地聆听音乐,从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安阳童谣《小老鼠偷油儿》中,教师启发幼儿运用语言与声势动作结合感知童谣,为童谣加入节奏性的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赋予童谣节奏美感,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验。
4.创造性培养——编一编
童谣与歌唱活动结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幼儿能够运用歌声自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在童谣演唱中感受歌唱的快乐,使之成为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童谣歌唱活动中,更应该重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为童谣创编歌词
为童谣增编新的歌词或者改变部分歌词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儿童对童谣的主动倾向性和探究精神,还可以发展歌唱能力,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当幼儿演唱自己创编的童谣歌词时,歌词更顺口,成就感与地域文化的自信感也会自然生成,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安阳童谣的理解。如以安阳童谣《什么虫儿会点灯》为例,依据童谣原有歌词“什么虫儿声音大,蝉儿声音大;什么虫儿会点灯,萤虫会点灯”改编为“什么虫儿会唱歌,蛐蛐会唱歌;什么虫儿会运粮,蚂蚁会运粮”等。在各种各样关于昆虫的话题中,让幼儿开动脑筋创编歌词,激发了创编兴趣,培养了幼儿对事物科学的逻辑思维及因果关系的认知。
(2)为童谣创编动作
伴随歌唱进行的动作创编,是培养幼儿创造性表达,获得愉悦感最有效的途径。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进行表演,不仅通过肢体动作记忆了歌词、增强了节奏感,也丰富了童谣的表现力,在参与、表现、创造中进一步提高童谣歌唱的兴趣。如安阳童谣《锣鼓歌》,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式样的打鼓动作,鼓励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感受歌词内容和歌曲情绪。
(3)为童谣创编曲调或即兴歌唱
由于多数童谣的形式是只有歌词,没有曲调的,所以教师要深挖童谣中的音乐要素,引导幼儿将自己喜爱的歌曲,或熟悉的节奏、节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回忆,鼓励幼儿唱出旋律或即兴创编顺口的旋律。如安阳童谣《学哪样》,根据童谣内容即兴加入熟悉的旋律,唱出自己想到或者了解的事情,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抒发情感。
任何好的教育活动都是长期、持续的,因此在歌唱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为幼儿安排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幼儿园可以开展“安阳童谣我来唱”的展示活动,让幼儿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通过展示活动表达出来,也可将童谣歌唱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相融合,升级为主题活动。如以童谣《什么虫儿会点灯》的歌唱活动为开端,设计《昆虫趣事》主题,设计语言活动《好吃蜂蜜》、健康活动《捕捉昆虫》、社会活动《昆虫画展》、科学活动《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等领域活动,帮助幼儿将视野引向幼儿园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实践中,我们发现安阳童谣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实践运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幼儿园教师要合理地对安阳童谣进行理解、分析、改编,创造出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教育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反思与革新,并在创新中提升教师的文化、艺术素养,从而为幼儿树立地域文化自信,提升审美感知力,产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热爱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