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几木
在小众户外运动走向大众、传统“中老年”出行项目年轻化的趋势下,徒步成了一项有代表性的亮眼活动。
徒步通常指在野外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这样看似平淡的运动,为何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本刊与问卷星合作,对845位18—35岁的青年展开调查,受访者男女占比为43.20%和56.80%。
72.43%的受访者有过徒步经历,其中约2/3是2021年后开始徒步的新手,近六成受访徒步者选择耗时1—3天的短线游。吸纳新人入场的“徒步江湖”,也出现了不同“门派”:向往“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征服派(32.67%)VS走走停停、随遇而安的躺平派(67.33%);对某路线百走不腻的专一派(17.25%)VS四处闯荡的多情派(82.75%)。
28岁的包菡就职于苏州一家大型日化企业,她最初每月参加一两次单日短线徒步。“挑个周末跟着本地社团去郊区随便走走,当天来回,不占什么时间,也不花住宿费,偶尔还会发现让人惊喜的山野小馆子。”徒步时结识一些走过南闯过北的朋友后,她渐渐对稻城亚丁、雨崩等经典路线心生向往。“听了大神的经历,也想自己亲眼看看奇景。”包菡开始练习慢跑,准备下个假期先去武功山试试。
受访徒步者奔赴山野的原因呈现明显差异性。36.12%的人以放松休闲为目的,也有人出于探险挑战(21.79%)、亲近自然(13.77%)、社交需求(19.81%)、跟风打卡(8.24%)等动机参与徒步。
多位徒步爱好者接受访问时,都提到了“包容性”一词。电子科技大学研二学生阿齐已有4年徒步经验,他认为徒步是“恰到好处”的户外运动,既能满足征服欲,又能让人适当放空。今年6月,他在四姑娘山二峰结识了一位刚退休的阿姨,这位如今能够独攀险峰的阿姨,最初的户外活动是在自家后山当采摘野菜的“扫山战士”。“世界之大,景色日日新,人的自我突破也是。”阿齐感叹。
本次调查围绕参与徒步活动的难点对受访者进行访问,37.65%的受访者认为经济门槛是参与徒步的最大阻力,安全健康、自然资源的可接近性等影响徒步体验的因素位居其后。这似乎与“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及人们对徒步是低投入活动的认知相悖。
对此,身为徒步爱好者,同时也是某户外运动品牌区域负责人的邓先生分析,户外环境多变、徒步者增加,自然会让徒步服饰和设备走向精细化、专业化;运动的产业属性,也会带动景点经济、徒步社团和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
邓先生观察发现,在他负责的门店,鞋袜、外套等“门面装备”远远热销于登山杖、徒步包等专业设备。“我很高兴看到徒步在社交网络的影响下吸引更多参与者,但也担忧它变得过于网红化、表演化,小众运动不必急着一步迈向大众,应该慢慢积累自己独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