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俞新观
从问题导向出发,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系统破解当前经济困局,既要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的现实关切,也要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
最近,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该机构将负责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造力,提升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大动荡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这位新增“护航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民营经济主体再次感受到国家的呵护和重视。
伴随改革开放,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飞速发展。1978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民营经济占比几乎为零,在工业领域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1979年,我国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制,在城市允许返城知青个体经营,从此个体经济有了成长的土壤。1982年、1988年、2004年我国三次修改宪法,进一步确立了民营经济法律地位。1981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10年、2019年党和政府通过决议、报告及意见,对民营经济实行鼓励、支持、引导、监督和管理,促进其快速成长并形成规模。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民营经济税收占比56.9%、投资占比57%、技术成果占比79.9%、就业占比82.3%、企业数量占比92.3%。45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大局,民营经济走向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层逻辑。
今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发展环境、政策措施、法治保障及企业家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举措。7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破解问题,激发经济活力,提振民企信心,针对性地提出28条措施。9月4日,国新办举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国家赋予民营经济挑大梁的使命,需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伸出“有形之手”,为挑大梁者铺路,为挑大梁者护航。此次民营经济“护航人”的诞生有其孕育的内在逻辑,民营经济发展局是国家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进程,但离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基础还不稳固,经济运行趋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及全球贸易萎缩,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疫情后遗症短期内难以消除,总需求疲软带来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出口受阻带来外向型企业订单持续下降,预期不佳带来民间投资愿望减弱,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重要窗口期,这要求民营经济“护航人”更多地从问题导向,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出快招、出真招、出实招,系统破解当前经济困局,既要解决当前一些民营企业的现实关切,也要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
读懂民营企业是护航民营经济的基础。了解民营企业是服务民营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民营经济的主体是民营企业,中国现有5000多万家在册的民营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且涵盖领域广泛,这对“护航人”了解民营企业状况是一个挑战。一要依托国家发改系统力量,从上到下转变工作思路,既要宏观决策之功,又要微观服务之能,利用好全国经济监测网络平台,扩大民营企业监测样本,细化监测颗粒度,创新民企监测指数,深度感知民企现状。二要运用大数据手段,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综合发改、经信、金融、能源、市场、税务、统计等涉企管理部门数据,生成民营经济数字画像,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三要优化调整工作范式,跳出原有工作模式,在基层调研中增加民营主体比重,用好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深度掌握基层一线生态,广泛听取民营主体意见,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四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体现企业家意志,建立民营经济管理者与民营企业家及有关主体的沟通桥梁,定期不定期邀请民营企业家参加恳谈交流,坦诚相待,群策群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统筹协调政策是护航民营经济的关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光靠一家民营经济发展局单打独斗,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民营经济发展局要以系统的观念,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形成工作总合力。一是政策工具要充足。以经济需求为导向,引导各涉企职能部门提前开展政策预研究,针对不同经济运行场景储备不同的政策措施,充实各部门政策工具箱。二是政策配套要统筹。民营经济发展局根据不同的经济运行场景和复杂程度,做好政策组合配套,配合国家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把握好政策出台节奏,打好政策组合拳。三是政策实施要力度。该提速时要提速,该加力时要加大政策力度,尤其是经济下行或爬坡过坎关键期,推动各项措施早落地、早见效,不失时机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四是政策效果要评估。政策出台实施后,要做好政策成效跟踪与监测,洞察民营经济运行数据变化,验证政策措施的“敏感性”和“解渴度”,为各职能部门优化调整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提振民企信心是护航民营经济的灵魂。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这给民营企业发放了“身份证”。一是民营经济发展局精准定位。它不是民营经济的监管机构,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护航人”“娘家人”“知心人”,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诉求,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及时为民营主体代言,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二是营造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以构建友好的舆论环境和传承创业精神为服务民营经济的重要抓手,鼓励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先进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表彰力度,让民营企业家享有推动经济发展的荣光。三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持清白纯洁的政商关系,全面回应民营企业关切,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多关注、多谈心、多交心、多引导,打造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
促进发展壮大是护航民营经济的核心。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求,政府在力挺民营经济时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让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享有生产要素,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打破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民营企业要素供给,在金融、税收、土地、人才等要素上提供支持,提高民营企业整体质量;推动民间资本投资重大项目,在民间投资发展政策的指引下,吸引民间资本关注重大项目,鼓励投资新能源、航天、城建、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在科学合理“红绿灯”制度下,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力,支持平台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参与竞争中大显身手;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发挥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省份民企优势,尤其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省浙江,要勇挑大梁,创新服务模式,坚持“3个70%”要素保障不动摇,保障“7个不准”落在实处,确保“234”措施落实到位,打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省域先行军,为推进民营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浙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