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建平
新时期,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浙江经济才会有更足的底气、更强的勇气、更大的力气,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亚运会期间考察指导浙江工作时指出,浙江正在面临“新的成长烦恼”,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这为浙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创新塑造新优势,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经验。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国家和地区形成新竞争优势的最根本力量,也是被反复证明的历史经验。“蒸汽机+机械化”成就英国的崛起,“电动机+自动化”成就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德国、日本的发展,而“计算机+信息化”成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追赶。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体制机制优势明显。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先进制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的比较优势,构成了浙江制造的中坚力量,为浙江成为全国经济大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作为自然资源与科技资源的“双小省”的浙江,在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实现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第一步跨越,是发扬“四千精神”,以“潮涌天下”、敢为人先之精神,依靠民营经济的高效率走在了前列,那么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浙江经济要实现从大省向强省的第二步跨越,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实现从“效率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和跨越。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贯彻中央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浙江经济的“四梁八柱”。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三大产业带”“八大万亿产业”到“415X产业体系”,实现了浙江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到2022年,浙江已经拥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5万多家,境内外各类上市公司近700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8家,连续25年处于全国第一。在大分流、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如果浙江每个制造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迈出“一小步”,创新努力提高1%,那么浙江全省科技创新就会迈出惊人的“一大步”,提高N个1%。
坚定不移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浙江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创新链,形成更多自主可控的创新硬核成果。未来5年,浙江要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目标,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高地,力求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实现突破,实现更多自主可控。要紧紧抓住AI技术的产业化风口,率先在重大场景应用过程中形成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围绕人民生命健康,要构筑更多的硬核技术新优势,打造“浙里品质生活”与“浙里品质康养”的共同富裕示范地。围绕新材料产业高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在新材料领域的学科优势,以“一代材料、一代工艺、一代装备”让新材料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面对新形势,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各种不确定性,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科技自立自强的各种围追堵截,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再造一个新优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是最能动的生产力。塑造新优势,核心在于形成人才高地,让各类人才在之江大地上实现大集聚、大发展。在引进各种各类人才的过程中,精准施策,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如果说浙江经济的第一步跨越,是在省外再造一个浙江,形成了浙江的“浙江经济”“浙江以外的浙江经济”,那么新时期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一个“新浙江经济”,只有形成了这样的新格局,浙江经济才会有更足的底气、更强的勇气、更大的力气,走在前列,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