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列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并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盐城市大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四定三代”工作法入选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并被确定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大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全面发力,推进更可靠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民生之源、民生之依、民生之本。近年来,大丰区积极优化社会保险政策体系,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一是深入推进全民参保。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三年专项行动”,每年把“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社会保险覆盖率在苏北各县区领先。“江苏医惠保1 号”参保完成率为盐城市各县区最高,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率达100%,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被省委巡视组作为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推介。二是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建立基本养老待遇调整机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8 连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14 连调”。近五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连年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连续10 年高于省定标准10 元。三是切实优化便民服务。坚持把社保卡作为民生领域业务经办的扎口工具,“一卡通”资源整合全国领先。全面打造“15 分钟便民服务圈”,发挥社保卡金融功能优势,激发社银合作“1 +1 >2”的聚合效应,市民在社银合作网点即可完成金融业务查询、社保缴费等业务。构建“以区医保服务大厅为中心、3 个区域医保服务点为副中心、10 个镇(街道)医保服务窗口为节点、N 个村(社区)医保服务窗口为网点”的医保公共服务网络,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办理省定全部医保服务事项。
精准用力,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近年来,大丰区把社会救助作为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强化救助能力建设,用心用情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在完善制度上下实功。在镇(园区、街道)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突遭急难的困难群众由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先行救助。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五项民政管理事项审批确认权限下放至镇(园区、街道),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救助效能。二是在细化举措上出实招。在盐城市率先为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政策外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资金、教育、就业等七类帮扶措施,2022 年夏季对低保户、特困户实行一次性用电补贴。有效防范化解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难题,极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看病负担。三是在创新方式上见实效。在全省率先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所有村(居)全面实施网络众筹助困,发布众筹项目312 个,筹集资金835 万元。巩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成果,实现救助帮扶对象动态化、数字化、常态化精准管理。高标准推进“梦想小屋”建设,极大改善了困难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持续加力,发展更优质的社会福利。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关系群众幸福指数。近年来,大丰区重抓“一老一小”整体优化,充分保障残疾人生活品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创新发展“物业+养老”“时间银行”等服务业态,完成困难及高龄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 540 户,安装空巢独居老人“一键呼叫”装置1 000 户。建成中央厨房1 个、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10 个,经济困难老年人只要花费1 元就可吃上新鲜健康、营养均衡的餐食。建成省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 个,草庙镇敬老院院长沈淦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二是提升托幼服务水平。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升级生育登记系统,相关业务实现网上通办。有序开展托育服务工作,加强托育机构规范管理,全区托育机构全部在省托育平台注册,每千人拥有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51 个,大丰博雅托育公司创成省示范、省普惠托育机构,未来之星托育机构创成市普惠托育机构。三是提升助残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实现“拿证秒办秒批”。建立“每周一评”制度,提高残疾评定服务便利化程度。发挥“残疾人之家”就业主阵地功能,结合企业需求为具备相应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将省、市残联要求的意外伤害保险拓展为简易综合保险,为意外伤害、罹患重大疾病的残疾人提供重点保障。
深度着力,完善更贴心的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丰区以“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为目标,提升社会优抚工作质效,获评省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区。一是强化品牌建设。开展“基层服务保障效能提升年”活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5 个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创成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4 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达到全国示范型服务站标准。发挥会师旧址、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优势,培植“红动大丰”品牌,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地成为全省党史教育基地。二是开展暖心行动。在全省率先将现役军人家庭纳入年度慰问,在盐城市首家设立慈善拥军“关爱老兵保险”项目,为6 549 名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1 786名重点优抚对象购买“盐阜荣军医疗保险”。探索优待证申领工作经验,2022 年建档立卡、优待证申请受理、证件制发数量均位居盐城市各县区前列,荷兰花海、中华麋鹿园等旅游景区对优待证持有对象实行免费游园。三是保障安置就业。创新开展转业军官“直通车”式安置,实现安置率、安置满意率“两个100%”。设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与昆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海澜集团、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开展就业创业合作。鼓励优秀退役军人扎根基层,目前在村(社区)工作的退役军人有399 人,其中担任村(社区)“两委”成员301 人。组织“戎归大丰·乐业鹿乡”等专场招聘会,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征。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大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有效地加以解决。
“一老一小”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大丰是长寿之乡,相应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较为突出。全区现有60 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1.94 万,占户籍总人口31.93%,其中80 岁以上老人3.13 万、百岁以上老人89 人,老龄化率比全国高12.13 个百分点,比全省高9.78 个百分点。对标老年人所需所盼,医养结合、康养融合不充分,专业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人才缺乏,现代化、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需加大力度。二是托育服务供给有待增加。婴幼儿无人照料成为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关键,完全由家庭内部隔代照护来解决两孩、三孩照料问题已不现实。同时,家庭婴幼儿照护方面的经济负担较重,特别是育龄夫妻普遍面临养老、抚幼压力叠加的问题。2022 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2.69‰,低于全省5.23‰、全国6.77‰的水平。
社会保障能力仍需提升。一是参保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占全区参保人数70%左右且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发病率高,66%的医保基金用于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同时,近年来全区人口呈现负增长,医保参保人数持续下降,医保基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支出增长幅度。二是保障范围不够全面。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就业人员参保率不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年龄偏低,对疾病和养老等风险感知度较低,甚至对社会保险制度不太了解,导致参保意识不强,各类保险项目参保比例差异性明显,特别是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仍存在缺口。三是待遇标准不够均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较低,虽然通过动员参保、政策兜底等措施实现了全覆盖,但是从待遇水平看,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待遇仍有很大差距。
困难群众帮扶仍需用力。一是救助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大丰区不断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持续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但是主动发现能力与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工作中,困难群众因病、因灾遭遇突发困难而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造成救助帮扶措施不能做到“雪中送炭”。二是政策宣传精准性有待加强。社会救助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而少数群众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不能及时将自身困难与救助政策相对照。三是数据共享效率有待提升。民政部门在与医保、人社、卫健、住建等部门开展信息比对时,因医疗报销结算等数据尚未实时更新,往往只能按一年或半年进行比对,难以在群众遭遇困难的第一时间介入救助。
社会保障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大丰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全覆盖。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社会保险精准参保扩面机制,做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健全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完善退役军人保障以及残疾人、孤儿帮扶等社会福利制度,推动实现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险法规宣传解读,提供周到便捷的参保缴费服务,引导更多人员稳定参保。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注重保基本。要夯实兜底保障措施,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要,牢牢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社会救助精准率和及时性。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常态化做好动态监管和帮扶,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线。及时调整兑现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动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按照较高档次缴费,享受更高的社保待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突出多层次。要借助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支持相关机构提高补充保障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保障需求。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加强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合作,完善社会医疗救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深入研判社会保障面临的新情况、新趋势,重点关注老龄化、少子化问题,高质量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解决困难家庭“看娃难题”。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做到可持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系统思维和前瞻思考,坚持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谋划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举措,健全待遇合理调整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健康运行,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探索多渠道筹资、市场化投资运营机制,促进制度长期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监管体系,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