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新思想》课教学的重点与方法探赜

2023-12-26 05:15:04李明哲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思想二十大思政

李明哲 潘 健

(1.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2.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 832003)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绘制好路线图、点燃起引擎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力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首要政治任务,尤其是对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新思想》)课程来说,更加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方能讲清楚、讲透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新思想》课的价值意蕴

(一)完善《新思想》课程教学体系的应有之义

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新思想》课程,编写了课程第一套全国统一教材,并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授课。而后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国37家重点马院及北京、上海、天津等试点地区先后开设课程。经过3 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全国于2022 年陆续将《新思想》课程纳入各省市高校的教学计划并开始实施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思想》课程内容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核心内容等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作出了新的论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阐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新谋划,这些变化正是《新思想》教学内容新的发展,也同样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思想》课程的重要点位。研讨将这些新的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达到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教学效果,其过程本身就是对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也是每位思政课教师的应然行为。

(二)推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思想》课教学就是要发挥思政课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使更多学生能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清晰的掌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在新时代的十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将持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引领,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向前迈进。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一体化部署,凸显了三者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征程中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新思想》课程教学是高职学生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发展战略和时政热点的首要渠道,也是高职院校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从教学体系上看,各院校根据教育部规定严格落实固定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为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基础。从教学过程上看,各高职院校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工作的机构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集体备课研讨,结合院校实际充分汲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认真选取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数据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在《新思想》课堂教学中“愿意听、被吸引、有收获”。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新思想》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融会贯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无法自发形成,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三观”,迫切需要思政课教师帮助其扣好迈入社会前的第一粒扣子。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深刻诠释了这一思想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予了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新思想》课堂中首要的是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的教学,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钥匙,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其融会贯通于日常学习、生活与实践中。

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与矛盾,能够逐渐对事物发展变化形成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其次应该培养学生看待事物发展的角度,因势利导培养多维度的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等系统观念。在回答学生关于中西方抗疫举措对比的疑惑中,既要讲出中国胸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在世界抗疫行动中提供国际援助、派出医疗队、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自信,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处理解决问题时要学会立足于自身实际,要充分看到中国凭借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众多最美逆行者的艰辛付出所取得战疫巨大胜利的自立。

(二)全面学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为牵引的基础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是对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的凝练与总结,是了解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点、重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政治常识、基础知识水平较弱,更需要思政课教学在此方面下大功夫,构建起能够改变学生对政治生活、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的基础知识体系。全面学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为牵引的基础知识体系能够引发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的热烈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观点、新论断的“变与不变”,拨开思想认识的“迷雾”,逐渐对党和国家在过去五年乃至新时代十年的变革发展、对自身所处的时代形势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成长为意识形态渗透的安全卫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论断是最能代表党和国家在前进发展中凝练总结的经验和启示,也代表着其理论的背后蕴含着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内容,因此将这部分内容与《新思想》课程教学相融合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大水漫灌式的填鸭式教学断不可取。要找到能使学生们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用常见常用的思维逻辑通过联想增添新的知识内容。如:用数字“一”强调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既凸显党的使命任务的的唯一性,又能够让同学们认识到党和国家所有工作都将汇聚于此中心任务。用数字“二”强调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直接明了地让学生掌握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既要依靠人民监督,也需要党自身开展自我革命。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在保证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用数字“三”强调新征程中对全党党员干部同志“三个务必”的要求,要对“三个务必”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明白初心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斗争词语所蕴藏的含义,再阐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务必”到新时代“三个务必”转变的时代所变、实践所需。

(三)深刻把握以高职学生专业所属领域的发展方向为重点的战略体系

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既是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见证者、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受益者和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正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思想》课程中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有力抓手。要使高职学生深刻把握以其专业所属领域发展方向为重点的战略体系,帮助学生能够明确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将其团结凝聚在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在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赛道,在学习和劳动实践中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苦练过硬本领书写无悔青春的华丽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职学生而言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首要解决的疑惑。要结合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成就讲清楚我国是如何立足于我国14 亿人口的国情上实现国家不断向前发展,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整体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如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要使同学们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线图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将“两步走”战略安排的时间节点与同学们的年龄相联系,引起学生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共振脉搏。同时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框架下要给学生分析我国2035 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5 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找寻与学生专业相联系的契合点,列举专业所属领域的政策文件给予学生课后研究阅读的方向。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新思想》课教学的方法体系

(一)坚持系统性原则,做好“大思政”格局下的顶层设计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尤其是融入《新思想》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工作来抓,以整体性、协同性和开放性保证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思想》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高职《新思想》课程教学中,是高职院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一步,必须将其放置在“大思政”格局下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实现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育人成效和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协同发展。

坚持系统性原则,首先体现在工作部署的整体性。在“大思政”格局下形成学校党委牵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参与的工作队伍,形成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思想》课程教学的有力保障。教育部先后从思政课建设标准、思政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多方面提供遵循规范,并针对教育系统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部署,特别强调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党委的有效引领下,学校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教学改革研究中,各行政管理部门才能提供充足的资源做好支持保障工作。其次体现在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要统筹推进高职高专四门思政课的协同推进,这就需要各教研室针对各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内容的侧重合理设计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环节。通过集中学习、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着重把握二十大内容针对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统一性和党的二十大内容针对于不同思政课的差异性,推动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最后体现在教学力量的系统性。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建立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库,推动思政课“八只队伍”进课堂,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现实案例进行解读,为学生解疑答惑,让学生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更加真切、生动的认识。

(二)坚持重点性原则,用好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法宝

重点性原则就是指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思想》课程教学中要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范围,通过新颖的方式、有新意的活动推动《新思想》课程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融合,在学思践悟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入脑、入心、见行。既不能抛开《新思想》课程教学目标一味地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使课堂完全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会,也不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就课堂内容讲课内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同样是用来指导实践的。

坚持重点性原则,首先体现在对理论教学的重点充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丰富,涉及党和国家发展的众多领域,仅依靠一门思政课程是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因此要充分把握课堂理论教学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这是认识这一思想的纲,也是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次体现在用好实践教学这一重要法宝,将实践教学成效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高职学生在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要从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三方面构建起完整的实践教学链条,明确不同实践环节的教育重点。用掌握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亲身的感悟更能丰富对理论的理解、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双向互动。

(三)坚持持久性原则,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优化

坚持持久性原则是要通过思政课教学,尤其是《新思想》课程教学形成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长效机制。各高职院校在学习贯彻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精神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需结合《新思想》课程的开设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完善,保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融合的持久性和教学评价的持续性。

坚持持久性原则,首先要通过思政课教师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的持续研究保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到新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反映的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反映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要开展持久性的教学准备和研究工作,在《新思想》教学中要用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数据、案例和话语讲明白理论、讲清楚逻辑、讲深入道理。其次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长期教学工作的融合点,要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容融入《新思想》教学进行合理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长期开展并视学习掌握情况更换具体内容。最后要持续性地对《新思想》教学开展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融,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和《新思想》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必要之举。

猜你喜欢
新思想二十大思政
二十大颂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23 04:19:07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0:58
喜迎二十大
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 02:12:5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3: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