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逻辑

2023-12-26 05:15:04冉炜丹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模范价值观道德

冉炜丹 金 芮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 844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道德模范是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将道德模范引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仅是响应时代号召,更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一、道德模范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逻辑

(一)学生对道德模范认识的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道德模范人物的影响是参差不齐的,对道德模范作用的认知也是有明显的差别的。首先,对道德模范的定义狭隘。通常情况下,将道德模范定义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贡献的个人或集体,但广义而言,只要是符合当下时代对于道德的要求标准的人都能被称为道德模范,不一定需要干出十分突出的大事。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还未正式步入社会,对于普遍意义上所讲的道德模范的共情能力不是很强,认为他们所作出的事迹是十分遥远且巨大的,是自身目前难以企及的,很难感同身受。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道德模范,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入手,以小见大,先努力达到以目前的认知和水平能达到的道德高度,再不断的层次递进,实现更高的道德追求。

(二)道德模范教育的方式单一

思政课做为高校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公共课,虽然普及面很广,但是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思政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够,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这些道德模范的宣传也大多停留在语言文字方面,不能在学生日常生活和言行上造成太大的影响,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往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十分良好。这样的道德模范教育的方式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思政理论课堂以外,高校对学生的道德模范教育多是直接采用简单的报告会、自主线上学习、短期宣传等形式,时间短暂且针对性不强,无法顾及学生的实际感受和需求。另外,在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时,多着眼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往往只关注事件本身,而忽视了对道德模范内在精神学习,忽视了探索道德模范内在的人格魅力和价值观,导致学习流于形式和说教。

(三)道德模范教育的机制欠缺

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育,很少有学校针对思政课甚至是针对道德模范教育采取相应的教育机制,导致道德模范教育的成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需要有针对性机制对道德模范教育的学习进行管理。其一,学习机制。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规定道德模范教育如何进行学习,以怎样的方式开展学习,学习的周期是多长,如何进行激励奖励等等。其二,内容选择机制。道德模范教育就是要利用个体对道德模范人物的敬仰心理来激发学习模范并在实践中将这种心理内化的过程。相对于“言传”,道德模范具有更好的“身教”作用。因此,对于道德榜样的选取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教科书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应该多途径、多领域进行展开,模范的选取可以是以道德为导向,也可以是以技能为导向,甚至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模范等等。其三,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为了保证道德模范教育的有序进行和成果的有效保存,监督者可以是上级领导部门,也可以是教师,甚至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

二、道德模范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逻辑

(一)丰富模范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精神境界

道德模范教育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要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同时,也要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道德模范教育既包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精神,也包括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还包括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以及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是模范人物共同的个性特征,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下当代青少年担当中国梦历史使命必备的精神力量。

对学生道德模范教育应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道德模范的理想信念是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联系在一起的。学习道德模范,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祖国和人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融入自己的人生奋斗之中。二是爱岗敬业教育。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群体,拥有爱岗敬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要引导学生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转化为具体行动,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始终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精神。三是奉献精神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化、功利化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树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四是创新精神教育。培养创新精神,要树立创新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锐意进取的奋进意识,学习创新的技能,敢为人先,做引领时代发展的带头人。

(二)创新模范教育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道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学生的思想步伐和时代的发展脚步,重视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以便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共鸣,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创新道德模范教育的方式,需要从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年龄阶段入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辅助,将以此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同的专业、性格、年龄、地区的学生对于道德模范教育的需求不同,所渴望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模范教育时,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诉求,征求学生的意愿,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道德模范教育。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是接受教育的最好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模范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将这种教育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组织学生到校内思政基地或是当地博物馆,红色革命基地等进行参观学习,或是到敬老院当志愿者,到交通路口当交通劝导员等等,感受平凡人不平凡的力量,在加深对道德模范认同的同时,自觉向道德模范靠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三)完善模范教育机制,规范学生身体力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扣国家的教育方针,统筹协调部署各方人力、物力和财力,整体布局,局部设计,在共建共享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加强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学生作为道德评价的主体,需要身体力行,参与到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了道德教育,需要完善相应的教育机制,促进道德教育长效持续的发展和进步。首先,在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的前提下,成立学校“道德讲堂”,建立道德模范学习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作为组长,以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主要小组成员,在全校建立“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气氛,统一协调部署全校的道德模范学习过程。其次,建立考核鼓励机制。将“道德讲堂”建立与班级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与全校师生的道德发展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培育要求结合起来。把班集体和个人参加“道德讲堂”的状况作为学生个人、教师和班集体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纳入学校各项考核体系当中。最后,建立监督保障机制。针对上述所提到的教育机制,采取针对性的监督措施,成立监督小组,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道德要求,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四有青年”。

三、道德模范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逻辑

(一)培养健全人格

从我国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来看,总体上是呈现积极、乐观、向上的趋势,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由于在成长道路上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也会出现自私、贪婪、狭隘等不良的心理倾向,这些不良因素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更是不利于整个国家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道德模范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所选取的道德模范,都是符合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鲜活人物,学生可以在道德模范们平凡的事迹中感受不平凡的力量,通过他们亲身讲解自己的经历,使得道德模范教育更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学生也更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加乐于效仿榜样的高尚行为。用这样的榜样事例教育学生,更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道德模范的认识,并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与道德模范感同身受,在心理上拉近与道德模范的距离,从而更加努力向道德模范靠拢,树立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行。文化的核心层面是伦理道德,因而道德自信便成为了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我国要想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和文化大国,就必须要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强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模范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的先进个人或集体,是社会和国家所推崇的,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和认可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千百年来中华传统道德的认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模范教育也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对道德模范的认可当中逐渐拓展成为对中华文化的认可。道德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道德文化自信的象征,道德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不断建设和创新道德文化、提升道德软实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根源。

(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价值准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我们公民的个人要求。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政党先进的浓厚风气。”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实施者,道德模范的品质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的,因此对道德模范的学习同时也是对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

猜你喜欢
模范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模范邨
——给祖母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