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暑期到來,对叶丹而言,却变得更加忙碌。她的讲台,不只是教室里的方寸之地。从市里到省里的各类科普讲座,时常可见她的身影。虽然忙碌,但她却乐在其中,正如学生对她的评价“美丽、活泼”那般,在人生的舞台上,她像个“知心大姐”一样,以饱满的激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着教育的魅力。
魅力四射的语文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讲台是叶丹最看重的舞台。她喜欢面对学生侃侃而谈的感觉。曾经有很多次从事行政的机会,都被她一一婉拒。而一旦走上讲台,她的整个生命便焕发出另外一种光彩,神采飞扬、激情四射。
“语文教材中,有优美的诗歌、情节曲折的小说、富含哲理的寓言、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散文。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类的真、善、美。”说起语文课,叶丹滔滔不绝。在教授《黄河颂》一课时,她先提供诗歌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步感受诗的雄浑,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朗诵时,她要求学生从字里行间,从文章的韵律节奏等方面,去琢磨遣词造句的特点、谋篇布局的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看法,她则适时适当给予肯定。一堂课下来,学生感受到美的陶冶,领略到作者对自己祖国的深深眷念,得到视听等多方面的心理满足和心灵的陶冶。
而为了跟紧学生变化的步伐,做一个不被时代淘汰的老师,曾经的叶丹,竟也跟风说起了“俏皮的江湖黑话”。据她介绍,当学习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部分“互联网语言趣味多”时,她让学生在周末搜集自己所熟知的网络语言、班级俏皮话,并且写清楚词语的出处与含义后上交。
周一收齐作业后,她迫不及待打开孩子们搜集的网络语言,果然“不负众望”。孩子们搜集到了形形色色、幽默搞笑的网络语言以及班级俏皮话。
第四单元检测卷的“综合性学习”部分的考题是要学生们给自已取个网名,并说出它的由来和含义。“见识了孩子们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见识了千奇百怪的网名又言之凿凿的含义,我一边批阅,一边乐不可支。”叶丹说道。小徐取的网名“鸢飞戾天”,来源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比喻追逐名利的人,警醒自身不能太世俗。小蔡取的网名是“夜雨中的樵夫”,说的是在夜雨中隔水而阻的樵夫的焦虑,更像解不出难题时的心境。小杨取的网名“贫道华华子”,解释为“贫道是道士向他人介绍称号时的首缀,华华是姓名中的一个字,子表示一种尊称,有本事的人被称作子。”小王取的网名“月下竹柏”,来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他想追寻与苏轼一样宁静而闲适的生活。
“跟风说起了这些流传在学校、班级里的网络用语、俏皮的江湖黑话,我可以做到的就是帮孩子们学会甄别,学会判断,教会他们如何从俏皮话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叶丹说道。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爱学生的老师,应该有哪些表现?叶丹说:“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状况。”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日常教学中,她树立起客观、公正、公平、积极的形象,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去改正错误,努力学习。
事实证明,叶丹确实是一个真正能俯下身倾听的人,尤其是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她总是可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别出心裁,创造奇迹。“人人都有惰性,就学校来说,不论你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抑或是奋笔疾书的学生,工作或学习时间久了,都会心生懈怠,从而影响做事和学习的效率,可见激发自主性,提高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她表示。
紧跟发展潮流的她,曾经从网上下载了一套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件“刮刮乐”。里面的条目,让每一个表现好的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和作业之余刮一刮,碰碰运气。奖品有棒棒糖、免作业一次、免劳动一次等等不一而足。“每次看到受表彰的孩子们沉浸在狂喜和兴奋中久久不能自拔,我的心就会跟着激动。”叶丹表示。这一小小举措,激发了孩子们自律的本能,点燃了学习的热情,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冲刺。
有奖励自然也有惩罚,那些在课堂上抽背不过关和作业完成情况不佳的同学就是受惩罚的对象。叶丹在配套的“刮刮罚”课件里设置了“替叶老师按摩一分钟”“金鸡独立一分钟”“唱一段歌曲”“给最轻的同性一个公主抱”“不眨眼一分钟”和“向全班同学抛媚眼”等条目。
如今回忆起来,叶丹乐不可支。在惩罚活动中,小袁同学抽到的是“唱一段歌曲”,他深情地演绎了歌曲《意外》,低沉娴熟的唱功让人印象深刻。抽到“替叶老师按摩一分钟”的小吴,用她那娴熟的肩部按摩技术让叶丹舒缓了上课的疲惫。抽到“给最轻的同性一个公主抱”的小徐轻松抱起了同学,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最搞怪的“中奖”是小江同学不会抛媚眼,最终改成了使劲眨眼一分钟,台下的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
爱的能力要历经学习和修炼
从教之余,叶丹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目前,她已经考取了“江西省二级心理咨询师”和“江西省心理健康指导师”的证书,同时还担任九江市妇联巾帼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她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在实际教学和指导家长的工作当中,帮助一批批孩子健康成长。
叶丹介绍,初中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有着强调个性发展的心理渴望,也会有“烦恼”的时候。她始终坚信,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有了家长和老师朋友式的陪伴,前行的道路会更加通畅。
说起热衷公益的缘由,叶丹想起了从前。在她高考那一年,她的母亲因为心理疾病而离世。多年前,她的孩子也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不适。过往经历的种种,让叶丹愈发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
2020年,叶丹和学生们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师生间见面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也逐渐消融。有一天,叶丹正准备开启网络授课,却接到了学生小美妈妈打来的电话。电话刚一接通,那边就传来了啜泣声,细聊之后,叶丹弄清了事情原委。
长达数月的网络学习,小美被禁锢在家里,每天盯着手机屏幕,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她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不吃饭、不洗脸、不洗澡、不换衣服。她的妈妈告诉叶丹:“我实在受不了,就把门踹开,冲进去拽她出来,谁知道她竟和我扭打起来了。她以前不是这样的。”悲怆的哭声牵动着叶丹的心。
“小美妈妈,孩子现在出现的问题是正常的,网课期间孩子不能出门,天天待在家里对着电子产品学习,作业还要拍照上传,他们一时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心里孤独了没有同学的陪伴与交流,遇到难题了没有老师在旁边答疑解惑,他们的内心是慌乱的,所以她们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阀口。所以她们会依恋没有责备,没有要求,放松而自由虚拟的手机世界。”叶丹耐心地开导着小美妈妈。
同时,叶丹给小美妈妈作出指导:调整好心情,做出一些改变,在房门外和小美心平气和地谈一谈,或者发信息跟她好好交流。从孩子的视角,尝试着理解孩子。
过了一周,叶丹再和小美妈妈联系,这一次,她听到了电话那头传来的笑声。“我知道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心里很是欣慰。”叶丹表示。事实上,像小美这样有异常情况的孩子不在少数,但很多时候,家长要么手忙脚乱,要么胡乱责备,最后一团糟。所以,近年来,叶丹利用“希沃”网络平台给家长们上了好几次心理直播课,协助家长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分享好的疏导方法。
在与叶丹的交流中,她多次谈及“平等”两个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可惜大部分家长做不到,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是属于自己的。”对于孩子的占有欲,让很多家长总是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对待孩子,更别提与孩子平等地交谈相处。
叶丹说,爱的能力是要历经学习和修炼的,特别是对于每一个家长而言更是如此。“你增添糖果,就回馈你甘甜;你渗进黄连,就回馈你苦涩。有了驾驭爱的能力,才会懂得如何爱孩子,而不是用爱的名义残忍地撕裂这份亲情。”她说道。
叶丹
江西省九江市双语实验学校教师,华中师大教育硕士,中共党员,江西省最美教师,江西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第四批骨干教师,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首批明师班学员,江西省第三、四届智慧作业微课评审,江西省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西省心理健康指导师,江西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九江市教育局关工委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九江市妇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理事长,九江经开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