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背景下N市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三支柱”路径研究

2023-12-25 01:45陈际华苏欢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

陈际华 苏欢

摘要:为了解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情况,在N市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前N市时间银行还处在探索发展期,存在志愿者数量少,普及度低,服务质量不高,养老数据难以互通互联等问题。为此,提出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可通过“三支柱”,即全民健康、社会参与和政策保障3个维度,构建N市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将时间银行本土化发展打造成N市特色并且形成N市经验。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 时间银行; “三支柱”; 多元合作;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3)11-024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1.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ree pillars” path research on N-city time ban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aging

CHEN Ji-hua, SU Hu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 bank's mutual care service model for the elderl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re conducted in N-city, and it was learned that the current time bank in N-city wa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ge, with problems such as a small number of volunteers, low popularity, low service quality, and difficult interconnection of pension data. Therefore, it was  proposed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aging,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the pension model of N-city time bank could b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three pillars”, namely,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ational health,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policy guarantee, and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ime bank could be mad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city and form the experience of N-city.

Key words: active aging; time bank; “the three pillars”; pluralistic co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其科学内涵为“健康、参与、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有了制度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0月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也意味着对老年人而言,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能参与社会的机会。时间银行作为积极老龄化的有力尝试,在运行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上有完善的创新空间,为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N市早在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并于2019年以市级层面开启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积极探寻养老新模式上走在国家前列。根据N市民政表示,截至2021年1月N市60岁以上在籍人口超过158万,占户籍总人口数量的22%,老年人数量多,增长快[1]。随着年龄增加,体力下降,老年人在打扫卫生、购买物资、医院就医等居家日常活动中自理能力减弱,需要依赖他人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居家养老负担。时间银行作为互助养老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激发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老年人人力资源,成为老龄化背景下解决养老问题的新路径。中国老龄化持续加深,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挖掘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时间银行发展路径,充分调动老年人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积极老龄化视角研究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观点可以概括为3种。一是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视为发挥健康老年人余熱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来解决中国养老问题[2];二是将积极老龄化视为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保持良好认知三方面的协调[3];三是从培育积极老龄观出发讲述时间银行存在社交性、非营利性和平等性的特点[4]。以上都从“老年人是资源”的观点来阐述积极老龄化的养老模式。

在对策研究方面,鹿美华等[5]调查青岛市互助养老运行情况,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组织力量,全方位开展社区互助养老;夏辛萍[6]认为时间银行发展受政策、环境、信息平台、监督评价体制影响,因此需要继续完善政策,全面优化养老服务质量,充分整合和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陈欣等[7]指出提升互助养老服务水平就要加强养老社区建设,建立养老中介机构,招揽社会民间组织加入;赵丽宏[8]提出要解决目前居家养老的照护问题,就要走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道路,养老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马贵侠[9]指出“时间银行”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应用要想长期有效发展,还需要融入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公益类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同心协力,应坚持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居民参与、养老机构等组织提供专业为老年人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方向。目前学术界鲜有从积极老龄化“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的角度解析N市时间银行的纾困之路。

1 N市时间银行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N市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时间银行认知认可度和参与意愿,本研究在N市不同区流量密集的场所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70份,历时近2个月,共收回有效问卷244份,回收率为90.37%。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30人。结合问卷和实际走访调查资料,将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及其原因梳理总结如下。

1.1 N市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

1.1.1 注册志愿者基数大,参与志愿者人数少 截至2021年3月21日,N市共有31 760名已通过审核的注册志愿者,79.9%的志愿者是N市本地人,女性志愿者占比高于男性,占比为60.3%。98.1%的志愿者在2020年注册并完成审核,其中2020年12月志愿者增长速度环比最高。

如图1所示,在N市12个区已经建立1 137个服务网点,平均每个网点有28名志愿者。网点最少的是玄武区和栖霞区。结合访谈收集的信息了解到,N市区与区之间时间银行的运行并非完全统一,会依据当地老年人数量和自理能力等,结合老年人需求和区域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江宁区村镇居多,空巢独居老年人数量也较多,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出现正好减轻社会养老负担,提升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代际互助的养老模式,其初衷就是以时间换时间,以服务换服务,从而达到代际互助的效果。但就实际反映的情况来看,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总体呈现供需不均衡的状况。一方面,切实投入到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较少。根据平台志愿者数据统计,超过50%的志愿者都是40岁以下的成年人,正值工作学习忙碌期,可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却没有对应充足的空闲时间。而实际在社区频繁参加志愿活动的都是40~60岁的人群。由此,大量志愿者没有实际参与志愿服务,给管理者造成充数假象。另一方面,服务供给远落后于服务需求。每个社区满足条件的老年人大多申请注册了时间银行,并且每天都有大量服务需求,但派单量远大于接单量。即使平均每个时间银行站点有20余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自身时间精力有限,不能随时待命,这就导致服务供给少,并且不够及时,很多老年人不能享受到及时的服务。

1.1.2 普及度不高,社会参与积极性低 在N市内随机发放的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有41.39%的居民完全不了解时间银行,居民认知度低,并且有24.9%的居民不愿意参与该服务,参与意愿不强。在走访社区和时间银行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居民都不知道什么是时间银行,表示从没听说过这种养老模式,就算是在时间银行志愿者数量最多的江宁区,依旧有大量居民不了解时间银行及其运作基本情况。部分社区在宣传栏上张贴相关公告,但社区居民很少主动关注,这就导致大家对这一新养老模式的内涵、运作情况、服务方式等都不够了解,居民认知度较低,参与积极性不高。

调查人群中仅2人对目前时间银行整体情况非常满意,44.59%的调查对象比较满意,有3人不满意,48.65%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熟悉,不进行评价。当问到“您认为时间银行这种养老模式是否可取”的问题时,62.94%的调查对象认为可取,30.00%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还有7.06%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可取(表1)。可以看出,大家对时间银行这一模式比较认可,有了群众认可基础,时间银行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还需不断完善,进而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由表2可知,有73.77%的调查对象愿意作为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服务,其中有12.70%的调查对象参与意愿非常强烈,还有26.23%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作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以服务对象为参与者加入时间银行的意愿度比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的意愿度略高,不满意的比例也相对较低。整体来看,公众对时间银行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1.1.3 专业人员体系薄弱,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所有被服务对象中,75.6%的老年人年龄在80岁以上,其中大多是空巢独居自理能力低的社区居民,这类群体不仅需要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更需要较专业的慢性病监测、临床护理等。而参与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是社区以及周边中老年群体,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养老服务培训,志愿者自身专业能力条件又不足以满足服务对象专业化的需求,只能提供家务料理、理发、智能设备辅导、精神慰藉等基础服务。这样一来,志愿者服务质量就参差不齐,效果难以保证。

1.1.4 兑换制度不健全,异地支取较困难 现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职年轻工作者等志愿者加入到养老服务行列,其中,有的出于道德层面,本着公益性、无偿性帮助老人,也有部分是为自己迈入老年生涯提前做好服务时间存储,对青年志愿者而言,目前积累的服务时间要等几十年才能兑换,这期间有太多不确定性,包括其未来时间支取、兑换方式、异地换取服务,政府层面针对这类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可靠的答复,时间银行的相关制度还不能解答居民的所有困惑和疑点。因此,要想时间银行得到长期稳健发展,道阻且长。

1.2 N市时间银行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1.2.1 缺乏顶层设计,政府支持有限 N市现行时间银行多是依托社区,依靠街道、居民委员会干部牵头,由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行,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缺乏顶层设计,在组织构架上存在不稳定性。其次,作为跨时间的长期兑换机制,由于该模式缺乏长期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正向激励引导,志愿者从帮助他人的快乐中获得的收获感和满足感就会减少,影响参与积极性[6]。没有政府层面的保障,激励机制不落实,导致公众对时间银行的信心不足。

1.2.2 志愿者门槛低,缺少技能培训 在养老服务过程中,老年人作为服务直接享受者、受益者,其对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时间银行服务质量的关键。据了解,在N市内的居民只需要在“我的N”APP上的时间银行板块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就可申请注册成为志愿者。一旦基础理论考试通过,就可以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在服务范围和质量上没有着重把关,也没有给志愿者開展专项技能培训,在医疗护理类(疾病防护等)、紧急救援类(身体不适急救方法等)和专业精神慰藉、心理关照等方面的培训少之甚少,导致服务水平和层次都较低。

1.2.3 宣传尚不到位,民众信任度低 政府和各社区在对时间银行的宣传推广方面形式单一,缺少结果导向,甚至有些政府官员停留在表面工作,只追求志愿者数量达标,不管实际成效,社会上还有更多有时间、有爱心的潜在志愿者由于不了解时间银行而无缘加入志愿者行列。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付出时间劳动就要收获对应的报酬,而时间银行的报酬是延期支付的服务,这种跨时间的支付方式就属于信用产品[3],加之现在社会处于信任危机之中,志愿者未来养老不确定性较多,公信力下降,吸引力明显不足。

1.2.4 养老主体单一,服务效率偏低 截至目前,N市时间银行大多是以政府牵头来承担服务职责和管理功能,但现今老年人数量众多,养老需求逐渐增加,单一依靠政府为载体来满足老年人日常的需求不现实,难以承担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养老需求。实际在时间银行运行实践中,也涉及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参与其中,但人力资源依旧不充足,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养老资源。同时,不同区的时间银行运作方式各异,有的是社区牵头,有的是社会机构牵头,两者运行效率和服务效果也有很大差异。如江宁区H街道辖区内时间银行均是社区主导,浦口Z居家养老中心站点却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运行,不管是社区运营还是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养老主体单一,难以保证时间银行长期高效发展。

2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N市时间银行路径探析

在积极老龄化的倡导下,社会倡导高质量养老体系建设,低龄健康老人也是社会重要的养老资源。通过代际互助,既能让低龄老人在志愿过程中实现广泛社会参与,释放社会效益,促进自身身心健康,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在未来自己需要时免费兑换时间,享受志愿服务,形成“我养你老,他养我老”的互助新模式。因此,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本研究从全民健康、社会参与以及政策保障“三支柱”的维度提出构建时间银行代际互助养老的优化路径(图2)。

2.1 全民健康支柱:供需匹配,提升服务技能

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开放服务对象和志愿者之间的双向反馈通道,不定期进行服务回访,在回访调查中充分了解需求满足程度和供给必要性。同时“术业有专攻”,志愿者在参与到时间银行服务之前也要参与系统培训,从思想上了解、熟悉为老服务的责任和意义;从内容上熟悉时间银行的各项机制;从行动上掌握服务技能,更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2.1.1 收集需求反馈,确保以需定供 服务老年人本质上要做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新型养老模式要延续发展就需要契合老年人真实需要。志愿者在提供养老服务时,应当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提高其供给质量和供给服务效率。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处地域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应根据当地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合理安排差异性的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精神关爱等服务。同时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向不同地区的老年人提供同样的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会导致供给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需求反馈机制,切实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意愿,从而使养老服务供给更有针对性。

2.1.2 形成培训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渠道,重视时间银行技能培训,有助于时间银行高质量持续发展。目前志愿者队伍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就要加强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互助服务联动机制;与医疗机构联动,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方式;与地方高校合作,推进专业性照护培训等[10]。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形成高质量的志愿者帮扶,给老年人提供精准、专业、温馨的服务,为时间银行服务打造良好、专业的环境。

组织培训一方面要内容多样化,满足多样性需求,主要是医院陪护、护理、为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居家服务等培训。另一方面是服务质量培训,比如突发心脏病、昏厥等异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怎样及时有效。最关键在于拓宽志愿范围,实现多功能互助。方式一,成立志愿者培训机构或者培训小组,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针对志愿者定期推送培训教学视频;方式二,聘请老年护理相关社工专家对养老服务开展讲座,讲授养老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线上集中通用技能培训与线下专项高难度个别服务内容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效率,全面优化提升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

2.2 社会参与支柱:多方宣传,形成服务合力

如图3所示,在问卷中涉及志愿者“希望提供服务的载体”选项时,选择最多的是在本社区服务(47.78%),其次是在养老机构服务(38.89%),还有13.33%的志愿者希望在其他社区为老年人服务。

由此可见,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参与式养老,其运作可以应用于居家养老,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日常服务;可以运用于社区养老,挂在社区居家养老名下,增加社区养老资源;时间银行还可以应用于机构养老,借鉴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互助养老模式,社工对老年人兴趣爱好、特征特长等进行一定的摸底工作,组织在住热心年轻老年人形成社团或委员会,让老年人在机构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定位,并且根据分工协调开展互助活动,缓解机构护理员短缺问题,减轻养老机构负担,以便给志愿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促使其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中,同时也为老年人创造更多交流、互动的空间。

2.2.1 强化宣传,合力推动 一方面,时间银行互帮互助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的互助思想紧密联系,可以结合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来宣传时间银行,增加人民群众对其文化的认同[11]。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可以借助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渠道宣传,形成合力[12]。比如,借助微信、微博、抖音这类自媒体平台,结合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进行全方位宣传,利用人口红利,发动社会资源。此外,对在时间银行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个人或团体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弘揚志愿者精神,培养居民形成志愿慈善意识和互帮互助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对时间银行的认知,感化并号召周围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提高志愿者参与度和积极性。

2.2.2 多元合作,协同推进 第一,增加社会支持,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之后,时间银行还需要各个社区自行发动周边力量,可以通过招商宣传吸纳企业投资、筹募养老基金以及与当地敬老院、医院、诊所合作等方式引入更多的养老资源和养老资金。同时,社区也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案促进与社会各界资源合作。如浦口区S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点有自己的一套对外合作政策,与一家私有单位合作,单位团体注册志愿者不定期到社区开展养老志愿服务,也建立属于单位的爱心基金,为时间银行输入资金血液。第二,时间银行的运行主体之一就是社区,但是依托社区不能局限于社区,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资源,汇集社会力量,实施开展时间银行打破资源困境。例如老年志愿者协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组织,其团体人员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且服务专业性有保障。第三,时间银行也可以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合作,将时间银行站点设在机构,双方建立起联动机制。盈利机构在养老服务上更加专业,能够对志愿者开展定期技能培训,双方在养老服务方面可以实现消息共享、资源互通,最终实现时间银行和机构的共赢,也能促进服务专业化。

2.3 政策保障支柱:制度完善,保障服务秩序

政府应当落实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制定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指南及服务清单,确保不同的养老主体之间要有法定地位和明确的责任权利。充分调度社区周边社会组织资源,搭建时间银行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维护平台建设、把控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保障工作的秩序性。

2.3.1 做好整体布局,政府全面主导 目前N市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政府层面就要牢牢把握时间银行契机,提高对时间银行的重视程度,出台精准的政策保障,加强时间银行的规范化管理。政府在政策制定、标准化建设和运行实施上要做好引导、监管。一方面,自上而下引导并鼓励社会不同志愿团体和个人资源参与到服务中来,抓好时间银行大数据标准和监管要求。鼓励以社区、社会组织或者养老机构为单位搭建系统、完善的服务志愿网络,管理好派单接单对接平台,确保志愿落地成功,打造服务整体闭环。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协调机制,联动中央文明办、财政部门、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做好基础保障措施,协调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养老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对不同合作主体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支持,还应该实时配合,打好管理合作“组合拳”,促进互助养老模式的持续性发展[13]。

2.3.2 建立流转机制,完善系统建设 鉴于N市是率先以市级层面建立时间银行的城市,其通存通兑机制受到地理位置限制,在日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下流转兑换时间,需要成体系的完善机制。一方面,确保大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全国流通,建立统一管理、运行的后台,保证服务时间支取的可持续性,储蓄可以跨时间、跨区域通存通兑[14]。社区与区域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平台信息共享,在平台上整合分配不同的养老资源,在全国逐渐建立统一的流转机制[15],保证时间可以流动兑换,让志愿者年老之后兑换有径可寻。另一方面,健全时间银行全国性通存通兑机制是时间银行全国广泛实践的必要条件,就如商业银行,一旦存入金钱,不管到哪里只要有银行就可以取出享用,不受地域限制。如今N市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互联互通,但一旦志愿者市外流动,想要实现服务的异地支取,就要保证代际之间时间能够正常扭转,自由流通。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逐一实现统筹,将平台在国家级层面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不同省区的时间统一管理。

3 小结与讨论

老年人积极的社会参与不仅可以激发其社会活力,降低养老成本,还契合当前中国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方向。一方面,从老年人自身来讲,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变迁,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社会群体,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从社会宏观角度来讲,养老服务多元主体应努力减少老年人融入社会的障碍机制,促进不同年龄的群体和谐相处,最终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在中国,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模式与当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之间呈不均衡发展,供需矛盾突出。结合国内外养老服务发展历程来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该模式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了便捷灵活的服务,在解决养老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政府、社区、志愿者和其他主体出发了解时间银行止步不前的影响因素,从积极老龄化根源出发探索促进这种养老新模式的解决路径,不仅能稳固时间银行在代際养老中的重要地位,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创造和谐美好的邻里氛围。

参考文献:

[1] 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人超过158万,这场养老研讨会聚焦“医养结合”[EB/OL].现代快报.2020-11-30.http://www.xdkb.net/p1/nj/20201130/138024.html.

[2] 高 颖,关晓清,王希超,等.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2004-2008.

[3] 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1):68-74.

[4] 安雅梦,邸腾森,王妍妍,等.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21,36(11):94-98.

[5] 鹿美华,王 蕾.发挥社区民间组织优势  创建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J].中国民政,2007(10):46.

[6] 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905-2907.

[7] 陈 欣,黄 露.互助式家庭养老——城镇养老的有效模式[J].社会福利,2010(6):34-35.

[8] 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7(10):123-125.

[9] 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16-120.

[10] 黄海娜.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化发展路径探索[J].新金融,2019(7):58-63.

[11] 陈 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6):111-120.

[12] 祁 峰,高 策.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难点及着力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3):19-25.

[13] 甘满堂,娄晓晓,刘早秀.互助养老理念的实践模式与推进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78-85.

[14] 夏辛萍.中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2):5723-5725.

[15] 黄少宽.我国“时间储蓄”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J].社会保障研究,2014(6):104-111.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瑞士的“时间银行”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