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忠 张靖怡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一种思想。一方面,西柏坡精神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西柏坡精神不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西柏坡精神是指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辉体现,西柏坡精神在当代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精神,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是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的价值取向。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处于胜利的前夜,要取得革命成功,必须赢得人民的支持。在当时,中国80%以上的人口依然是农民,所以要获得农民对革命的支持,首先要保证农民的利益,而土地问题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194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的农民踊跃参军支前。
西柏坡时期的土地改革,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得到土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西柏坡精神的基石,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为民本色。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优良品质,它贯穿于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与国民党较量的全过程。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适时指挥部署了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大决战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的对决。三大战役中,为了从根本上取得胜利,中共中央运筹帷幄,精心部署,共歼敌154万。为了向全国进军,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解决残余国军的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在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之际,国民党企图通过“和谈”暂缓解放军的进攻,让他们有重整军队的机会。另外,苏共和斯大林也力劝共产党“划江而治”,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次重大抉择。面对如此形势,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表达了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号召解放军必须坚决地、彻底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谦虚谨慎、艱苦奋斗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全面执政的问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如何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是对全党的警告,要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开拓进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居安思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越是在成功之时,越要保持头脑清醒,越要有居安思危的警觉。历史周期律既是历史问题,也是时代课题。在中国革命胜利推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一问题也逐步成为中共中央关注的重要方面。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崭新国家,这对于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1948年,九月会议上规定了党的工作任务,军队的任务要转变,要努力发展国家经济。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地位
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柏坡精神和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既是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也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其同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西柏坡精神是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柏坡精神树立了科学创新的典范。西柏坡时期,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务被提上日程,如何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对共产党而言是全新的时代课题。为此,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九月会议,如实分析了我国国情;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中国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执掌政权后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创新了国家治理的体制、制度。探索创新是转折时代历史任务赋予西柏坡精神的独特标识。
西柏坡精神开创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新阶段。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就最大、人心最齐、初心使命最坚定的时期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广泛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满足人民切实的利益。西柏坡时期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在于其在彻底否定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国营经济,实行耕者有其田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采取公私兼顾的原则维护工农利益、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团结一切力量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两个务必”,让人们在面对胜利时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继续保持优良作风。“两个务必”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希望,并把艰苦奋斗提升到一个执政理念的新高度,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和强大武器。
西柏坡精神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
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又探索了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西柏坡时期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分析
党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当时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中共中央依据对中国历史、现状的分析,明确了中国要从新民主主义建设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路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但是,基于我国工农业落后,不具备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基础,我国的建设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即在社會主义之前必须先进行新民主主义。这一理论既总结了中国的革命道路,又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西柏坡时期奠定了中国新的政治秩序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也诞生于西柏坡时期,这一理论是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共产党执政后,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来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1948年初,党中央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机关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机构为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在西柏坡时期确立起来的,应当说,西柏坡时期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政治框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前提。
3.西柏坡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推翻了反革命力量,成功开辟了一条革命胜利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在实践中杀出一条血路,不能过于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不仅如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发扬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还要从西柏坡时期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做法中汲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借鉴西柏坡时期提出的五种经济成分公私兼顾的做法,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
西柏坡精神不仅面向历史,还面向现在和未来。西柏坡精神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时空,而是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西柏坡精神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保障
当前时代已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但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更应该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就需要借鉴西柏坡精神。
首先,用西柏坡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目前的党风建设总体向好,但是也存在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薄、贪污腐化的现象。因此,要认真抓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西柏坡精神就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精神源头之一。
其次,用西柏坡精神把稳思想之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求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筑牢思想之基。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就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今天,我们要想立根固本,把稳思想之舵,就要学习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以此来武装自己,加强信仰教育,强化信仰力量,掌稳思想之舵,才会在思想上拥有强大的“免疫力”。
最后,用西柏坡精神锻造党员优良作风。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两个务必”永不过时,共产党人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刻领会“两个务必”思想提供了方向。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继承和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出台了八项规定,以上率下。十八大以来,党不断强化作风建设,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确保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西柏坡精神助力实现中国梦
1.西柏坡精神包含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中国精神
西柏坡精神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营养,在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孕育升华而成。西柏坡精神是民族精神在中国革命时期特定阶段的独特表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品质。改革创新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目标共识。西柏坡精神既是一种斗争精神、胜利精神,也是一种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因此,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在新时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西柏坡精神包含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导向,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指南。只有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才更有凝聚力,才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端于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立足于社会实践,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西柏坡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弘扬西柏坡精神,能够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结合一方面赋予了西柏坡精神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也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义。
西柏坡精神为时代新人的塑造提供营养剂
西柏坡精神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路标,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给实行群众路线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一些地方部门的党员干部群众意识淡薄,漠视群众。只有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当下群众工作的特征和内在规律,才能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不竭动力,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西柏坡精神上承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一系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柏坡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和内涵,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传承并发扬这一精神,才能更好地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2023年度石家庄市西柏坡精神研究课题“西柏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SJZXBPKT-202309)。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