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12月1日,话剧九人携民国知识分子系列收官之作《庭前》再度来沪,长达三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观众席内不时爆发着欢笑和掌声、啜泣与唏嘘。可见,这出书写中国第一代执业律师为追求正义而不息奋斗的故事,以饱满的情节、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考究的戏剧语言和精良的制作收获了观众的心。
《庭前》以郎世飖,这位在《双枰记》中已为人所知的郎律为主人公,讲述他与妻子尤胜男这对律政夫妻在风雨飘摇的20世纪初,相知于法庭,后又相忘于江湖的故事。原型来自时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与其妻吴弱男的一段往事。作为话剧九人“民国宇宙”的收官,《庭前》在郎、尤二人的主线故事之下包蕴了前作《双枰记》和《四张机》等剧中的诸多人物线和结局。时间跨度逾三十年。较之以往同系列的作品而言,在演出形式和剧本立意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文学与剧场之间
相较于《四张机》和《双枰记》中的一夜争执,《庭前》的叙事时间超过三十年,演出时长超三小时,七名演员扮演逾三十位角色,较之前作中常见的三五角色而言,是一次较大的突破。在场景设置上,也不再如《双枰记》般在极简的牢狱和集市中来回转换,而是以纯粹的写实性复刻着庭审现场、郎宅以及事务等多个地点。与之相对,服化道具也在数量和精美程度上,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戏剧语言和细节设置上则延续了系列作品中为人称赞的思辨与精巧。
《庭前》开场便是青年郎世飖立于庭前,为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发表着犹如演讲般的辩词。诸如“法律的条款是为了捍卫今日的文明,言论的自由是为了捍卫未来的文明”等大段台词,不仅展现出这位年轻律师的意气风发,也让观众在全剧之初就得以一窥民国知识分子思想中闪耀的火花。还不适应现代化的庭审方式的法官,不断地向台下坐着的“师爷”问询惊堂木的情节,以及车夫阿毛动辄下跪喊“大人”的情节,令观众发笑,配合着舞台上由五色旗到米字旗的背景,展现出时局动荡下的每个人都被卷于时代洪流之中,身不由己地向前奔流而去时的彷徨心酸。
而庭前,除开法庭之前,还指庭院之前。在宋筠访郎宅那场戏中,郁郁葱葱的梨花树和青砖灰瓦的宅邸前门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贴在郎宅前门的一副对联“适邀岁雪煎梨子,犹梦春风落桂仁”,看似是在书写当时郎尤二人闲淡生活,却以“梨子”和“落桂仁”暗示随后孩子走失和段祺瑞倒台的急转剧情走向。三人就坐在梨花树下喝茶聊天,就女师大学生驱赶校长一事出发,层层递进至他们对于社会秩序、法律体系的不同看法,大量具有思辨性的台词提振作品文学性的同时,也得以让观众一睹民国精英思想的深邃,颇有雅丝米娜·雷札《杀戮之神》之味,但不同于前排观众可以细致体察演员动作表情,产生如同朋友间聊天般的亲密感,对于后排的观众而言,在这样以大段对白静坐交流的场景之下,情不自禁地走神,或许在所难免,那份以对联暗示剧情走向的用心能否被体察,也未可知。
无论是《四张机》中三位教授间的争执还是《双枰记》中好友间的争执,民国宇宙中的知识分子似乎总在吵架,而这些不同观念的交锋往往也是演出的高潮所在,《庭前》也不例外。在郎、尤二人决裂的那场戏中,就“私心”一题,互相指摘,在舞台上如同玻璃碎片般的灯光下,尤胜男那段基于对女儿的爱,而为千万女性谋求公道的台词,配合着演员王小欢的几度哽咽失声,令人潸然。虽然动情的哭泣声会影响对一部分台词的接收,倒也意外生发出了几分真实与鲜活,营造出了极强的现场感染力,一时间,观众也窸窸窣窣地哭成了一片。
话剧九人是从北大走出的校园剧团,以近年间推出的民国知识分子系列作品进入中国商业话剧市场,完成了从业余到职业的身份转变。身份的转换,意味着受众的扩大以及要求的提升。面对部分未知的观众群体,创作者似乎想要从中“讨一些好”。如剧中以扭捏的姿态收获观众笑声的舞男,令人不禁想到《四张机》中的门房,这个承担了不少讨笑任务的功能型角色。这些情节的加入,像是创作者试图通过逗笑观众来调剂大量思辨场景带来的晦涩,其实不必如此,以作品思辨性和审美性为特征的话剧九人,自有热爱并理解其创作的观众群体。这种与剧情关联不大的插科打诨不仅拖拽了叙事的节奏,还影响了剧作整体上的深刻。
主副题旨之间
《庭前》在官方宣传中称“全剧以郎世飖、尤胜男这对律师夫妇的故事为主线,见证了20世纪初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在惊心动魄中一步步筑成”。由此看来,法律体系的建立是该剧的主题。但观完全剧,并未见此。而更像是以此为背景,展示话剧九人惯有的主题,即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问题和女性问题。另外,如果不综合《双枰记》中对于郎世飖复杂形象的塑造,单论此剧,那么《庭前》创造出的鲜活女性群像,在为该剧蒙上了浓厚女性主义色彩的同时,甚至越过了郎世飖这条主线而成为了全剧最为出彩的部分。
《庭前》中的尤胜男,这位拥有良好法科教育背景的知识女性,囿于民国“女子不得担任律师”的法规,以“贤内助”的身份沉静于上半场的演出中。但从下半场开始,她因邓奕春一案而重生,成为了在乱世中为女性争取权利而不息奋斗的女律师。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庭前》别出心裁的场刊设计,不同于其他演出对于演職人员的详细介绍,该场刊特别收录尤胜男从1921年留法归来至1928年求三野被通缉之时的八篇日记,于细节处再度充盈了人物形象。从断断续续的日记中可以窥见这个人物形象的变迁。起初,她怀抱青云之志归国,即使深谙世道对于女性的不公仍旧想要“竭尽所能说话做事”。在认识了郎世飖后,以对郎世飖的满纸夸赞和“有不思上进之嫌”的自嘲,展现出的女儿家沉溺爱情后的状态。在与郎组成家庭生下女儿后,所记录的不过是女儿成长的欣喜与家中的琐事。再到后来,女儿走丢,她成了写下“世间若有神佛,求你护着她”的心碎母亲。短短两行字却被刻意刊印了数滴泪迹,令人动容的同时也可见话剧九人在制作上的用心。而在最后的两篇日记中,则记录了她联合律界女性为女子争取权利的斗争,表露出对于时局动荡下正义之人处境的担忧……可见,在经历过妻子、母亲的身份更迭之后,她又回归至了最初的自己。几次身份变换之下,是生长在尤胜男身上的坚韧。而她无论是选择嫁给郎世飖退居其后照顾家庭,还是选择离开他走一条与之完全不同的道路,尤胜男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她在思考后出自本心的自愿,她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同样自由的还有宋筠,这个出场时爬在郎宅前高高的梨花树上自言自语的年轻女性,以蓬勃的生命力显示出在开明自由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女性所特有的恣意舒展。作为全剧中最为自由的形象,她的言行举止像是一个在温室中从未历经风雨的少女,但正是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年轻女孩,却能以“究竟现在女界出来做事的人还是太少,我等总不能畏难缩头”的勇气,在少有女性出来工作的时代供职女子师范大学,为学生运动奔走。宋筠这个形象塑造得独特而充满魅力,她犹如孩童般天真烂漫却又坚定勇敢、乐观清醒,女性性格中的多面都在这一个形象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与诠释。
《庭前》对于其他女性的刻画,同样是通过展现她们身上的两极性来展现其性格中的坚韧与善良。邓奕秋这位曾在《四张机》中致信蔡元培为女性争取教育平权,以难得的孤勇和才华令北大教授赞叹的女学生,为了保全妹妹选择嫁于疯夫。为给儿子争取上学名额而大闹北大教授办公室的泼辣女子马水仙,也会出于对古娴的担心,与她同行夜路。疾声厉色的保姆余姐临别时的含泪凝视,弱不禁风的邓奕春为给姐姐洗刷冤情的勇敢坚定……《庭前》是同系列作品以最多笔力刻画女性的作品,它将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与互相救赎描绘得深刻动容。
民国宇宙,行至终章,《庭前》试图给出现系列中的每个人物一个交代。于是卢泊安、求三野、慧茹等前作中的人物不断借台上人物之口出现。程无右虽未出现场上,他的故事却时刻牵动着剧情走向和人物行动,《双枰记》中对于程无右悬而未决的判决,在《庭前》中交代出是25年的刑罚。而除了前述的邓奕秋、马水仙外,《四张机》中的以一篇文言文深得古鹤箴喜爱的考生关沥海在《庭前》中抽起了大烟……这些未曾上场但不时出现的陌生名字,虽不会影响初看者对整体剧情的理解,但互文过多,也会令人感到陌生,影响对剧情的连续性情感投入。
《庭前》似乎是太想要为这个系列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以致在三个小时演出时长中对于剧情节奏把控有一些失衡,导致部分剧情的冗杂,而在值得细述的结局处却略显仓促。另外,编剧将自己对于人生和历史深邃的见解,以满溢的表达欲投射在这部有时间限制的话剧作品中,不仅造就了全剧在细节上的饱满,也使《庭前》承载的主题有些“超载”,她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诸如家国情怀、女性主义、新闻自由、公平正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法律与人情等宏大思考,以及亲情、友情、爱情的多向情感,但囿于话剧演出形式的限制,太多的东西也只是停留在表层“浅尝辄止”,虽增加了作品的沉重感和复杂性,却也稍显“消化不良”。但瑕不掩瑜,《庭前》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
话剧九人作为新晋商业戏剧演出团体,在大众文化兴起的当今,不以眼花缭乱的舞台美术和时兴的诸多噱头吸引观众,而是潜心于有史可考的故事背景,做具有思辨意义的主题探讨,以考究的戏剧语言、精良的制作水平以及贯穿其中的人文情怀显示出极强文学性,在一众追逐流行的商业話剧中显示出高水平的审美性,成为当今商业话剧剧坛中的一面旗帜。而作为导演和编剧的朱虹璇以女性特有的视角观照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处境,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出女性的多面性,实值钦佩。由衷期待新故事。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