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看《天黑前的夏天》

2023-12-25 08:23殷芳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
关键词:多丽丝生态女性主义莱辛

殷芳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作家,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致的描写揭露并批判诸多社会问题。《天黑前的夏天》描写了一位迷茫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逃离现有生活踏上追寻自我的探索之路。本文采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天黑前的夏天》中的父权观、女性与自然、人与自然问题进行解读,反思男性、女性与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呼吁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生态女性主义;《天黑前的夏天》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5-002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5.008

一、前言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最早见于1974年法国女性学者弗朗索瓦兹·德奥博纳发表的《女性主义或者死亡》一书中。此后,国内外学者不断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并从环境与性别的双重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最终寻找所有弱势群体的这种类似性”[1],进而改变压迫女性和控制自然的现状。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继弗吉利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笔耕五十多年,其作品体裁广泛,风格独特且思想深邃。不仅如此,她的作品涉及种族冲突、性别歧视、人类危机等多元化的主题,不断批判社会现实。

《天黑前的夏天》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纽约时报》誉为不仅是多丽丝·莱辛最好的小说,也是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中年女性的精神危机”,以及主人公“凯特的自我发现之旅和重建自我的过程”[2]被淋漓盡致地刻画出来。这部小说分为五个部分:在家、在国际食品组织、在旅途、在酒店和在莫琳的公寓。小说以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凯特一个夏天的经历为主线,描述了她在追求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内心的困惑与迷茫以及最终被迫回归家庭的经历。

国外对于《天黑前的夏天》这部作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女性主义研究和精神分析等。皮克林·吉恩[3]认为,在《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抛弃传统父权观念重建形象追寻自我的过程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拉尔夫[4]运用荣格理论对书中女主人公凯特的梦境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其变化发展,并认为凯特的成长历程是艰难却无法避免的。

国内对《天黑前的夏天》这部作品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主要运用相关文学理论解读角色形象。陈秀云[5]采用空间批评理论,从社会空间、地理空间和个人空间的角度分析该作品中的女性生存困境。李婷婷[6]从凝视理论入手,解释凝视桎梏下的女性主体困境及自我意识觉醒,构建反凝视策略下独立且自由的女性主体。

由此可见,国内外对这一作品的研究颇丰,但鲜有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角度研究小说中男性、女性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与自然、父权观及人与自然进行分析,揭露女性与自然被迫边缘化的悲惨命运,呼吁读者关注女性群体和自然环境。

二、女性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自然与女性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中的母亲原型,人们将原始的生态自然比喻成人类的母亲。女性,作为自然的盟友,有能力创造生命,进行生产和生活。她们与自然间万物,如水、植物、动物等事物的密切联系是男性无法比拟的。

莱辛利用自然界中水、植物、动物等意象将女性与自然联系起来。小说开头,水被多次提及,水的描写暗示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关系。凯特,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主妇,为了照料丈夫和孩子,不惜放弃追寻自我。在凯特的梦境中,水的状态随着她的精神状态的波动而变化。由于长期受到家庭压迫,凯特的个人欲望和需求不断被忽视,导致其失去真实的自我。水以冰雪的形式出现,暗示凯特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面临着挑战。最终,她在拯救海豹后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冰雪融为水渗入泥土,滋养花草。此时的水作为生命的象征灌溉着干旱地区,凯特也从迷茫、麻木变得更加关注自我。

凯特想着年老之时如果真的搬离居住已久的房子,让她念叨的不是这栋房子,而是她精心打理了多年的花园,“一个旖旎美丽的英式花园”。植物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一个能够让人享受宁静和放松的场所。当凯特感到困惑时,家中的植物便扮演成安慰者。在凯特遇到磨难时,植物便成为保卫者,为她提供勇气和力量。凯特“穿过厚厚的积雪来到树前,拔下一根开花的嫩枝,用冰冻的手指握着它,从树旁走过,走向前方的黑暗”[7]。在帮助海豹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凯特独自面对困境,正是植物给了她坚定向前走的信念。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与动物也密切相关。女性往往被男性边缘化,动物通常被男性残忍地虐待。由于其共同的悲惨经历,女性更能理解和同情动物。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正是凯特梦中的海豹,海豹的经历正是凯特心路历程的隐喻。对海豹来说,大海是其生存的根基,离开大海的海豹就像是迷失的凯特,置身于陌生和危险的环境中。而最终克服艰险、回归大海的海豹也正是寻找自我后回归家庭的凯特的映射。

三、父权制下的自然与女性

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人们“试图寻找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这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强烈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倡导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8]。在男权文化盛行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和自然“多重身份相互交织”[9],但都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都遭受着社会偏见和不公正待遇。尽管女性和自然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价值,但他们仍然无法逃脱被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命运。

(一)父权观影响下的人类与自然

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变革,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性成就。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把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加剧了人类对自然贪得无厌的控制,带来了难以抵挡的危险。生态女性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谴责人类中心主义。长期滥用自然资源并破坏自然,自然必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和报复。

小说以伦敦为主要背景,揭露了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文中提及了能源危机,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人类对煤、钢铁和石油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莱辛认为“战争、罢工、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仿佛是上帝所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亲身体验到:侵略、战争、内战、瘟疫、饥荒、洪涝灾害,土壤、食物及空气的污染”[7]。因此,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和漠视必将得到报应。文中多次叙述了凯特的梦,梦中搁浅的海豚不仅代表着凯特,也暗示着潜在的海洋生态危机。随着沿海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特殊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文中第三章所提及的旅游“黄金周”为当地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海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人类对自然的不尊重,必将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然而,莱辛笔下也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体现在凯特拯救海豹的事件上。凯特为了拯救伤痕累累的海豹,独自面对冰雪和黑暗的威胁,坚持不懈地帮助海豹回归大海。拥有顽强生命力的海豹和周边美好的花草树木给予了凯特无限的能量,最终,她实现了自我救赎,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女性对自然的热爱和救护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也促使读者不断提升生态意识,构建美好的生态环境。

(二)父权观影响下的女性自我缺失及其身份重建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女性长久以来都是被男性歧视、压迫和征服的对象。在父权制主导的社会背景下,“理想的妇女是顺从的”[10],是依附于男人的,是被禁锢了思想的,是被迫为了家庭从而牺牲自我的。随着这种思想的不断侵入,女性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等各个领域失去了话语权,女性群体随之沦落为边缘人群,沉默和隐忍便成了她们的代名词。

女性群体话语权的缺失,造就了不平等的婚姻现状,女性最终变成了保姆的角色。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特,原本是个优秀的女性,但婚姻束缚了她的发展。倘若没有为了婚姻放弃学业,此时的她或是一位翻译或是一位讲师,必定在某领域大有所成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婚后的她,毫无怨言地担当起了迈克尔太太和孩子们母亲的角色,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奴隶。作为妻子的她,时刻小心谨慎,惴惴不安,生怕给丈夫丢脸。作为母亲的她,总是以子女为中心,为他们操办一切。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异性霸权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认为一个人如果生理上是女性,那么其在社会上也被要求展现出女性特质,并且竭尽所能得到异性的认同。婚后的她为了迎合丈夫及他人的审美,时刻修整自己的容貌和形象,始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家庭主妇该有的样子,“她浑身上下搭配精巧,这身打扮符合住在郊区豪宅里的中产阶级的身份,而且她是作为别人的妻子待在这里的。当然,还作为孩子们的母亲”[7]。凯特始终无法遵循内心的选择,只是被迫选择。

凯特不仅遭受着来自家庭的精神压迫,同时也承受着社会规范的约束。社会规约迫使女性成为婚姻的牺牲品,要求她们时刻对婚姻忠诚。婚后的凯特全心全意操持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只能依靠丈夫迈克尔来维持生活,这样的生活迫使她妥协、服从。渐渐地,夫妻之间的情感消退,丈夫不再关注她,她只好将重心转移到孩子们身上,原本和谐的夫妻关系变得疏远。面对丈夫的不忠,她不敢甚至没有权利去责怪和批判。最终,凯特意识到自己被最亲爱的人忽视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样的处境于当时的女性而言是悲惨的。

凯特是男权婚姻的受害者,她愿意接受从属于男性的角色,而随着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她选择重返社会,开始探索自我价值,追寻因家庭放弃的理想,过程却是极其艰辛的。当家人各自安排外出,家中只有她孤身一人,此时的她竟成了不被需要、可有可无的人。这样的转变使她惶恐不安,“在渴望与勉强的纠结中”,她“开始了自我探索之旅”[11]。她决定在这个普通的夏日外出工作和旅行,以此缓解孤独和焦虑。接着,莱辛讲述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凯特的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她不断穿梭在回忆、梦境和现实中,不断反思和探寻自我,企图解除自己的精神危机,摆脱生存困境。

在家中感受到不被需要、孤注无望的她,正是其反叛精神的萌芽阶段。脱离了一直以来扮演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离家的凯特迫切需要新的身份认同,在友人介绍下担任国际食品组织的翻译,这对身处困境的她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凯特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女性的身份转变,将她从私人空间推向了公共空间。环境的转变,给了凯特一次从不同角度审视自我并改变自己的机会。在食品公司做翻译期间,凯特意识到了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当她凭借着非凡的才华和熟练的翻译技能自信地完成工作时,她找回了久违的被需要的感觉。

她期待着新生活,期望着改变,却又不愿意舍弃过去。当她和杰弗里去度假,却又开始想念孩子和丈夫,这段本该是浪漫而又激情的旅行却以分手告终,刚建立起来的反叛精神便开始消退。在旅馆的她内心经历了一番纠结与波折,此时,作者莱辛设置了一场不断尝试新身份的表演秀试图拯救胡思乱想的凯特,最终成功地帮助凯特继续恢复自我、重建身份。最后,在莫琳的公寓中,经过深思熟虑和莫琳的劝说,凯特不再在意自己的形象和他人的想法,振奋勇气,接受真实的自我,坦然面对残酷的现实。此时,她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摆脱了那个顺从自卑的自我,转变成一位独立且自信的女性。虽然过程是曲折的,但结果是可喜的。

四、构建自我内部与外界的和谐关系

由于受到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压迫,凯特在婚姻中迷失了自我,一味地为了家庭牺牲自我,幸运的是,工作和旅行这段宝贵的经历成功地拯救了那个只会自我内耗的她,最终凯特与内心的自我和解了。女性不应该成为婚姻和家庭的牺牲品,应该在婚姻中保持主体意识,摆脱他者强加于身的要求。当夢中的海豹终于在凯特的帮助下奔向海洋时,凯特也意识到自己的旅程到此结束了。海豹之梦表达了凯特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帮助她继续追寻自我价值。得到了梦的启示,凯特在准备充分后也找到了回家的勇气与信心。

凯特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莱辛对两性关系的关注,只有放弃两性之间的对立,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承认两性之间的差异,才能实现两性之间的平衡,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生态女性主义呼吁消除父权社会的二元论,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打破压迫,表达女性对独立和自由的深切渴望。同时,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对待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倡导以友好的态度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而不是以敌对的态度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工业现代化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然而,当凯特遇到困难的时候,大自然为她提供了坚实的庇护。莱辛在小说中表达了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憎恨,呼吁人们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承认人与自然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认为他们是同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五、结语

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英国作家莱辛的《黑暗前的夏天》进行分析,探讨了男性意识盛行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女性、自然和男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发掘女性与自然从本质到生存状态再到命运都具有一定相似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男性群体的不公平对待。然而,面对这样的悲惨遭遇,女性与自然都不甘示弱,自然环境的恶化、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身份重建正是其反抗所在。本文旨在呼吁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消除性别对立,构建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在国内批评实践中的问题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293(02):127-139+151.

[2]刘丽芳,李正栓.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6,37(01):114-119.

[3]Pickering Jean.Understanding Doris Lessing[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199.

[4]Ralph,Berets.A Jung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Dream Sequence in Doris Lessing’s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J].MFS Modern Fiction Studies,2012,(01):117.

[5]陈秀云.基于空间视域解析《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生存困境[J].散文百家(理论),2021,(06):55-56.

[6]李婷婷.凝视理论下《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J].宿州学院学报,2021,36(01):63-66.

[7]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M].邱益鸿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8]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39-45+158.

[9]乔琦.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身份与自我的符号学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4):131-137.

[10]彭晗聪.《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的异化与自我救赎[D].武汉轻工大学,2021.

[11]史忆.中年女性的自我探索之旅——萊辛《天黑前的夏天》解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05):74-76.

猜你喜欢
多丽丝生态女性主义莱辛
高贵的“伪证”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