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
——以“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为例

2023-12-24 06:44窦祥骥何岩峰邢国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9期
关键词:油气藏研究生石油

窦祥骥,何岩峰,钱 坤,邢国强

(常州大学 a.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b.中国石油-常州大学创新联合体,江苏 常州 213164)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理应成为保障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并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及全局性作用。尤其是对位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高级阶段的研究生而言,由于其未来可能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研究生开展思政教育尤为关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傅昕等人[1]以“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课程为例,介绍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与思路,强调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直接的内在联系;杨光等人则阐述了森林防火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改革举措,强调专业知识是根,思政精神是魂;崔卫国等人[2]提出了畜牧学科的课程思政闭环理念,并挖掘了相关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任永山等人[3]在开展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OBE理念视域下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方法;邓梓龙等人[4]以“工程热物理专题”为着手点,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步骤与工作方法。上述研究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探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研究生课程思政过程的行业差异较为突出[5-7],不同领域的研究生学情及思政重点均存在显著区别[8-9]。其中,油气行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10],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则肩负了为该行业培养思想先进、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11]。因此,该专业的研究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及创新实践意识。近年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所招收的研究生中转专业跨考比例较高,缺少“石油精神”的浸染,对于油气领域特色思政元素理解不够深刻;同时,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自我意识更强[12-13],若思政教学模式不当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术“叛逆”心理,需采用顺应其自我意识的方法提升思政觉悟并培养创新思维。以上特点均导致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难点较为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思政实践为例,在介绍“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阐明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总结了课程特色与创新,列举了典型教学案例,论述了课程评价方法与实施成效,以期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思政探索提供参考。

一、“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

立足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依托石油石化及红色文化特色,贴合石油工程专业学科交叉特点,“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作为油气田开发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形成了新时代铁人精神传承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针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重点建设。

(一)明确“四面一体”思政需求

按照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将“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目标设置为知识、能力、素养三大部分,其中有机融入了思想、情感、价值、行动四个层面“四面一体”的思政需求(见图1)。

图1 课程目标体系与“四面一体”思政需求

(二)提炼“321”思政要素

从“高等油气藏工程”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以“铁人精神、工匠精神与人文精神3种精神,责任意识与安环意识2项意识,共筑1个中国梦”为代表的“321”思政元素,并以此指导教学过程(见图2)。

图2 提炼得到的“321”核心思政元素

(三)构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方法

采用了探究式、案例式、翻转式、辩论式等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见图3)。

图3 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方法

(四)建立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

团队编写了支撑课程的相关教材,并获批江苏省重点教材,完善了课程教学多媒体,通过信息化手段融入思政思维,录制了与课程相关的在线教学视频。

(五)形成课程思政评价改进机制

建立了本课程的评价改进机制(见图4),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考核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多方法协同评价思政达成度;分析存在的短板及其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教学反思,持续改进教学过程,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图4 课程思政改进机制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一)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教学结合高等油气藏工程知识体系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OBE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树立“献身石油、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凝练出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三方面落脚点。

1.石油工作者奉献精神:油气藏工程行业自身的战略性决定了其对学生奉献精神的较高要求。在铁人精神的指引下,本课程在相关知识点的授课过程中,介绍了历次“油田会战”的背景与开发技术,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培养的价值引领。

2.油气藏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精神:随着油气藏开发技术的不断革新,其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远程化、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采油工程时要具备创新创业素养。因此,本课程重点介绍油气藏工程领域技术发展的前沿,强化油气藏工程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的交叉分析,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本校本专业的特色责任意识:针对高等油气藏工程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指导地位,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强调责任意识,将“责任”二字作为采油工程学习的首要思政内容,使学生树立“献身石油、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触动学生专业知识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上的深层次筑就,提升专业课程培育质量。

同时,在知识传授显性教育的基础上,以课堂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挑战杯”、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学生竞赛,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的隐性教育,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二)充分发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数据,让学生领会石油作为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不利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油气藏工程的积极性和使命感。另外,“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包括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开发方式优选、井网部署、储层改造、注采优化、方案设计,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健康、安全、环境(HSE)问题。例如,在储层改造部分的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压裂对于环境的影响这一关键知识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考虑环境因素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上述举措,充分发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课程思政的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思政特色

“高等油气藏工程”的课程思政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毕业要求为标准,以油气藏工程研究人员的职责规范为出发点组织教学内容,以工程案例引出每一次课的思政元素,设置科学的学习情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二是开发了丰富多样的配套教学资源,将思政要点直观呈现给学习者,促进正向的学习迁移。

(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点

“高等油气藏工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根据油气藏工程研究岗位责任制组织学习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高等油气藏工程”思政案例库,每节课起始均对油气藏工程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引入授课内容,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依托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常州大学),开发了虚拟仿真思政教学实验资源和富媒体思政教材资源。引入科研成果,将思政元素变得直观、形象,更具可操作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可以巩固、拓展知识和技能。

四、典型教学案例

在“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的油气藏开发流程概述部分,讲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借助富媒体教学资源,通过案例引入和剖析,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传递石油行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钻头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具体而言,油藏开发流程共计包括油气藏勘探与表征、井网部署及钻井、油藏开发模式优选、油井开采及管理四个主要步骤,各步骤又分别对应李四光、王进喜、王启民、未来石油工作者四位(类)典型人物(群体),同时也贴合于大庆油田等油气田的开发进程。因此,可通过油藏开发流程的讲解,分别融入和传递四位(类)人物所代表的“攻坚克难”的探索精神、“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及“胸怀全局”的奉献精神(见图5)。

图5 开发步骤、代表人物与提炼精神对应关系

例如,在注水开发介绍过程中,从大庆油田注水效果差的难题入手,结合当时的经济及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并利用课堂讨论及分组辩论的手段,初步探索解决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该问题解决的迫切性及艰巨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图片、视频、数据等资源,重点介绍外国专家组的观点和对于“大庆模式”的质疑,由此引出“新时代铁人”王启民所采用的新型“调剖注水”开发模式,帮助学生领会并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见图6)。

图6 油藏开发流程教学过程设计

五、课程评价与成效

(一)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

1.建立了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的思政过程评价制度。本课程建立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的思政考评制度,并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例如,除了利用最终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还针对学生日常表现、多媒体汇报、实验操作情况等过程性考核进行评分。

2.借助考核内容及方式的多样性,提升学生思政素养考核有效性。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思政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思政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思政学习的挑战性。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领会和践行了石油行业的“奉献精神”,形成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依托本课程内容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结语

为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及课程思政教学所面临的难点,应结合培养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思政需求,提炼核心思政要素,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讲授与反馈相促进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方法,建立以富媒体为特色、以案例为重点的教学资源库,形成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的思政过程评价改进机制,从而提升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课程团队将继续通过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单位的校企合作,从工程现场收集选取合适的代表性案例形成案例库,补充完善思政案例库中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自我学习与信息搜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课堂授课和学生需求,不断丰富教学软件内容,重点开发基于学习大数据的思政教学管理平台,引导学生创新思政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将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学习模式,改革学习效果反馈机制,形成覆盖学生的突出思政素养的多元化考核方法,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政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真正达到“学考结合、以考促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油气藏研究生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低压油气藏地下储气库井射孔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