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孟二从(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余亚琳(通讯作者)(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商学院,硕士)
张向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
土木工程是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研究、设计、修建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等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更加偏重于研究与实践,因而在其课堂教学当中,往往更注重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因此,相较于文科类专业学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相对较为薄弱。这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拥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对土木工程专业深入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展开研究,阐明该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探寻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错综复杂,部分西方国家将中国的发展视为挑战与威胁,不断加大对国内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影响。作为在校大学生,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无法准确判别各种错误思想,甚至出现对其全盘吸收、引以为乐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高校的育人效果。如何应对育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落实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历史使命,是当前高校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意识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以及创新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会议和座谈会中提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是现阶段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战线,仅仅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与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及意识形态工作需要。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等文件,在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教学热潮。
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实践强、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社会性。该学科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技术过硬、思想合格的优秀土木专业人才,高校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融合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思政、在思政中教学,通过课程思政进行思想品德培育,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大限度发挥土木工程专业各类课程的育人能力。由此可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深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非常有必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点,一旦淡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就会失去方向。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职能部门课程思政作用不突出。高校不同部门与不同机构只是分工不同,但在思政育人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各部门与各机构的作用不应偏废。(2)从二级学院层面来看,尚缺乏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的整体思路,很少会主动谋划,统筹布局,健全机制,以此推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3)从教学课程组层面来看,部分课程组间协作不够,缺少合作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和功能的过程,没有发挥好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育人的作用。
在开展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深入剖析课程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其进行科学挖掘与整理,并自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此达到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由于课程特点、学时限制及认识欠缺等原因,使得当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倾向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运用,忽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引导,导致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高,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此外,近年来很多高校将课程思政当作一种潮流,盲目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甚至生搬硬套,脱离课程本身的教学需要,使得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同时也没有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引起教师及学生的抵触,起到反作用,得不偿失。
现代高校当中,专业课程教师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教学,大部分教师还需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申报与论文撰写工作,为了学科发展,可能还需承担相应的学科平台建设工作。以上工作很大程度上挤占教师的时间,使得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设计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而在高校当中,思政教育又常被认为是党委书记、辅导员等管理人员或思政教师应承担的工作,专业课程教师往往忽视了其在思政育人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担当。此外,部分专业课程教师所具备的人文素养不够,思政知识储备不足,还有一些专业课程教师缺乏人格魅力,不易起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应有的建设成效。
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运行机制、思政融合及师资建设三个层面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展开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转,可从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及课程组四个层面来构建。
1.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不同机构、不同部门虽然在校内分工有所不同,但其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政教育目标上的任务是一致的。因此,高校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发力,突出不同部门间的课程思政联动育人。为此,需要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教学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协同联合,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各单位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观测指标,在提升高校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同时,确保不同部门思政育人的职能不偏废。
2.二级学院层面
专业所在二级学院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所在高校的育人工作质量高低。因此,二级学院需要精准施策,突出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内涵与本质。总的来看,二级学院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与推进单位,因此,其需要对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的师资培训、经费使用与政策导向进行精准把控,深入挖掘思政教学资源、统筹思政教学安排、制订思政教学计划,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纳入学院教学发展规划当中。
3.教研室层面
系或专业教研室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单位,其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好坏。因此,需要从教研室层面加强管理,同时需要结合不同专业所具有的特点,制定符合专业特点且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教研室在进行教学研讨、设计教学任务与安排、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等活动时,需要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计划纳入其中,并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法。每学期开学前,在检查本专业教师授课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时,应关注授课教师课程思政相关教学安排与计划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切实可行。在学期教学过程当中,应组织听课评课、督查教师授课情况与教学质量,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的点评与检查。在期末考核过程当中,检查考核内容是否融入思政元素,是否有价值素养层面的考核。学期结束后,应组织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设计,以达到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目的。
4.课程组层面
课程组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育人理念,摒弃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不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只传授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教学理念,树立专业课程教师既有讲授专业知识的职责,也有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义务。此外,作为课程思政的具体践行者,同一课程教学组之间的教师不能各自为营,应加强交流与沟通,激发教师主体作用,合作挖掘相关课程背后所蕴含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共享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与成果,不断提升课程组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与教学能力。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可从思政元素科学挖掘、分类梳理与隐性融入三个层面来实施。
1.思政元素科学挖掘
应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与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挖掘思政元素。首先,专业内的杰出人物及其精神品质可作为思政元素。一些土木工程领域的杰出人物及事迹,如茅以升、詹天佑等人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等可作为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其次,经典名言和故事也可作为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如在土木专业“基础工程”的授课之中,可通过引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等经典名言,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知晓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不懈追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修养。最后,具有教育意义的时政热点也可作为思政元素来进行挖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热衷于网络事物,经常在网上查阅各种热点新闻,因此科学合理地挖掘社会热点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思政元素分类梳理
当前,不同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要将这些元素科学合理地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对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与梳理,不可生搬硬套、张冠李戴。首先,高校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思政元素进行规划与梳理,使其与专业课程知识能够从分离到贴近直至有效融合。其次,高校在思政元素数据库建设方面有待加强,需要对可能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与整理,以满足不同课程教师的思政教学需求。最后,高校要规范课程教材与教辅选用流程,对于课程思政系列教材的整理与编写要加大支持力度,以此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3.思政元素隐性融入
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顺利展开的一大关键在于思政元素要隐性融入专业课程之中。首先,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要把握适度原则。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适度,不可本末倒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按需添加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地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次,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要把握个性化原则。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需要留意不同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做到与时俱进,摒弃不合时宜与方向错误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层面,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后,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要把握人性化原则。学生作为接受知识传授的个体,是有感情和意识的。因此,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在进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设计时,要能引发学生的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实施路径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1.打造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要将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切入点,应以过硬的政治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将培养技能扎实、政治合格的优秀工程师作为教师团队的育人目标。为了促进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除了要考虑专业特点与课程教师的实际情况外,还可邀请思政课程教师加入队伍,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互帮互助,以此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将思政教学能力培养贯穿于师资建设全过程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教学能力,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中强调思政教学能力培养,定期组织课程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加入思政教学能力提升项目。鼓励教师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给予支持,引导专业课程教师热爱课程教学、热爱课程思政、潜心教学育人,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思想修为的指导者,成为德高、学高、艺高的专业课程教师。
3.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高校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制度及政策层面支持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与专业层面则要积极响应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文件,对于课程思政类教学研究项目要给予政策与经费支持,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努力建成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此外,对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将思政教学评价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强化示范课程建设,培养一批思政教学名师,并定期开展分享交流会,形成人人都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思政”格局。
土木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技术过硬、思想合格的优秀土木人才,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非常有必要。然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不高”“专业课程教师思政引领不充分”等问题。为此,应从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课程组层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从思政元素科学挖掘、分类梳理与隐性融入层面,促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从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全方位打造、贯穿思政能力培养及制定保障机制与激励措施入手,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