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前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检测结果对疾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以及健康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血细胞分析参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种族、人群、年龄、地域、生活习惯和营养状况等[1]。这些检测结果在临床能否被合理应用,与参考区间的适宜性密切相关。适宜的参考区间能合理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减少疾病的漏诊、误诊。因此,有必要建立各群体适宜的参考区间。
参照卫生行业标准WS/T779-2021中的参考个体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排除等综合评估。选择2022年1月-2022年5月办理入托体检的表观健康儿童203 例,按年龄分为A组和B组,A组(2~<4 岁)102 例,B组(4~<6 岁)101 例。A组男52 例,女50 例;B组男50 例,女5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迈瑞BC-6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的校准品、试剂与质控品均由迈瑞公司提供。按照WS/T406要求[3],仪器定期校准和保养,性能评价符合相关要求,标本检测前室内质控均在控。每年定期参加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成绩良好。
使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混匀后2 h内完成检测,并收集数据。
经检验本系列参数无离群值,经K-S正态性检验,除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四个参数外,其余白细胞相关性参数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90%白细胞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分布在WS/T 779-2021发布的儿童血细胞(静脉血样本)分析参考区间内,表示该系列参数参考区间验证通过,提示该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地区[4]。结果见表1。
表1 白细胞相关参数的浓度水平及参考区间的验证
经检验,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无离群值,经K一S正态性检验,红细胞相关参数及血小板的检测结果(P>0.05)均符合正态分布。将红细胞相关参数与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同WS/T779-2021行标提供的儿童血细胞(静脉血)样本分析参考区间相比较,>90%的检测结果分布在提供的参考区间范围内,表示红细胞相关参数与血小板参考区间验证通过,提示该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地区(见表2)。
表2 红细胞相关参数及血小板的浓度水平及参考区间的验证
日前血常规检测分析是各级医疗机构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检验项目,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循证依据,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任何缺乏参考区间的检验结果或与之人群不适宜的参考区间结果都是无意义的。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制订适宜的参考区间非常重要。本次实验选定了儿童成长阶段中的一部分特定意义的年龄段(入托儿童,2~<6 岁)来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其各指标浓度的分布范围与WS/T 779-2021发布的儿童血细胞(静脉血)分析参考区间的差异性,验证其参考区间是否适用于本地区。本研究发现A组和B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及其系列参数浓度水平检测结果在验证时均≥90%,均落在该参考区间范围内,表示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Eos%、Baso%、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Eos#、Bas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参数参考区间验证通过,提示上述参数WS/T 779-2021发布的儿童血细胞(静脉血)分析参考区间适用于四川都江堰地区2~<6 岁儿童。本研究仅选取了行标WS/T779-2021中的一个年龄段来分析,该行标还提供了其他年龄段的参考范围,都值得进一步去研究分析,当所有年龄段的参考范围都被验证通过时,就可以直接引用行标WS/T 779-2021发布的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在验证该参考区间时,还应该注意标本类型(静脉血/末梢血),本研究仅选取静脉血样本来进行验证分析。该行标提供的末梢血样本的分析参考区间是否能被验证通过,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此外,在血细胞分析中除了上述一些指标提供了参考区间,还有一些指标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均未提供参考区间,接下来是按WS/T402[5]要求建立本地区的参考区间,还是直接引用其他适宜的参考区间,都是下一步临床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一个适宜的参考区间可以为医生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更好地为疾病的诊疗、预后和判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建立与之相适宜的参考区间,以便更有效合理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