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阮拥新
“农村大有可为”,张为明正在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走向农村、投身农业,助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
眼下正值冬季,甲鱼进入冬眠,来到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的水之灵自然龟鳖养殖家庭农场,塘边并未见甲鱼活动。
“天气一冷,甲鱼就会停止活动。”农场负责人张为明解释说,因为坚持自然生态养殖,甲鱼一年中有将近半年时间都在冬眠,他家农场的甲鱼至少需要经过5次这样的冬眠,长到两斤半左右才会出售,卖140元/斤;而温室速成的甲鱼市场销售价在20元/斤。价格差距这么大,张为明的生态甲鱼依然供不应求。
要想产品卖得好,还得用品质说话。在张为明的养殖场里,放眼望去,一个温棚都没有,全是露天塘,生长环境模拟野生环境。“池塘中我们还种植大量水生植物,一边净化水质,一边为甲鱼提供捕食、栖息的场所,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生态养殖闭环。”
说起甲鱼养殖和销售,张为明侃侃而谈。但最开始,他的创业路却并不平坦,名校毕业却坚持返乡创业,第一次创业失败欠下40多万元外债的他又是如何通过养殖甲鱼实现财富逆袭的……
张为明是一个典型的“80后”,也是土生土长的南陵县弋江镇新陶村人。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机械构造方面的才能便超过常人,喜欢捣鼓家里的电器,精通各类电器、农机维修,被村民们称为“小天才”。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大二的时候,他收到了上海通用别克抛来的橄榄枝,成为该公司的定向委培生。2003年毕业后,他直接进入公司工作,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很快获得了助理工程师职称,月薪超过7000元,是同龄人的好几倍。光这份稳定的工作已经让许多人羡慕。
然而,仅过了一年多,张为明却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惊讶的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那是2005年的一天,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有农民养殖青虾致富的报道。想到自己家有57亩鱼塘,而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人照顾,于是我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回忆当年,张为明仍为自己年少时的热血而兴奋不已。
当张为明决定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农村时,父母很生气,无法理解他的选择。然而,张为明坚决不放弃,不断与父母进行思想交流,最终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张为明,读书时放学后总会去鱼塘帮父母干活,接受了不少养殖技能方面的熏陶。辞工回乡后,他立刻开始学习青虾养殖知识,筹借到了60万元的启动资金,养殖大业正式开始。青虾在池塘里一次次蜕壳、一次次长大,即将可以销售。张为明算了一笔账,预计能赚100万元。然而不幸在此刻降临,村里一次电力事故,导致增氧机无法开动,青虾因缺氧一夜之间全部死光。当时张为明无力地瘫坐在塘埂上,想着一夜之间不仅亏掉了家里20万元积蓄,还欠下了40多万元的外债,内心一片迷茫。
张为明
张为明说,那段日子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他从别人口中的“小天才”沦落为“败家子”,债主天天上门逼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和父亲只能靠打零工挣钱,用来偿还债务,母亲则在家做手工棉鞋卖,挣点钱来补贴家用。每当看到母亲手指上的针眼和被线割破的伤痕,他心如刀绞,张为明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父母重新过上好日子。
一天,母亲在镇上卖完棉鞋,还带回了几张纸条,上面是许多人没买到棉鞋而留下预订的鞋码信息。张为明发现这或许是一个商机,于是他开始跑全国的批发市场,最终成功拿到一份5000双手工棉鞋的订单,随后发动全村的阿姨和奶奶们一起加入生产。凭着这份毅力,3年后,张为明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70多名工人的小型鞋厂。“虽然每双鞋只能赚1.5元的利润,但一年能卖出30多万双,这样才得以还清债务。”张为明说道。
“从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卖鞋只是张为明“曲线救国”的策略,经营鞋厂的3年时间里,57亩鱼塘他也从未放弃管理。2008年的一天,有几个钓鱼爱好者来张为明家的鱼塘钓鱼,意外钓上来一只6斤多重的甲鱼,怕张为明不同意卖给他们,急忙从包里拿出1000元现金塞给他。正是这一只甲鱼、1000块钱,再一次点燃了张为明的创业梦想。
通过查资料,张为明了解到甲鱼不但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难得的滋补珍品,市场价值很高。而像他家这样在户外池塘养殖、不投放人工饲料的甲鱼被称为纯生态甲鱼,需要4年多才能达到销售规格,因为品质好,在市场上不仅价格高,更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说法。
2008年6月,张为明借款20万元,从青弋江河畔买回野生甲鱼幼苗回来培养,开始了漫长的甲鱼养殖之路。
在他的精心照顾下,2013年第一批甲鱼达到上市要求了,但销售却成了老大难。“本地小市场不买账,普通买家根本分不清温室甲鱼和野生甲鱼……”张为明解释说。
原来,普通的商品化甲鱼养殖,往往都在温室内,从幼苗孵化到甲鱼长成商品鳖,用不了一年时间,市场零售价在20元/斤左右。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的是,张为明从不给甲鱼投喂饲料,而是在户外池塘里种植大量的水草,培育丰富的小鱼、小虾、螺狮等天然饵料,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甲鱼自然捕食、自然生长。这种养殖大大增加了甲鱼的活动量,提升了甲鱼的品质,售价至少140元/斤以上。
无论是价格、成本还是时间,张为明养的野生甲鱼都无法与温室甲鱼竞争。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养殖甲鱼的初衷,不就是因为那位钓客目睹了鱼塘环境,才对甲鱼品质深信不疑吗?于是张为明急忙在网上发布“甲鱼垂钓”的相关信息,没想到这一招果然勾起了很多钓客的“好奇心”。
甲鱼难钓,但因为张为明养的甲鱼日常要靠自己努力捕捉小鱼虾为食,钓客们用现成的饵料,让甲鱼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吃到食物,自然更容易上钩。游客们钓到甲鱼后欣喜若狂,纷纷拍照发朋友圈,后来,来钓甲鱼的客人越来越多。
2013年,张为明成立了“水之灵自然龟鳖养殖家庭农场”,甲鱼垂钓也逐渐规范管理,一年的收益能达到400多万元。2014年,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组在他的农场蹲点9天,通过实地采访和拍摄,制作专题片《咬碎牙齿去创业》,节目播出后慕名而来的钓客越来越多。“2015年国庆节最忙的时候,一天时间能卖出200多只甲鱼,收入7万多元。”张为明回忆道,这一次创业成功了,也让父母安心了。
“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倒!”张为明的父亲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用这句话来激励他,这句话也让张为明终身受用。2015年“水之灵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和一些大型酒店、商超签订了长期的订购合同,张为明养的甲鱼开始供不应求。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水之灵农场通过示范引领、技术传授,公司提供优质种苗及回收销售等服务,带动养殖大户24户,总养殖规模达2700余亩,连续7年每亩年均效益达万元,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成功帮助了近200人增收致富。
水之灵农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虽然户外池塘生态养殖的甲鱼长得慢、产量低,但这么多年张为明依旧坚持品质至上。目前,水之灵生态甲鱼已通过有机认证,在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水之灵农场起草发布了“中华鳖池塘轮捕轮放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芜湖市地方标准,还申报了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如今水之灵甲鱼的高端品质在业界有口皆碑,2022年,甚至还上了国宴。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在和甲鱼打交道的十几年里,张为明发现一个制约甲鱼销量的关键问题——很多人爱吃甲鱼但却不会处理、烹饪。因此,张为明又有了搞甲鱼预制菜的打算。通过学习他了解到,预制菜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产业,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于是张为明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生态甲鱼预制菜”科技小院,在预制菜专家老师的指导下,研制出甲鱼预制菜的生产工艺,并起名“水之灵·帝王养生汤”。张为明优化改良甲鱼汤的做法,研制甲鱼汤的锁鲜技术,实现了甲鱼汤冷冻保存6个月,经过加热后,味道依然保持鲜美。
说干就干,今年夏天,张为明成立水之灵生物科技(芜湖)有限公司,投入1.1亿元,在南陵县弋江镇工业园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甲鱼预制菜工厂,建有3条全自动生产线,年产值可达3亿元。这就将甲鱼从有限的初级农产品市场扩展到了更高端、更广阔的市场领域。
创业的这些年,张为明一直着力打造生态甲鱼养殖示范基地,采用产、学、研+农旅+农娱的形式实现从一产到三产的融合发展,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更多农户从事生态甲鱼养殖项目,帮助更多人成功致富。
“农村大有可为”,张为明正在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走向农村、投身农业,助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