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青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023-12-22 23:22李娅佳
中国共青团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团委团组织共青团

文 | 李娅佳

云南大学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提出实践育人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并就加强学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指出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已成为共青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为党育人政治使命的重要途径,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但仍存在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有效覆盖不足、系统机制不成熟等短板。新时代,共青团应进一步聚焦社会实践的政治引领功能,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2022 年,课题组在S 省选取6 所本科高校(包含双一流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随机抽取705 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抽样学生中,大三大四学生占比不低于70%,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抽样学生占比不低于50%。同时,课题组访谈了S 省22 家企事业单位、医院、街道、社区等实践地负责人。

S 省高校共青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社会实践活动以高校团组织、学工部门和教学部门为主要组织部门。调研显示,高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学院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与社会实践地的负责人访谈中发现,因学科专业实习联系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居多,这类与学科专业联系紧密的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专业优势,为学生搭建行知课堂,为助力当地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更能实现双向受益。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意愿较强,但参与面不广、参与时长较短。调研显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很高,有24.11%的抽样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有63.26%的选择愿意参加。但学生实际参与情况较不乐观。60.57%的抽样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高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4.96%的表示不清楚。47.94%的抽样学生表示自己与周边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情况一般,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11.63%的抽样学生表示参与率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课题组与实践地相关负责人访谈中发现,共青团组织大学生到地方开展社会实践的参与人数不多,约八成的负责人表示每年接收不足100 名大学生前来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学生参与实践时间也较短,抽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累计时长3 天以内的占比45.39%。

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多样,学生更愿意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抽样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最多的是志愿服务(75.32%),另外社会调查(59.86%)、爱国教育(51.63%)、参观交流(47.23%)也是学生普遍参与的类型。在调研学生愿意在什么时间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65.82%的抽样学生选择在校期间,30.5%的抽样学生选择寒暑假,3.69%的抽样学生选择除寒暑假以外的其他节假日期间。

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有帮助,但离共青团期盼的思政工作成效有差距。在调研对象中,42.8%的抽样学生认为高校团委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对个人综合能力提升、增长见识等方面帮助非常大,52.62%的抽样学生认为帮助一般。具体来说,10.07%的抽样学生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厚植家国情怀,5.67%的抽样学生选择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同时,31.49%的抽样学生认为本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过场、不务实,20.99%的抽样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枯燥乏味。

高校团委在推动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调研发现,高校团委在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短板。一是社会实践岗位供给不足。40.99%的抽样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团委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不多,只有少数学生享有。二是事前培训不充分。52.77%的抽样学生表示事前没有得到学校或院系团委、团组织相关培训,缺乏经验。三是支持力度不够。30.92%的抽样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团组织支持力度不够;23.69%的抽样学生认为得不到社会关注与支持。四是组织管理有待提高。10.92%的抽样学生表示活动存在安全隐患;45.96%的抽样学生表示活动时长太短;38.58%的抽样学生表示活动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22.98%的抽样学生认为未营造浓厚的社会实践文化氛围。与实践地相关负责人访谈中发现,五成以上的负责人表示没有与高校团委建立良好的对接合作机制,九成以上的负责人认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方案不科学、不健全。

影响推动共青团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原因简析

实践设计上,政治引领体现不够充分。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这要求共青团开展社会实践工作要站在思政工作的制高点,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当前,部分高校团组织还未充分认识到共青团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独特功能,主动或被动地把社会实践放在学生培养体系的边缘位置。比如,项目设计时未将共青团社会实践的政治引领功能放在首位,工作开展计划性、目标性不够明确,活动内容繁多但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活动实施上相关能力欠缺,部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不务实,学生在体察国情、社情、民情等方面浮浅无由,在实践课堂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成效不够。

实践主体上,有效参与面仍然不足。“三下乡”是共青团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许多高校团委在校、院层面争取了一些经费支持,组织了一大批重点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在全国层面形成了一定声势,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是,目前重点团队存在“精英化”的趋势,面向优秀团员、学生骨干较多,普通学生参与无门。且由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训指导、项目供给等方面存在短板,无法实现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参与面全覆盖,很多学生找不到实践岗位、无法参与社会实践。同时,六成以上抽样学生更愿意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作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有效补充的日常化社会实践谋划不足、供给不够的现实局面亟待解决。

实践统筹上,系统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目前各级政府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力度仍然不够,地方团组织联系政府、社会为广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沟通协调平台的能力不足,高校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成效仍然不高,政府、社会与学校集中力量为共青团做好社会实践的机制仍然不畅通、不完善。此外,高校团委统筹社会实践协调工作不系统,培训不充分、不完善,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开展的专业力量不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回应学生成长需求不够,与学生专业结合不紧密,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全面等现实问题长期存在。

新时代推动共青团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举措

以落实《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相关文件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聚焦社会实践的政治引领功能和实践育人质量,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动高校制定落实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把握共青团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聚焦政治功能发挥。政治性是共青团组织的灵魂。共青团开展社会实践要区别于教学部门、就业指导部门,要彰显其政治功能,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一是在社会实践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强化对高校团委的统筹指导,鼓励高校团委成立专门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育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构建包括“三下乡”社会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日常化社会实践在内的实践课程体系;仿照“第一课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形成书面的实践教学安排,保证实施过程不走板、不走样;设计实践内容与国家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将赓续信仰、阅读学习、深入调查、服务社会等各环节统筹结合起来,强化政治引领,体现时代性和青年味。二是在力量协同上下功夫。要协同各方力量,调动地方各级团组织支持大学生到地方开展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实践选题、资源对接、岗位供给、指导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构建国家级、省级共青团实践育人平台,利用多元化实践育人平台,把共青团社会实践工作打造成共青团彰显政治引领作用的“王牌”。

坚持发挥团组织优势,拓宽学生参与渠道。共青团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要注重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一是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面、有效覆盖面。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段,着力做好常态化社会实践的统筹部署和有效落实;重点关注在校期间尚未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时长不达标、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收获不多的三类人群;继续推动将大学生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必修学分,设置不少于2 个学分,与学生毕业证、学位证挂钩,确保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社会实践。二是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建立高校团委与各级地方团组织广泛对接机制、合作共赢机制,夯实一批类型丰富、相对稳定的共青团社会实践基地链,为学生匹配合适的社会实践岗位,让广大学生在田间地头、乡村街道、企业社区等广阔天地,围绕中国正在做的大事,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

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突出实践育人品牌塑造和内涵建设。一是整合课程。构建共青团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可以围绕党团政策解读、社会实践理论、实践选题、调研方法、访谈技巧、团队建设、实施与执行、报告撰写、成果转化等主题面向学生开设社会实践课程。遴选一批团干部、专家、学者、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录制相关慕课,形成相关教材、优秀案例。二是增强支撑。鼓励高校加大共青团社会实践专项经费投入,将社会实践指导工作与教师的工作量考核、职务晋升挂钩,鼓励高校及各界专家、学者、党政干部、青年教师广泛参与。三是提升品牌。鼓励高校团委联合地方各级团组织坚持“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持续推动内容、形式、方法不断创新,围绕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重大需求,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暖人心的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四是注重结合。加强社会实践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挑战杯赛事、创新创业等其他实践育人品牌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年级、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用多种手段营造实践氛围,提升学生体验感。一是建立“互联网+社会实践”大平台。推动社会实践网络化,将学习资源、典型故事、优秀案例、岗位供给、评价体系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进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系统或“智慧团建”等平台。二是营造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短视频、抖音等学生喜爱的媒介形式和自媒体平台,打造一批宣传精品,扩大社会实践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集中时段资源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如全面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故事、我身边的实践榜样、社会实践优秀视频展播等。三是进一步强化相关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实践安全,减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团委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