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静
徐州瑞美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经济时代下,为制造企业发展带来多方面影响,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十分复杂,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应将成本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严控各环节工作成本支出,通过较低的成本支出能够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新经济时代下,制造业成本管理意义如下:第一,实现降本增效。降本增效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扩大获利空间的途径,通过应用先进、正确的成本管理方法,从多维度、多视角分析影响成本因素,继而制定解决方法和措施,从根本上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可以将成本耗损较多但收益较少的业务去除,将节省的成本放在增值度较高的业务中,为制造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拥有足够资金驱动制造企业生产和运营。第二,提升管理水平。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业务实施中的问题,找到问题根源加以解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由此,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通过高质量优化、改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活动,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目标,提升运营效率、质量。第三,增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制造企业立足之本,只有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社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减少各环节成本支出,帮助制造企业迅速发展。通过减少各业务成本支出,降低总成本支出,有利于强化制造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
制造企业在推进成本管理时,要求人员思想意识先进、专业素养水平较高。目前制造企业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滞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管理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制造企业缺少宣传和教育,不能给予人员系统性、常态化培训,未能及时向人员传输强化成本管理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不能调动其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片面认为这项工作属于财务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同时,由于缺少完善的培训,财务人员综合素养较低,尤其是信息素养、沟通能力等,不能帮助人员主动向复合型、高端财务人员转型,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难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制定符合业务的管理制度,能约束人员不良操作,保证每项工作有章可循,将各环节工作执行到位。目前,一些企业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对成本重视度不够,不能按照企业现实情况,制定一套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无法明确划分各部门、岗位的权限和职责,造成成本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产生问题不能第一时间确定责任人,导致无法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此外,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动态性,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实用性,就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和调整,去除不合理的内容,但是一些制造企业忽视这项工作,随着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管理制度不具备先进性、可操作性,使得成本管理流于表面[2]。
成本管理方法是否先进、符合实际至关重要,结合制造企业业务开展特征、规律,选用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其融入各业务环节中,确定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制定有效的降本方案,可以获取较佳的成本管理效果。但经过实际分析可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围较小,将重心放在了生产过程,忽视了事前预测控制和事后管理,不能实现全生命周期把控,选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单一、滞后,难以主动适应企业成本管理现实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将过多重心倾向于财务成本方面,忽视质量成本等要素,没有注重产品研发设计等成本支出,使得成本管理不全面、不连续,弱化成本管理的成效。
“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和应用,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机遇,将信息技术与成本管理深入融合,发挥信息技术高效、便捷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效率、质量,摆脱粗放式成本管理模式,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型。现如今,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最终获取的效果不佳,核心原因是企业管理层给予的支持和配合不到位,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消除各层级、部门间信息壁垒,各类信息传输缺少时效性,难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便捷,阻碍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同时,缺少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也不能动态、实时掌握各环节成本支出情况,无法将其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找到两者的差异,确定偏差的主要原因,及时进行纠偏和调整,导致各环节成本支出无计划、无控制,总成本不能降低,难以实现降本增效[3]。
利用成本分析法,以收集、汇总成本核算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基础展开成本分析,挖掘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确定成本管理的薄弱点,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一些制造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选用成本分析方法不合理,没有考量自身实际情况及各类成本分析法的适用条件等,使得成本分析混乱、盲目,无法确定降低成本的方法,弱化了成本管理效果。此外,成本分析人员素养较低,缺少数据挖掘能力、市场预测能力等,导致人员与岗位职责不相匹配,使得成本管理效果不佳。
要想保证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效果较佳,一方面,应强化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制造企业通过举办宣讲会、知识竞赛等,阐述关于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方法,强化管理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真正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价值,尤其是管理层要为员工做好榜样,要充分了解成本管理方法,如全面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等,协调好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以较低成本获取可观的效益,确保自上而下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另一方面,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养。为了保证财务人员高质量实施成本管理,应帮助其做好转型,摒弃传统以核算为主的理念,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掌握最新知识管理内容,向复合型、高端人才转型,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在强化自身能力的同时深入业务前端,了解和掌握业务工作流程和重点,真正为成本管理提供人才保障,高质量实施成本管理。
制度是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成本管理而言十分关键,建立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可以约束人员操作行为,使得每项工作顺利开展。为达成这一目标,制造企业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参考标杆行业的经验,制定一套符合业务实际的成本管理制度,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和权限,以免产生责任交叉、工作实施混乱和无序,保证每项工作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真正将责任落实于个人层面,出现问题及时确定责任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同时,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随着多方面因素变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想使得管理制度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就要结合其实际应用情况做好调整和修订,去除不合理或滞后的内容,添加新内容,确保成本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可操作性,能够为各项活动高质量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制造企业稳定、健康发展[4]。
制造企业运营环境复杂,成本管理涉及环节较多,涵盖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多方面,只有将成本管理关口前移,实现成本事前预测控制,注重事后管理,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才能降低每个环节的成本,达成预期目标。要想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产品设计阶段。产品设计阶段是成本管理中最易忽视的环节,是成本管理的起点,在产品生产之前,应着重做好产品可行性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做好研发设计资金预算,保证每笔支出都可控,避免产生不必要成本。第二,采购阶段。物资采购成本是制造企业总成本重要组成,其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关乎着最终总成本支出,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方能降低总成本。可以选用合理的采购成本,如集中采购等,减少采购频次,获取更多的成本优势,减少采购成本支出。采购之前做好市场询价,按照制造企业实际生产计划,确定采购数量和规模,以免采购量过多造成大量存货,增加存储和管理成本。第三,生产阶段。产品生产阶段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建议推行定额发料、定额消耗,控制每个生产环节材料耗损量,并且对于一些边角料可重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定期做好材料耗损量盘点,分析耗损量超限的生产节点,分析主要原因和具体负责人,制定解决措施,加大人员绩效考核,提高材料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支出[5]。
大数据时代下,以人工智能、RPA 等为代表的技术快速涌现,并且融入各领域中,也给制造企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信息技术与成本管理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汇总各类信息,做好成本信息分析,缓解人员工作压力,缩短成本管理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制造企业应跟随时代潮流,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彻底突破各部门信息壁垒,实现信息横纵向贯通和传递,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便捷,使得管理层决策更加科学,实现成本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摒弃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和方法。依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各项活动成本支出,并且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对,形成完整的报表,确保管理人员直观看到成本支出情况,掌握二者间的差异,及时做好纠偏和调整,将每项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制造企业应持续性扩展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将其与OA、ERP 等系统高度集成,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保证成本管理融入各环节,展示成本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并且做好网络安全信息防护,以免内部信息发生泄漏,对制造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找到管理的薄弱点,应结合现实状况,将成本分析贯彻到位,全面、深入了解成本升降的关键因素,以及其波动的原因,循序渐进确定降低成本的核心方法,从根本上实现成本精细化,以推动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为了提高成本分析水平,首先,创新成本分析方法。现如今,成本分析方法较多,如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必须结合分析目标、分析对象的特征,科学、合理选用成本分析方法,通过成本分析找到成本管理的痛点,深究其成因,制定解决措施和方法,有效发挥成本分析的效用。其次,强化人员综合素养。制造业在做好成本分析时,必须提高人员素养,使其主动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必须具备数据分析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切实提高成本分析水平,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作为制造企业核心内容,对其加以重视,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制造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加以实施,获取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通过实际调研可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干扰,使得成本管理目标无法达成,不能实现降本增效,无法促使制造企业良好发展。因此,制造企业应紧扣时代发展趋势,梳理成本管理中的困境和误区,找到问题之根本,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支出,帮助制造企业创造更大效益,筑牢企业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