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士凡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
随着售电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 促进售电服务转型升级已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售电公司可以尝试朝着多元化能源综合服务方向转型, 适当拓展竞争性售电业务在现货市场中占据的份额, 结合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用电优化策略, 整体提高我国供用电服务水平。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工商业用户的大量涌入, 使得现货市场条件下的售电规模正不断扩大。现阶段我国所有工商业用户目录电价已取消, 大量工商业用户挤占市场, 尽管大部分用户仍以电网公司代理购电的方式为主, 但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 独立售电公司代理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1]。例如, 某地区现有售电公司150 家, 其中电网公司代理的工商业用户多达100 万家,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类用户将逐渐采用售电公司代理购电的形式, 在扩大电量规模的同时, 售电服务的市场空间也随之不断增大。
近年来我国电力现货市场正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同时, 传统关系型售电公司也不再享有电力市场改革带来的红利。此外, 受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新能源装机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价格的显著增长, 传统购售价差的盈利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传统关系型售电公司发展普遍面临着以下几点困境: 第一, 售电公司在初期发展阶段, 只需要把握市场规则变化即可获得盈利, 这一过程并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含量, 但在规则政策愈发趋于稳定的前提下, 各大售电公司对市场规则的理解也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 现货市场发展也保持着较高的公开透明度。第二, 售电业务并不涉及严苛的技术要求, 其准入门槛也相对较低, 只需满足资金、人员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越来越多公司尝试发展售电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所有对手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第三, 在当前发展阶段主要通过关系、资源决定市场用户的竞争水平, 售电公司不仅需要对渠道、中介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 还需要面对用户大量流失的问题, 因此售电单位每年都需要花费高昂的营销费用。第四, 大部分售电单位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 尚未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系统的宏观规划, 缺少科学可行的技术、设备投资计划。此外, 售电单位也未面向全体用户开发能源服务, 每年只与用户签订相应的售电合同, 可为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极为有限, 严重缺少其他方面的互动交流[2]。第五, 在多种外部因素限制下售电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不理想, 购售电价差的收入来源也不稳定, 渠道费用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一旦交易保证金增加, 售电公司面临的交易风险也随之不断加大, 特别是中小型售电公司很可能陷入资金流枯竭及破产的危机。
现货市场条件下的技术型售电服务必须参考现货价格, 在荷源互动指引下控制成本, 最终朝着精细化服务的方向转变。现货市场条件下的售电服务正从传统固定峰谷平电价朝着每日15 分钟的现货价格转变,其精细化程度也以几何倍数的趋势增长。在电力负荷变化以及新能源发电的影响下, 现货市场条件下的售电服务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晚上平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电力现货均价规律也愈发显著。尽管多月连续的现货价格绝对值相差较大, 但价格高低分布却较为集中, 特别是新能源发电大、负荷低时价格低, 新能源发电少、负荷高时价格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正不断增长, 带动电价水平提升的同时, 工商业用户经营成本中的用电成本占比也随之不断增加, 这也使得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在未来发展阶段, 必须高度重视高频的分时价格交易和用电。
在新能源发电与用电负荷增减变化过程中, 结合用户需求调整价格时, 通常需要调整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 当新能源发电多且价格低时, 应适当提高用户的用电需求, 若新能源发电少且价格高, 则需要减少用户用电, 进而有效化解供需矛盾[3]。利用价格调整供需关系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供需变化避免极端低价和极端高价的发生。在价格信号带动下促进供需互动, 有助于保证供需平衡及新能源消纳, 同时大幅度减少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 充分发挥现货市场起到的积极作用, 利用价格信号调节用户用电, 从而达成供需互动的目的,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保证新型电力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由于现货市场条件下的电力价格处于高频变化的状态, 每15min 内用户的用电成本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售电公司应以精细化服务为出发点, 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科学开展各项基础工作, 进而实现售电服务转型升级的新发展目标。
现货市场条件下的技术型售电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 交易策略优化。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确定批发交易优化组合, 通过科学的零售套餐设计减少成本, 结合实际需量灵活转换容许量策略。大部分售电公司仍局限于市场规则的理解, 且极容易被极端价格和市场交易场景所影响, 也不具备自主量化分析及市场预测的能力, 无法根据风险问题发生的概率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 从而导致交易风险和损益波动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针对于此, 售电公司可以围绕着人、机、物、法、环等多种影响因素, 建立完善的电力现货市场量化交易能力体系, 组建一支沟通能力强的交易人员队伍, 要求其实时跟踪、检测市场规则和成员行为变化, 同时全方位采集市场交易中涉及的各类数据信息, 站在市场分析、预测、优化等角度对算法模型进行大胆创新, 从而有效促进交易支撑平台的升级转型, 整体提高交易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第二, 用电曲线优化[4]。用电曲线作为购电成本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及服务重点, 优化用电曲线时, 售电公司可以根据历史价格规律和未来价格趋势, 通过预测用电价格指标帮助企业制定后续的生产规划, 针对企业特定的生产安排测算用电成本, 通过综合考虑用电成本辅助企业作出最佳的生产安排。与此同时, 测算不同车间、生产线的单位用电成本, 可以进一步细化未来的优化方向。在传统模式下目录电价处于长期不变的状态, 售电公司给出的固定电价也与用电时间无关, 由此导致电力企业在生产规划过程中并未综合考虑用电成本, 但在电价持续上涨的前提下, 用电量占比也随着不断增加, 用电曲线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营业成本和利润, 因此必须帮助企业改正用电习惯, 从思想层面提高企业以价格为导向做出生产安排的认知, 要求企业通过实际的生产安排来控制用电成本。第三, 用电偏差控制。在电力市场波动风险控制过程中, 通常需要降低交易电量偏离程度和金融套利水平。在现货市场交易条件下, 一旦实际用电量与成交电量之间的偏差超出既定范围, 用电侧将产生额外的偏差考核费用[5]。实际上企业用电波动并非完全不可控, 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沟通确定设备临时检修计划或尖峰生产负荷, 精准分析其对损益造成的影响, 同时制定科学可行的时间安排及负荷平移策略,真正将偏差考核费用等成本支出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第四, 自有电源调节。部分高能耗企业不仅自备电厂, 还有着类似于储能的可调负荷, 在传统模式下这类高能耗企业可以根据峰谷目录电价优化充放电和发电策略, 但现货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波动过大, 因此这类自有电源可以根据现货价格完成发电优化、电量充放的过程。尽管自备电厂、储能的规模有限, 但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下仍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根据电力现货价格和企业用电负荷曲线, 可以对分布式能源的投资效益进行测算, 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投资组合, 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综合用电成本。第五, 虚拟电厂建设[6]。虚拟电厂可以集中反映多个用户的负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报价, 尤其在电力现货市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虚拟电厂可以凭借报价的形式参与市场、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的竞价活动, 从而整体提高收入获取的稳定性。
在现货市场环境以及售电服务转型升级的新发展形势下, 电力企业应紧抓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确定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 积极探索特色化的发展模式, 确保企业发展实际与现货市场条件相适应。售电企业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关键在于积极融入互联网技术, 借鉴国外先进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有效促进电价改革, 充分满足我国用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与此同时, 电力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拓展综合能源服务路径, 对现有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充分发挥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最大化效用,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综合能源服务的有机融合, 构建 “互联网+ 客服”的新型模式。例如, 售电公司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开通咨询服务, 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线上通办业务的服务。但需要注意的是, 电力企业必须不断更新线上服务类型, 利用可视化抢修、一键预约等特色功能为用户带来新鲜的体验感, 以此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有效衔接[7]。与此同时, 售电公司应有意识地优化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流程, 朝着全能化的方向发展后续服务,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具备基本的多元服务能力, 一次性满足用户提出的实际需求, 并在电力抢救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时向用户发布停电通知、复电安排等, 从而帮助用户调整后续的用电计划。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 在现货市场条件下应以用户为主体, 基于能源衍生市场, 以多方交易主体为中心构建新型电力产业生态体系。电力企业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市场开发的着眼点, 针对用户类型采取差异化的服务策略, 如大客户、居民客户等类型。其中大客户可以提供电价方案优化组合、电力和燃油最佳能源组合方案, 以此帮助用户选择适合的节能设备。而居民客户可以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增值服务, 帮助用户严格把控用电成本。此外, 售电公司还需要兼顾上下游供给端, 基于现有电力数据资源整合用户服务需求, 在节能减排目标的指引下发展金融衍生业务, 真正意义上实现售电公司综合服务全面发展的目标。
售电公司可以将数字化战略视为发展购售电交易市场的重要手段, 并将其作为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拓展的重要载体[8]。基于能源互联网高效化采集用户用电数据, 同时构建能源监测、负荷预测平台, 站在数字化角度实时监测用户负荷, 进一步提高售电公司在偏差管控方面的综合能力, 从源头上预防偏差考核风险, 并将售电公司日常积累的用电用户数据作为现货交易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电力大数据分析功能的支持下, 售电公司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佳的用能优化方向, 结合用户实际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用能建议,同时不断优化节能、电能设备改造等个性化产品设计, 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最后, 售电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检验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效果, 切实提高电力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结合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为用户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或者减少用户综合用能成本, 同时满足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战略需求。这也意味着综合能源服务具有用户需求多元化、技术种类复杂、服务形式多样的特点, 需要售电公司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挖掘用户的实际需求, 以此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商业运营方案。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售电服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传统购售电价差的盈利模式早已不适用于新时代发展需要, 传统能源服务也逐渐从产业下游延伸到上游,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开发综合能源服务也成为售电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