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节的小学音乐鉴赏“三法”

2023-12-21 14:06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翟颖萍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华彩图谱细节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 翟颖萍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文化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无论是基于审美体验价值,还是基于创造性发展价值,抑或是基于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新的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都应该由“知道”“知识”转向素养与鉴赏。鉴赏不同于一般的欣赏, 它包括鉴别与欣赏, 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过程——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觉和语言知觉的参与,能够使学生从多维度、多层面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作品[1]。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应从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细节的力量。音乐中所谓的“细节”常常隐藏于曲子的深处,需要师生窥斑见豹,见人所未见。 比如教材的留白、插图及华彩等细节,可能就蕴藏着多重内涵。这是因为教材的留白,并非真的“空”,而是含着一定的音乐意蕴;教材的插图,能够丰富和加深学生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华彩处, 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细节。音乐教师应该注重这三处细节,重构音乐鉴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迁移力。

一、做实歌曲留白,让鉴赏情境化

艺术作品中的留白常常让人浮想联翩, 促使人们的想象力与思考力向深处及远处伸展。歌曲中的留白,表面看给人以模糊的感觉,深入分析,意蕴深刻。 紧扣歌曲中的留白这一细节不断涵咏、揣摩,学生必将收获多多——那里有丰富情感的生成点, 有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延伸点。 很多歌曲,留白这样的细节特别充盈,不应小觑。

例如,学生歌唱人音版第九册音乐教材《如今家乡山连山》时,之所以屡屡发生抢拍现象,是因为对其中的三处休止符与两个小间奏的理解不到位。 事实上,此曲的休止符与小间奏,正是不可忽视但又常常让人忽略的留白,正是能够触发生成点与延伸点的细节。 三处休止符之处究竟应该停留多长时间?如何比较到位地感受顿音记号? 这些都值得师生用一些特别的方式去开掘。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通过情境化的方式处理这一细节不失为一条好路(见表1)。

表1 《如今家乡山连山》细节处理一览表

上述四个小细节中处处有情境,较好地发挥了无痕渗透的作用。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与其从理论上反复强调休止符与小间奏的时长有多少,不如通过情境表演进行意义填补。

二、做精教学图谱,让鉴赏可视化

音乐教学中的图谱具有多重功能——激活学习兴趣、提示内容结构、丰富情感意蕴、提供想象空间、解决教学难点、延伸教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可惜的是,不少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图谱既来源于教材原有的插图, 也来源于教师创造的图形谱。 音乐教师,不仅要利用好原有的插图式图形谱,还要有所创编、有所创新,“营造出贴近作品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反映作品意境的环境”[2],让旋律与鉴赏可视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深度鉴赏的目的。

(一)捕捉生活细节,提高鉴赏水平

音乐来源于生活,印证于生活。 充满生活气息的图谱,给人以亲切感,其中隐含的解释力令人信服。 带有生活印记的图谱,能够更快地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实现由浅到深的鉴赏。 音乐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极具艺术化的一刻,通过细节化的图谱处理,帮助学生的鉴赏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例如,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小屋》具有浓浓的生活味。 歌曲中断奏的叮咚声那么悦耳清脆,通过画一画对应叩击门窗的动作画面,给人以清新之感。 同时,开窗、开门这看似平平常常的动作,却是此曲意境中耐人寻味的细节。 不妨通过简约的、连贯的旋律线条呈现出一个富有童真、童趣且神秘的音乐小屋(如图1)。

图1 《音乐小屋》第一乐句图形谱

(二)涵咏审美细节,提升鉴赏品味

通过音乐鉴赏开启小学生的审美天眼,无疑于二次觉醒——第一次从天性的角度觉醒,第二次从艺术的角度觉醒。 通过图谱的帮助,学生觉醒了尚善、向美、向真之心,无疑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增值。

例如,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小小羊儿要回家》的第一乐句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子。 这一旋律线条的前半句设计成山峰式的上行旋律,向上的箭头代表切分音型的张力体现, 体现傍晚时分牧童和羊儿回家时对草原的不舍。 这是难得的、温馨的一刻,具有细节化的力量。 乐句尾音向上的箭头则是代表呼唤式的长音与歌唱中气息、位置的持续性,体现小牧民呼唤羊群的动人场面。

三、做细教学华彩,让鉴赏结构化

如果说留白与图谱常常被人们所忽视,那么,音乐中的“华彩”则是最引人注目的细节。 所谓“华彩”,是独唱者或者演奏者在末尾处即兴发挥的段落。“即兴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自我设计、自我建构、自我表演、自我改进。当然,这样的“自我”活动并非随意而为之,而是建立在对音乐深度鉴赏的基础上——不仅欣赏音乐本身,更是深挖与此相关的音乐背景、故事,达到上挂下联、连古接今的目的。 反过来,做精做细教学华彩,能够实现结构化的深度鉴赏。

(一)结合重难点制造华彩

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演绎华彩。疑难处、关键处、重点处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细节,才值得师生迈出创新性步伐。 教师应该针对音乐教材的重难点生成“华彩点”,让学生即兴发挥,达到结构化鉴赏的目的。

例如,学习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听赏)苏三起解》时,学生对“前倚音、前休止”理解不到位,演唱“跨小节连音线”时有难度。为了突破重难点,不妨给予学生演绎华彩的机会:课前,组织学生尽心收集京剧脸谱,并熟悉京剧相关的常识;课中,让学生戴上脸谱进行角色表演,准确把握“前倚音、前休止”的唱法,学会“跨小节连音线”的唱法,演绎细节的精彩。

无论是教师的京白问好, 还是学生的韵白腔调回复,都基于师生对京剧这一国粹的理解,尽管学生的表演有些笨拙与紧张,比如走圆场步时身子趔趄、板眼击拍时有些过度夸张、表演净角时唯唯诺诺,但都为学生理解“前倚音、前休止”起到了辅助作用。期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触摸、协作意识的萌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才是音乐结构化鉴赏中更加重要的提升。

(二)针对寻常处制造华彩

某些乐趣简单易懂,是否就不能演绎华彩呢? 答案是否定的。 寻常处也能创造、演绎精彩。 这就需要教师“无”中生“有”,通过左右勾连,前后贯通,见人所未见,挖掘与乐曲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制造“华彩点”,以此实现深度鉴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送别》就是可以链接更多资源的典型课例,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探究创作背景,我们发现李叔同创作此曲时,有一个意蕴十足的细节:他在送好友时曾在雪地里站了一个小时,之后回到屋内完成此曲。 教师不妨引领学生连线串珠,通过背景挖掘等手段完成对《送别》的整体鉴赏(见表2)。

表2 《送别》鉴赏过程一览表

高质量的鉴赏应该“让学生做到耳有所闻、脑有所思、手有所动”[3]。 上述“三法”就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来,经历了接地气的体验,动脑动手,入脑入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做实、做活、做细以细节为呼吸的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小学生必将沉浸于音乐世界的深处,提升音乐表现力、审美力与音乐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华彩图谱细节
岁月的华彩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绘一张成长图谱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西江华彩路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佐敦蝉联“华彩奖”斩获三项殊荣
细节取胜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