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沈菊芹
张锴,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公共管理硕士,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在各级各类教育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创办于1958年,2020年完成改扩建,由一所乡镇初中转型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校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学校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究竟要办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校长张锴的脑际。在这段新旧交接的日子里,张锴翻找各种教育著作,埋头研究学校办学的新规划,努力找到学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他在无意间读到原复旦大学杨福家校长的一句话: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就是博雅教育。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查阅资料,这才了解到“博雅教育”是一种经典教育思想,也译为通识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等,历经数世纪,影响了英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学者引入中国开始,至今仍是教育的热门词汇。
杨福家校长提炼了“博雅教育”的几个要素,比如要文理兼修,博古通今;做人第一、修业第二;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本;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等等。张锴发现,这几个要素和学校践行的“学生为中心”“人文和科技并行”等理念也相契合。他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博”即广博学识,“雅”为优雅言行。“博雅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行为的人,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张锴于是召集学校领导团队,反复研讨,根植经典,融汇中西,将“博雅教育,奠基人生”作为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并据此确立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广博知识,优雅行为,思辨能力,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少年。2021年初,新校园启用,张锴带领师生开始了博雅教育的实践探索之路。
张锴认为,义务基础教育必须视域宽广,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三大课堂:第一课堂即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是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等拓展课,第三课堂则是校外的社会大课堂。践行博雅教育,需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拓展第二课堂,再延伸向第三课堂,如此多元立体贯穿,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使他们获得广博的知识储备, 搭起宽阔的知识框架。只有当学生视野开阔了,他们才能更加自如地培养以思辨为主的综合能力。
2023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在苏州举行“教育强省建设百校行”活动。朝前路实验学校课后服务社团课程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苏州样本进行全面展示。当天下午,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如往常一般竞相展开,学生们又迎来了他们最喜欢的“幸福时光”。在人文学科、艺术熏陶、健康体育、科学探索等等五十多个社团活动中,孩子们放飞童心,彰展个性,汲取养料,充盈内在,博观约取。富有特色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学习强国、中国网等十多家媒体相继走进学校采访报道。
在朝前路实验学校体育馆里,建有一面攀岩墙,但因配套设施复杂,一直没完善,也难以使用。张锴意识到,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对攀岩这种“时尚”的运动知之甚少,几乎没有孩子接触过攀岩,既然学校有条件,那就必须克服困难,把攀岩社团课开起来,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和体验这项运动。于是张锴多方联系,想办法添置动力绳、安全带、保护器等,一次又一次进行安全测试,终于通过验收。攀岩社团开始招生,报名异常火爆。张锴又聘请专业教练,一周来校三次进行专业指导。融汇了勇气、技巧和毅力训练的攀岩课,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还锤炼了他们勇毅的性格。
张锴并不满足于此。他把翻地、浇水、种菜、拔草这些农田耕作场景也“搬”进了校园。为了更真实地开展劳动课,张锴专门安排总务处在校园里圈了两块地,起名“耘梦园”,作为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他还时常在午后来到这里,亲自给学生示范指导,教学生认识杂草,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成长。
为了丰富学生知识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张锴把目光从校园延伸向社会,开发校外学习场域,与苏州市名人馆、园林博物馆、尹山湖美术馆等十多家场馆签订共建协议,并联合学校周边的高校、企业、社区等,支持老师们拓展开设“我在苏州学非遗”“博物馆里学金融”“科技馆里探索星辰大海”“走进神奇的纳米园”“美术馆里学扎染”等四十多个校外课堂。这些跨学科融合活动,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见识了校园里看不到的世间万象。
在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学校,不仅学生有三大课堂,老师也有。他们的第一课堂在教室,第二课堂在教师书房,第三课堂在研学坊。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如果你想打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分配任务,而要去激发大家对大海的渴望。”受此启发,2023年张锴把学校年度主题定为“师能素养提升年”。为此学校专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以“读、写、研”为抓手,把专家请进来指导,让老师走出去学习,从场域、资源、平台等方面全力搭架子、铺路子,为老师们赋能、撑腰、鼓劲、助阵,唤醒他们的潜能,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厚他们的教育底蕴。
在学校图书馆教师书房里,摆放着大量教师书籍,由于工作忙碌,开始时来此光顾的老师并不多。如何吸引老师们来阅读?张锴从诚品书店的格局受到启发,在图书馆二楼中央设置了咖啡书吧,添置了长条咖啡桌和咖啡椅。“在书与非书之间阅读”,为教师的心灵找一处安放之所,在忙碌的间隙为精神补充点养分,让二楼图书馆成了老师们最常光顾的地方。
为营造研讨氛围,张锴从老师们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倡导成立了教育思想坊、情境教学坊、班级管理坊、阳光心理坊等教研阵地,由骨干教师领衔,公开招募成员,以老带新,以研促教,让老师们在交流、思考、碰撞中,积聚起一路朝前的学识和智慧。
“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内在精神修养外显的行为风范,体现着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品格,这也是我们学校的校风。”张锴说,我们希望走进朝前路实验学校,满眼看到的都是雅校园,雅教师,雅学生。
为了这一目标,学校努力构筑“雅”文化。学校景观设计充分融入办学理念,打造了“三园文化”,即将学校打造成四季流转的花园、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生活的家园。青瓦红砖,书院式格局,融合独特的近代建筑风格和延续的吴地文化韵致,庄重大气,灵秀典雅。樱花成行的春园,碧波荡漾的夏园,硕果累累的秋园,腊梅盛开的冬园,形成了多元共享的泛在式学习空间;会“说话”的墙壁,会“游戏”的地砖,会“讲故事”的门窗,处处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雅”的浸润。
有人戏称张锴为“花校长”。他像季节的播种者,亲自带领校工在校园的围墙边,道路旁,角落里,不同时节撒上不同的花籽,让校园在不同季节都披上花的“衣裳”。老师们经常在朋友圈晒出校园的四季花开和迷人景致,这些嫩绿的小草,淡雅的枇杷,晶莹的腊梅,含苞的碧桃,羞怯的玉兰,香艳的结香,让人仿佛听到鸟的鸣叫,闻到花的芳香,感受到学校“尽显风雅”的教学时光。
在文化的浸润下,学校通过活动大力培育“雅”师生。教师队伍原来平均年龄偏大,部分老师进入职业倦怠期,墨守成规,动力不足。学校改扩建后,增加了小学部,陆续招入一些新教师和年轻的骨干教师,为教师团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带来了蓬勃的动力。张锴把老师代表召集起来,让他们谈谈教师团队有哪些“雅”特质,还希望增加什么特质。经过广泛征集商讨,最后确定了20字的“雅”教师团队文化内涵:积极主动,温暖互助,高效沟通,追求卓越,微笑朝前。从此,这个团队核心价值观不仅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更落实在行动上。
学校秋园里有两棵大枣树。每一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张锴总会带领新老师一起去摇枣子,或用竹竿打枣子。在欢声笑语中,新教师们一边捡拾着摇落到地上的新鲜的枣果,一边细细品味这甜蜜的氛围,体味到一种别样的幸福。事后,张锴还会亲自手写一句赠言,诸如“致知力行,微笑朝前”“永远向着明亮那方”“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种好教育”等等,裱在相框里赠送给新教师,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文化浸润。
学生“雅”则主要在于行雅、品雅、心雅。“雅”教育贯穿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合在社团活动里。每年学校会定期举办七大校园“雅之节”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节、国际文化节、美术节、音乐节、劳动节、体育节、阳光心理节中,通过从身体到心灵的活动体验,懂雅礼,行雅事,养雅心,让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行为和高雅的灵魂相伴成长。
女生小星原本性格孤僻,心思敏感,遇到问题总喜欢把自己藏起来。小星在语文课上偷看科幻小说,老师课后找其谈话,将科幻小说没收代管,这触发了她的逆反情绪,导致她“走失”。最后,才好不容易在教学楼楼顶的一个隐蔽处找到她。张锴在了解情况后微笑着对小星说:“爱阅读是好事。喜欢阅读的孩子一定内心柔软、潜力无限。小星有什么特长和爱好?可以多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小星心有触动。校长的肯定让她慢慢打开自我,从此积极参与活动,后来在学校体育节短跑比赛中打破校级纪录,最后站上了区运动会的领奖台。
“小星的改变,表面看是找到了她的发展方向,实际是触发了她的内在需求,让她生发了自我成长的意愿,进而由‘雅心’到‘雅行’,这正是对博雅教育的生动诠释。”张锴说。
博雅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美国著名校长迈克尔·S·罗斯教授表示,博雅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突破性思维能力的跨界人才,以推动社会进步。对此,张锴极为认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科实践,强调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为此,张锴牵头做起了学科融合视域下“博雅”课程的有关课题,探索在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主题式项目化学习中实现学科融合,以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探索实践能力。
早年,学校无线电项目成果斐然,被授牌全国少科院、江苏省少科院。张锴说,“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创造的种子要从小播下去。我们要聚焦科技特色项目,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创新,在体验中思变。”于是,在新校落成之际,张锴即聘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开辟了无人机、机器人、STEAM等新项目。
历经四年的发展,学校无人机项目荣获各级各类比赛的大量荣誉。有一次在备战国赛的过程中,无人机突然发生故障,当时临近比赛,没有全套参赛,将丧失参赛资格,当时学生们都很沮丧。想到已经长期准备的学生们可能以这种方式离场,教练何老师忐忑地给张锴校长打电话:“张校,无人机社团在学校备战国赛时训练强度大,导致部分飞机损坏,因为达不到参赛飞机数要被退赛了。”电话那边传来了坚定的声音:“小何,训练难免有损坏,你不要担心,该修的修,另外需要多少新机告诉我,明天中午学校会送来。你们先利用现有的机子抓紧训练。”何老师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次日,新机如期而至,孩子们开心坏了,训练更加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这次国赛中取得了多项一等奖。
在组队赴澳门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大湾区锦标赛前夕,宇航和子崧同学在编程完成比赛项目其中一个任务时,反复调试近一小时依然无法解决问题。两位同学开始失去耐心,甚至互相埋怨起来。正在校园中巡视的张锴注意到他们的低落情绪,走过去询问原因,并在了解事情始末后,帮助他们分析,启发他们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张校长的鼓励和引导下,两位同学重新振作起来。他们仔细翻看检查每一行代码,讨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尝试不同的结构搭建方法。张校长默默地站在他们身后,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最终两位同学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成功解决问题,攻克了比赛项目中最难的任务,这让他们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最终在澳门的比赛中,他们表现出色,使用“秘密武器”——一种创新型的结构搭建和算法,斩获全国一等奖。他们不仅赢得了比赛的奖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辨和创新。
事实上,不管是无人机还是机器人,都仅是学校“玩中创”活动的缩影。在张锴校长极力推崇的跨界学校项目中,学生们融汇各学科知识,放飞思维,大胆探索,在心中播下了创造的种子。
博雅教育主张“学贯中西”,可以说自带全球视野。张锴介绍:“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本身就有国际化元素。坐拥这一地域优势,我们一定要打开育人格局,以面向世界的眼光,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未来公民。”
为此,学校鼓励学生每天关注国际时事,做跨学科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保护等小课题研究,开展国际文化活动,聘请外教进行英语教学,派师生代表出国访学……多角度增进师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懂得尊重、包容、理解人类多样性,面向未来全球化发展。
学校每年举办“童眼看世界”国际文化节活动,多元文化的碰撞在校园里激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文化节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也有不一样的精彩:国际服饰节,每个学生都化身小模特,穿着不同大洲的民族服饰,在大舞台上走秀,各美其美;国际美食节,学生亲手制作一道各国的菜肴,来一场舌尖上的文化碰撞;国际名胜节,通过摄影、绘画、图片展览,饱览全球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国际民俗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国家的风俗活动或特色舞蹈等进行展演……学生从视觉、味觉、听觉全方位沉浸式探索世界文化。多样的美景美食,多彩的体验活动,多元的民风民俗,将世界的万般精彩一一呈现在师生面前。
学校和新加坡兰景中学是国际友好学校,两所学校定期开展互访活动。几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师生代表多次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参观校园,观摩课堂,和兰景中学学生一起体验课程,互赠礼物。兰景中学的师生也多次来到中国,体验江南水乡风情,观摩学校科普特色课程,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制作端午棕子等。
张锴校长在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时,亲身感受到他们开放的校园和丰富的校外课程:“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在博物馆沉浸式上历史课,在社区的公园草坪上上体育课。新加坡的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设置突显开放性、国际化、实践性和学科融合。在朝前路实验学校的办学历程中,我们也充分学习借鉴了他们的做法。”
法国教育家埃德加·莫兰说,所有身负教育之责的人们,应该走向迎接我们时代不确定性的最前哨。面向世界,也是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有效之策。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苏州朝前路实验学校依然要面对中考的压力,然而张锴坚持认为,只看分数赢不了未来的人生大考。我们要赢得中考,却不为中考,而为未来,这是我们面向世界的原因所在。
博而雅,通而达。苏州朝前路实验学校的博雅教育体系在不断迭代升级,但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科间交叉,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打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发展,多样化发展,养就博大宽容的情怀,抵达雅行致远的通达境界,真正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孙子兵法》里有云:“上下同欲者胜。”而今,张锴带领下的朝前人坚守着一个底层逻辑,那就是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让孩子们在家门口遇见好学校,在好学校遇见好老师,最终像鸟儿一样纵情飞翔,抵达属于自己的山巅——“那是教育给我们的新世界,那是我们生命的无限可能”。